棗莊是革命老區,更是一片紅色的熱土。為了新中國的誕生,無數革命先驅前赴后繼流血犧牲,長眠于魯南大地。但是,由于當時戰時的緊張和殘酷,許多犧牲的烈士被匆匆安葬,沒有條件立碑紀念,小窯陶莊戰斗殉國烈士紀念碑就是一處珍貴的紅色歷史見證。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迅速調集大批兵力向我解放區推進和進攻。為了粉碎蔣介石的企圖,保衛山東和東北解放區,按照中共中央指示,我山東解放區一面抽調部分八路軍主力馳援東北,一面急調南方新四軍入魯作戰。10月15日,我軍成立了津浦前線指揮部,陳毅兼任司令員,黎玉兼任政委,陸續抵達魯南的新四軍第二師第四、第五旅,第四師第九旅和第七師等部,與山東軍區留下的部分八路軍主力,共同組成津浦前線野戰軍(1946年1月7日改稱山東野戰軍),組織了保衛山東解放區的津浦路戰役。津浦前線野戰軍從1945年10月18日開始,歷時近3個月,以傷亡6000余人的代價,取得殲敵28000多人,爭取兩萬余人起義的重大勝利,先后攻克了鄒縣、滕縣、寧陽、韓莊、官橋、界河、小窯煤礦(陶莊)等眾多縣城、據點,津浦鐵路沿線徐州至濟南段(除臨城、兗州、大汶口、泰安外),以及支線棗臨鐵路沿線地區全部解放,徹底粉碎了蔣日偽合流的陰謀,挫敗了國民黨部隊妄圖打通津浦線鐵路北上的計劃。

2010年,劉溝的小窯陶莊戰斗殉國烈士紀念碑
小窯陶莊戰斗是津浦路戰役其中的戰斗之一,也是新四軍第九旅入魯后在棗莊地區打的一場硬仗。 小窯,是陶莊煤礦的舊稱??箲鸨l后,日軍占據該煤礦近八年時間,殘酷剝削和壓榨中國礦工,瘋狂掠奪大量的煤炭資源。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日軍巖上中隊仍駐守礦區。國民黨方面派山東挺進軍魯南軍區十二縱隊司令何志斌率領下轄的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支隊(支隊是團級編制)及三十六師(何兼師長)一個團共4000多人進駐陶莊地區,其中三十五支隊900多人駐守小窯,其余大部及師部駐扎西陶莊。國民黨軍隊到來后,不但沒有命令日軍繳械投降并接管礦區,反而和日軍相互勾結配合,形成共同駐守礦區的局面。 按照津浦路前線指揮部陳毅司令員的統一部署,1945年12月11日,新四軍四師第九旅在旅長滕海清、政委康志強的指揮下,對盤踞在陶莊的日偽軍和國民黨軍隊發起進攻,打響了解放陶莊的戰斗。 新四軍第九旅用二十五團、二十六團包圍西陶莊何志斌部,對西陶莊開展佯攻、由二十七團主攻小窯煤礦。傍晚時分,兩處戰斗同時打響,一時間,槍炮聲四起,殺聲震天。由于電話線路被切斷,駐守西陶莊的何志斌部一時摸不清情況,也無法請求臨城的大部隊增援,只得龜縮在據點里固守。 當時駐守小窯煤礦的敵人分為兩個據點,其中一個大圩子據點里由900名國民黨軍隊駐守,圩墻由石頭水泥砌成,十分堅固,圩子四周修筑了炮樓,墻外布設鐵絲網、鹿砦、壕溝等防御設施。日軍則單獨駐守大圩子西南角的小圩子據點,和大圩子的國民黨守軍據點相距很近。按照戰斗部署,新四軍二十七團一部對小圩子的日軍進行火力監視,并事先開展了政治攻勢,希望其認清形勢,保持中立,以期集中進攻大圩子的國民黨守敵。戰斗打響后,第九旅旅長滕海清、政委康志強命令全旅炮火和高射機槍集中支援二十七團進攻大圩子,一顆顆炮彈射向敵人據點,巨大的爆炸聲震耳欲聾。在二十七團團長趙海峰、政委王靜敏指揮下,一營從東北角,三營從西北角,二營在鄰近日軍據點的大圩子東南角迅速向大圩子里的國民黨守敵同時發起猛攻??吹絿顸h軍隊受到攻擊,小圩子里的日軍竟不顧其早就應當無條件投降的侵略者身份,用迫擊炮和機槍對我新四軍猛烈射擊、攔阻,遲滯我軍進攻,我二連指導員薛家美、炮兵排長閆廷成等十余人不幸陣亡,致使進攻一時受阻。日軍的暴行激起了新四軍廣大指戰員的無比痛恨,先前監視日軍的各種武器一齊開火,對日軍進行火力壓制還擊。在機槍掩護下,其余指戰員對大圩子重新發起了又ー次的猛攻,一批又一批爆破隊員躍出戰壕,懷抱炸藥包,冒著槍林彈雨抵近敵人前沿陣地,連續爆破外圍的鐵絲網和工事。三連三排排長戴瑞九(1948年1月華東軍區一級戰斗英雄)用25公斤炸藥,將圩墻炸開一道5米多寬的缺口,耳朵被震聾,全身多處負傷,為戰友們打開了前進的道路。后續突擊隊員們高喊口號,緊隨其后,直沖而入。在凌厲的攻勢下,敵人紛紛四散潰逃,支隊長馮英先帶著幾名敵兵趁亂逃走,其余大部分敵軍企圖趁夜色鉆進礦井逃命,被我官兵攔截圍堵,只得繳械投降。大圩子的國民黨據點被攻克,小圩子里的日軍頓時泄了氣,被迫在炮樓上挑起白旗,向我軍表示投降。1944年底,第九旅旅長滕海清(后排左二) 、政委康志強(后排右二)與二十七團營以上干部合影。前排左三為團政委王靜敏。 次日清晨,在小窯煤礦附近的空地上,舉行了莊嚴的受降儀式。在占領小窯煤礦近8年后,日本侵略者終于以戰敗者的身份向我新四軍繳械投降。二十七團政委王靜敏神情肅穆端坐在椅子上主持受降式,新四軍戰士荷槍實彈、排列整齊,以勝利者的姿態接受日軍投降。按照我方要求,日軍中隊和小窯煤礦、郵電局的日籍職員共191人,依次撤出小圩子據點,到達指定地點列隊。日軍中隊長畢恭畢敬地走到王靜敏政委面前,鞠敬敬禮,解下腰間的指揮刀,雙手放到地上,然后交出人員和武器彈藥詳細清單,后退幾步,垂首站立,聽候處置。其余日軍在我方指令下,統一放下槍支放下子彈盒,放下鋼盔,集體后退三步,完成繳械,聽候王靜敏政委訓話。訓話完畢,新四軍戰士按照清單對武器、人員清點無誤后,把日軍集中押解到附近的一所寺廟里看管,整個受降儀式結束。 2014年,薛城區人民政府投資400余萬元在劉溝村西北長魚山南麓建造了薛城區烈士陵園,長眠于劉溝村的69名新四軍烈土統一遷薛城烈土陵園安葬,小窯陶莊戰斗殉國烈士紀念碑隨之移至該陵園內安放。目前,該石碑已經斷為兩截,碑面部分文字損毀嚴重,但作為那段歷史的見證,其蘊含的史學價值和紅色精神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愈加散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