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清岸綠的江北水鄉,各鎮街疏密相宜、生機盎然,構成最基礎的發展單元。
資源稟賦各有不同,產業發展各具特色。近年來,我市以“鎮域崛起、業興民富”為主線,以產業升級為核心,以城鄉融合為路徑,全面掀起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熱潮。
一座座小鎮拔節登高的發展故事,也折射著我市城市發展的活力與韌性。
錨定特色賽道
筑牢產業發展根基
從一塊煤發跡,實現“烏煤”變“綠金”的華麗轉變。
作為因煤而生、因煤而興的傳統工業重鎮,滕州市西崗鎮也曾陷入單純“挖煤”“賣煤”的粗放式發展模式。
為了牢牢抓住發展主動權,西崗鎮依托魯南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持續開展園區平臺招商,廣泛挖掘招商資源,建立線索項目清單,深度對接目標企業,大力招引精密鑄造、廢舊鋼鐵、玻璃回收再利用,汽車家電拆解等產業鏈項目。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文旅服務業和現代農業,抓住一個個“新風口”培育梯度接續產業。
如今的西崗鎮,人水和諧繪就農文旅融合新畫卷,綠色新動能引領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不能只靠“老天賞飯”,更要立足市場需求,通過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培育更多高附加值的產品。
從“土特產”到“致富果”,小小石榴如何鏈出百億大產業?
在嶧城區榴園鎮,石榴的“變身魔術”令人驚嘆。干凈透明的現代化生產車間里,晶瑩的果肉化作NFC果汁和石榴小青檸飲品,果渣“重生”為高纖維零食。
目光轉向萬景園苗木盆景專業合作社,關于“小盆景”做就“大產業”的生動圖景又在上演。一盆盆造型精巧的石榴盆景星羅棋布,晶瑩剔透的果實點綴枝頭。從庭院里的“小盆景”到電商平臺的“緊俏貨”,榴園鎮的石榴盆景不僅讓“致富果”有了新形態,更以特色產業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在方寸之間書寫著產業興旺的新篇章。
推動城鄉融合
提升鎮域發展品質
提升鎮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哪里?答案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走進山亭區馮卯鎮獨古城村,農家小院流水潺潺、景觀別致,和美鄉村新風蕩漾、物阜人豐。
在保護傳統古村落的基礎上,獨古城村突出“一院一主題、一院一特色”,規劃建設“鄉里鄉親”主題民宿,打造自駕游、親子休閑等鄉村游基地, 也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近年來,獨古城村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依托巖馬湖西岸生態環湖路,整合沿湖景點串珠成鏈,盤活利用閑置資產,積極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實現了小山村的美麗蝶變。今年2月,獨古城村入選2024年度全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優秀案例。
現代化教室窗明幾凈,體育設施錯落有致,文化長廊底韻悠長。位于薛城區陶莊鎮的棗莊市第二十中學先后投入560萬元,建設標準化運動場,打造校園千兆網平臺,并在全市率先建成集中供暖管網,優化學校育人環境。
而這也成為全市積極推動優質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向鄉鎮延伸的縮影。截至目前,全市44個鎮全部成為省市級強鎮筑基試點鎮,完成100%目標任務;全市村衛生室三年提升行動穩步推進,將利用三年時間打造300個樣板村衛生室帶動全市所有村衛生室全部達到“五有三提升”要求。
強化政策支持
激發鎮域發展活力
為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對鄉鎮的支持力度,激發鎮域發展活力。
在財政支持方面,每年投入2.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創新引領鄉村振興“雙十百千”工程實施。在全市范圍內確定5個薄弱鎮,市區財政每年按照1:1比例每個鎮安排1000萬元以上的補助,用于標準廠房、設施農業、現代服務業載體建設。
在人才政策方面,搭建鎮街“五辦四中心”架構,創新鎮街崗位化運行,配強鎮域經濟發展工作力量。2024年通過“減上補下”方式,向鎮街下沉編制402名,并推動編制資源向鎮街傾斜。深入實施“榴棗歸鄉”工程,統籌用好“返鄉入鄉創業20條”等優惠政策,吸引在外經商人員、高校畢業生等優秀人才返鄉任職、投資興業,截至2025年6月底,全市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3億元,其中為高校畢業生和返鄉創業農民工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20萬元,積極推動高校畢業生等群體返鄉創業。
鎮域向“新”攀登、向“好”發展,正是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各個鎮街如同奔流不息的小溪,匯入江河,凝聚成棗莊力爭上游的蓬勃力量。
(http://www.zzrbw.com/zzrbPaper/PC/layout/202509/03/node_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