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1878年成立的中興煤礦公司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是當時名揚全國的三大煤礦(另外兩個為河北的開灤煤礦、遼寧的撫順)之一,時《中國礦業報告》稱“能與外煤競爭者,惟山東中興煤礦公司”。
中興煤礦公司輝煌的背后,是礦工極其悲慘的生活,他們長期受資本家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和殘酷剝削。礦工們工資極低,生產環境惡劣,還要忍受護礦隊對他們的武裝鎮壓,在這些殘酷的壓榨和剝削之下,礦工們以多種形式進行反抗。他們通過抱團結伙直接與封建把頭進行斗爭,有時通過怠工、逃跑、在井下暗處毆打惡霸把頭等方式,發泄心中不滿。但這種斗爭都是零星自發的,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命運。直到中國共產黨派人到棗莊礦區開展工人運動,建立革命組織,才引導煤礦工人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
中共北方區委和全國勞動組織書記部北方分部對徐州、臨城一帶的工人運動十分重視,1923年7月,時任中共三屆中央執行委員、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副主任的羅章龍到徐州、臨城、滕縣視察工作,并撰寫社會調查報告,發表在黨的刊物《向導》周報第40期、第43期上。文章主要分析了棗莊地區的社會狀況,反映了滕縣等地的商販和貧民如何反抗官府橫征暴斂、拒絕交納山果稅等內容。
羅章龍 《向導周報》
但羅章龍更關心的是鐵路工人運動。他在指導徐州隴海鐵路工人開展斗爭的同時,為了使津浦、隴海鐵路的工人運動相互策應,在工運基礎較好的臨城車站指導建立了中共臨城車站支部。該支部在津浦鐵路總工會的指導下積極聲援京漢鐵路、隴海鐵路工人的罷工斗爭。
1923年11月,中共召開了第三屆第一次中央執行委員會,會上通過的《勞動運動進行方針議決案》中指出:“山東之坊子、淄川博山、嶧縣等處的礦工運,山東同志應把它和津浦、膠濟鐵路工工運同時并重;….”議決案內容涉及規定和整頓棗莊礦工組織的方針和任務,為棗莊工人運動指明了方向。之后,中共中央又多次指示山東黨組織注意開展棗莊中興煤礦的工人運動。
1923年12月,充州鎮守使張培榮根據山東督理鄭士琦的密電,設宴誘殺了山東新編第11旅旅長孫美瑤,解散了新編旅,臨城駐軍中潛伏的革命黨人由此去了上海。1924年初,張培榮又派兵進駐臨城車站,清查革命黨人,禁止工會活動。同時,隴海鐵路的工人運動遭到嚴重破壞,中共臨城車站黨支部和赤色工會的成員被迫轉入利國驛小站隱蔽活動。不久,中共臨城車站黨支部停止活動。1928年12月,中共山東省委向黨中央報告組織工作情況時指出:“臨城有車站支部,過去有幾個人,但未與黨發生關系。
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后,全國工人運動進入了支援北伐戰爭新階段。由于國共合作,革命力量在南方迅速擴大,山東軍閥張宗昌驚恐萬狀,他以“剿匪”為名,派大批軍隊進駐棗莊,與土匪勾結在一起,欺壓百姓,導致棗莊社會秩序一片混亂。
張福林干部履歷表中,記錄了1926年3月李同志來棗開展工作的情況
1926年初,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派李某來到棗莊,為中興煤礦公司礦工張福林、房洪春等講述工人不斗爭永遠改變不了貧苦地位的道理。因缺乏職業掩護,引起反動當局注意,三個月后,李某被迫離開棗莊,但革命的種子已經在棗莊礦工心里萌發。
李某離開后,棗莊地區的白色恐怖已異常嚴重,在這種嚴峻形勢下,1926年春,中共棗莊黨組織委派紀子瑞來到中興煤礦公司,開展了艱苦的中共棗莊黨組織創建和工運工作。
紀子瑞
紀子瑞,又名紀濟民,1895年出生,山東膠縣岔河村人。盡管家境貧寒,他還是堅持讀完了小學。為了生計,他跟著哥哥到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廠做了木工。他追求進步,為人正直,在工人中間很有威信。
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后任工會負責人,膠濟鐵路工人代表。后在組織發動工人罷工斗爭中,因身份暴露,被中共山東黨組織委派到棗莊繼續堅持斗爭。
紀子瑞來到棗莊后,以木工身份做掩護,很快贏得了工人群眾的愛戴和信任,工人熱情地稱呼他“紀師傅”或“紀大哥”。他以聊天講故事的形式對工人進行時事教育、階級教育和黨的知識教育,使工人認識到到共產黨是自己的黨,是為工人謀利益的,只有共產黨才能鏟除窮根。無論是在工人的窯戶棚里,還是在井下昏暗的巷道里以及電務處、機務處的機器旁,都能看到紀子瑞與礦工們親切交談的身影。他的宣傳教育猶如燃起的一盞明燈,使礦工們看到了光明。
不久,紀子瑞秘密開展建黨工作,他先后介紹了張福林、郭長清、蔣福義、王文彬、杜寶財、芮慶紅、房洪春、陶洪元、劉雁德、吳均山等十余名青年礦工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7月,正式建立了棗莊礦區黨支部,紀子瑞任黨支部書記,張福林為委員。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棗莊地區創建的第一個黨支部。
張福林、郭長清、蔣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