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棗莊市嶧城區古邵鎮按照市委“雙十百千”創建工作要求,秉持“圍村而建、為民而建”理念,按照“一線五點四廊道、十里風華在古邵”的思路,加快推進市級“古夢運河”鄉村振興片區建設。同時,本著干著今年、想著明年、謀劃著后年和梯次推進的原則,在中部坊上正在加快推進區級“古韻新坊”片區建設,在西部曹莊規劃建設鎮級“古蘊蔬香”片區,努力繪就“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看得見鄉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全力打造“古耘”鄉村振興品牌。
實施土地規模經營,推動“小田變大田”。古邵鎮通過土地規?;洜I,解決土地碎片化問題,推動小田變大田。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采取“整村流轉”“兩區管理”“土地托管”“聯合體經營”等模式,穩步推進“古運夢河”片區土地規?;洜I,面積達到10450畝,通過減壟減溝增地300余畝,增加村集體收入80余萬元,為轄區內服裝、玩具等勞動密集型企業解決用工260余人,人均年增收1.2萬余元,實現了農民增效、集體增收、企業增產、社會增值、政府增信的“五增效應”,典型經驗登上了《新聞聯播》,正在申報農業農村部“小田變大田”改革試點。
實施共富公司計劃,推動“小戶變大戶”。深入實施“榴棗歸鄉”工程,通過對接國企、引入“鄉村振興合伙人”模式,發展鄉村產業。先后與山東國金水發集團合作實施錦鴻智慧漁業等項目,通過盤活閑置土地資源,引進壽光、青島、威海等地鄉村振興合伙人,帶動片區內經營主體發展蔬果、電商、童裝加工等特色“種養加”項目100余個,推動形成“培育一人、輻射一片、帶富一方”的良好效果。
實施綠色銀行項目,推動“小眾變大眾”。通過公共資源共享行動,借助片區內澇洼地工程和濕地治理項目,收回四支溝河灘地200畝,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苗木產業。讓村內閑散土地既有“風景”又有“錢景”。片區內共栽植石楠、黃楊、石榴等經濟苗木10萬株,實現綠色產值500余萬元,著力發展產供銷一體化的苗木經濟,打造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的苗圃小鎮。
實施集中連片開發,推動“小景變大景”。借助大運河文化傳承保護項目,沿“古運夢河”綠道,規劃建設了片區十大應用場景,打造產業興旺的“十里田廊”、河晏水清的“十里水廊”、文化繽紛的“十里畫廊”、網紅打卡的“十里游廊”。依托勝利渠教育培訓基地,成功創建省級黨員教育現場教學基地和市級鎮(街)黨校示范校,成立勝利渠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推出勝利渠精品“研學游”,累計培訓黨員干部500余場,總計5萬余人,接待參觀游客16萬余人次。打造民俗文化一條街,開發文創產品,大力發展農教旅產業,實現了農文旅融合發展。
實施跨村聯建機制,推動“小村變大村”。實施村黨組織“跨村聯建”,通過組建片區黨總支,以村黨組織書記“3+X”年度目標承諾為抓手,開展鄉村建設行動,投資3500萬元,修建“古運夢河”綠道等旅游路20公里,硬化村內道路5.4萬平方米,建設文化廣場7處,打造宜居環境;發展鄉村產業,立足村莊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特色“種養加”產業,帶動片區內村集體年增收200余萬元,解決就業300余人;涵養文明鄉風,結合信用體系建設,開展“金暉助老”“古邵無孤”“希望小屋”“四點半課堂”等鄉村關愛行動,實現資源共享,推動片區內村由“單打獨斗”向“抱團發展”,努力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http://zaozhuang.dzwww.com/qxxw/202405/t20240523_1421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