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組織聯系群眾最緊密、服務群眾最直接。基層黨員干部的表現,直接關系到黨的形象,關系到黨的方針政策能否落到實處,因此,必須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棗莊市嶧城區榴園鎮探索出“石榴紅”黨建品牌,強經濟、增福祉、優環境,書寫了基層黨建帶領百姓創造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
美麗鄉村賈泉村
強經濟立主心骨
來到榴園鎮韓樓村,一棟大型玻璃大棚在綠色的原野中分外顯眼。走進去,只見農戶們站在升降式采摘車上,正手腳麻利地采摘、裝籃各色西紅柿。大門口,一輛輛物流車從基地駛出,這些西紅柿當日便可進入棗莊市各大商超。
此玻璃大棚為華沃智慧農業產業園所有。2021年,韓樓村“兩委”組織村民成立旭晟種植專業合作社,與華沃智慧農業產業園簽訂勞務輸出協議,年勞務用工量達500余人次。“我們按天結算,七八十元到一百多元都有,在家門口就有收入。”50多歲的采摘工魯宗燕笑著說。
據介紹,韓樓村共有460戶、1320人,黨員31人,村“兩委”以強經濟為重點,通過成立農業合作社、清理村內邊角土地、發展林木經濟,村集體經濟實現逐年躍升。
“農村要想強經濟,必須以黨建來引領統籌、整合資源、提供服務保障,形成‘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良性循環,切實打造產業鏈、價值鏈不斷攀升的發展勝勢。”韓樓村“兩委”相關負責人說。
按照黨建引領統籌、整合資源的路子,近兩年,韓樓村“兩委”對村內430畝低價承包的土地進行重新發包流轉,集體收入每年增加6萬余元。同時,發揮村莊臨近大寨河的優勢,利用清理出的1.5萬方土石,回填了村內的10余畝土坑等,栽植了紅葉石楠、元寶楓、白蠟等綠色苗木共計1.5萬株,發展特色“邊角經濟”。苗木3年即可長成并銷售,平均每年能帶來產值70萬元。
為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韓樓村“兩委”定期為農戶、工人開展技術培訓,講授種植、設備使用知識。據統計,最近兩年,韓樓村人均年收入達到3萬余元,村集體經濟每年增長5萬余元。
增福祉繪幸福花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棗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權妃墓。據說權妃本是貢女,來中國后成為明成祖朱棣的愛妃,一次隨軍出征時,不幸突發急癥而死。皇帝就在附近尋找風水寶地安葬愛妃,選在了嶧城……”春節期間,一位公益崗成員正在對游客講解。
據介紹,榴園鎮書院片區位于嶧城“冠世榴園”景區腹地,權妃墓、一望亭等歷史遺址和景點串珠成鏈貫穿景區全境。為保障環境整潔、塑造亮麗形象,片區幾個村莊以“石榴紅”黨建為引領,實施“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公益崗成員負責清理環境、講解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實現了充分就業和生態保護的雙贏。
“我們公益崗的作用是穩就業、托底線、救急難,帶動低收入群體就地就近就業,全力以赴織牢民生幸福網。”榴園鎮相關負責人說,公益崗遍及全鎮,根據不同村莊實際,設置了公益崗+景區管護、公益崗+山水林田保護、公益崗+美麗鄉村建設等類別。目前,全鎮有269個鄉村公益崗位,其中社會事業類104人、公共服務類86人、設施維護類79人,充分實現了人員管理、工作職責的精細化、科學化、全面化。
此外,榴園鎮書院片區為更好解決轄區游客及群眾的需求,搭建了“片區黨總支—村級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4級網格黨建網絡,每級網格配備3—4名網格員,推動需求在網格發現。同時,片區黨員還組成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防火、環境整治等志愿服務活動。
去年以來,榴園鎮書院片區設立了幫辦代辦點,通過常態化坐班值班,累計幫助群眾代辦各類服務事項60余次。同時,通過與區石榴研究院搭建合作共建平臺,舉辦石榴種植“田間課堂”3期,實現石榴畝均增產300余斤,幫助群眾畝均增收1500多元。
優環境蓄新動能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每到夏天,榴園鎮賈泉村中心的一片池塘里,荷花亭亭玉立,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
近年來,賈泉村黨支部堅持“泉心為民”服務理念,積極推進鄉村旅游,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先后獲得省級生態文明村、旅游特色村等榮譽稱號。
拓旅游,先優環境。賈泉村黨支部依托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行動,利用原有河流和坑塘建設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農村生活污水經過污水收集、厭氧池沉淀,流入長滿蘆葦、蒲草和蓮藕的生態氧化塘,進一步凈化水質。據統計,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每年可處理污水1.2萬噸。
在水清景美的基礎上,賈泉村黨支部立足三近書院和石屋山泉的文化優勢,發掘鄉村背后的文化基因,建設風車拱門、花田幽徑等主題街區,打造古泉叮咚、賈府石獅等景觀,文化旅游成為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https://mp.weixin.qq.com/s/owKkfyRjrcAU77ze6mIO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