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一大早,棗莊市冠世榴園還沉浸在濃濃年味中,嶧城區榴園鎮桃花村村民張麗和家人們開始忙乎給石榴煎餅分裝、打包、發貨。“注意包裝,這都是走親訪友的禮盒呢!”一盒盒紅色包裝、待運輸的石榴煎餅堆滿了加工坊。
石榴煎餅按干、濕不同,價格從10元到18元不等,一天至少加工八九十斤,就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一時間,“石榴煎餅”成為石榴園里的新春俏品。
張麗家里有10畝石榴園,一直自產自銷石榴。2023年,受市場上銷售水果煎餅的啟發,張麗開始琢磨起石榴煎餅。說干就干。“建了40立方左右的冷庫,用來儲存石榴汁,家里還購置了一臺烘干機呢。”張麗指著工坊的設備介紹,眼下她烘干了12000多斤的石榴籽,估計用到秋季石榴豐收沒問題。
為了支持農戶發展多種經營,嶧城區政府牽頭推廣石榴保鮮庫的建設,專門拿出財政補貼,鼓勵家家建庫、戶戶保鮮,既方便農戶發展反季節石榴加工,也提高了石榴銷售效益。
細數起來,顏慧是嶧城首位制作石榴煎餅的人。2006年7月,她在自家石榴園里辦起了農家樂,看到游客吃石榴時把籽吐出來,顏慧就心疼,石榴籽明明是好東西,助消化、抗氧化。怎么能讓客人把石榴籽吃下去呢?
最初,顏慧嘗試直接把石榴籽磨成面糊攤煎餅,可是面變得厚而黏,極大影響了煎餅口感。于是,她開啟了煎餅原料配比實驗。不知道經過多少次試驗,顏慧發現不同比例混合花生油、小麥、石榴、花生等原料,煎餅粘度適中且充滿石榴香氣。
“石榴煎餅”漸漸在當地推廣開來。2010年,顏慧申請了榴花姑娘品牌,買來電石磨、電烤箱,建設冷庫,招聘工人,開展機器化生產,一天至少加工五六百斤,最多達到一千斤,一年能用掉上2萬斤石榴籽。
2023年9月,石榴煎餅工坊獲批成為棗莊市第二批“山東手造·匠心棗莊”市級非遺工坊。借此機遇,顏慧有更多機會參加省內各地的非遺大集。“在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石榴煎餅很快銷售一空。”顏慧希望通過石榴煎餅帶動更多鄉村致富。
春節期間,顏慧家的農家樂這兩天生意紅紅火火。“去年嶧城石榴登上央視新聞聯播后,來吃石榴產品的客人特別多。”顏慧如數家珍地介紹,她這里售賣石榴汁、石榴茶、石榴煎餅等等。
口碑傳開,市場就打開了。為進一步提高石榴煎餅營養價值,擴大其生產規模,2023年底,王老吉大健康產業園開始研發石榴酵素煎餅。“石榴原汁初步發酵是酒,二次發酵是醋,三次發酵才是酵素。所以酵素更珍貴,有益微生物含量也更高。”王老吉大健康產業園副總經理李永帥告解釋其中奧秘。眼下,石榴酵素煎餅已經在棗莊市內的商超、酒店進行試銷售。(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孟令洋 通訊員 劉明月 報道)
(https://m.dzplus.dzng.com/share/general/0/NEWS1005174FDDFKGYNPFHK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