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棗莊市嶧城區底閣鎮望夫臺村獲評2023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該榮譽由國家衛健委、全國老齡辦共同授予,表彰底閣鎮望夫臺村在為老服務方面的突出成績。
1月26日上午,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揭牌儀式在棗莊市嶧城區底閣鎮望夫臺村舉行。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德鴻,市衛健委副主任王晶,市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宏杰,嶧城區委常委、副區長鞏固等出席活動。
揭牌儀式現場設置了“筆墨迎春,龍年贈福”送春聯、“村晚·暖村”戲曲進鄉村、惠民義診送健康、消除艾梅乙“嶧”起行動等系列活動。
揭牌儀式結束后,市區領導向望夫臺村捐贈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資和體育器材,為村內8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過節慰問金,并走訪慰問困難群眾。
市衛健委副主任王晶對底閣鎮望夫臺村為老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她表示,望夫臺村成功創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為農村推進老年友好社會建設提供了有益探索和經驗借鑒。下一步,嶧城區和底閣鎮要進一步提升社區綜合服務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持續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望夫臺村位于棗莊市嶧城區底閣鎮北部,由望夫臺、吳山兩個自然村組成,有著美麗的民間傳說、深厚的文化底蘊。望夫臺村共386戶1460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274人,占常住人口的40%,80歲以上老人33人,重殘、獨居、空巢、失能失智老人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人23人。
健全“三項機制”
一是健全領導機制。由底閣鎮政府分管領導掛帥,鎮老齡辦主任、望夫臺村“兩委”相關成員共同組成。二是健全管理機制。把全村劃分大網格、微網格,將村里每戶老年人幫包聯系任務責任到人,服務網格內老年人居家養老基本需求。三是健全參與機制。堅持自治強基,激發群眾主體意識,調動村民群眾從創建“旁觀者”變為“參與者”。
組建“三支隊伍”
一是銀發志愿者。動員村內20多名老黨員、老鄉賢組建成為“銀發志愿者”,打造“陽光對話室”,負責調解居民糾紛矛盾等。二是紅白理事會。望夫臺村將平時一些熱心為民服務的老黨員、老教師吸納到紅白理事會,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婚姻習俗和喪葬觀,積極推動移風易俗。三是夕陽紅戲曲隊。村支部書記王星龍是棗莊市柳琴戲的傳承人,他平時注重挖掘傳統戲曲文化,引導老年戲曲愛好者發揮余熱,組建了夕陽紅戲曲隊,經常在村廣場上開展文化義演活動,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傳遞正能量。
實施“三大工程”
一是環境美化工程。投入300多萬元,硬化村內道路2萬多平方米,實現了“戶戶通”,安裝路燈50盞,高清監控34個,配套建設了仿古城墻、景觀柵欄。二是健康設施工程。對180平方米社區老年人活動室、1600平方米活動廣場進行升級改造,老年人驛站、戲曲室、鄉村記憶館、時光回憶墻、農村書屋、口袋公園一應俱全。三是“適老化”改造工程。計劃投入30萬元新建望夫臺村衛生室,為村內老年人提供康養照料服務,開展老年人家庭簽約服務。為8戶老人住房進行適老化改造,免費配備護理床、呼叫器等助老設備,方便了老年人生活、出行需求。
開辟了共治共享新境界。望夫臺村立足“抓黨建、促治理,抓服務、促發展”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強老年人精細化服務,持續推進“網格+為老”工作,構建了“15分鐘養老服務圈”,以網格“微力量”助力共治共享,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
掀起了為老服務新熱潮。在重要節點和傳統節日期間,望夫臺村組織各級網格長、網格員深入老年人家中開展走訪慰問、健康義診等活動,策劃組織“粽情端午”“重陽情暖夕陽紅”“中秋月圓話團圓”等一系列主題活動,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展現了敬老愛老新風尚。銀發志愿者借助老一輩的社會威望和口碑,幫助村民疏導情緒、排解心結、調處矛盾,引領和睦友好鄉風,營造孝親敬老濃厚氛圍。夕陽紅戲曲隊定期開展義演活動,以周圍的人和事為原型自編自演的節目,不僅形式活潑、接地氣,而且正能量十足,讓村民接受程度高,“家門口”的養老活動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獲得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未來,底閣鎮將積極推廣望夫臺村工作經驗,以點帶面,不斷完善基礎服務設施,持續提升服務質量,豐富活躍老年人文化生活,不斷推進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