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漸呈現年輕人在外定居,老年人在本地養老的局面,人口老齡化逐漸顯現。面對這一新變化,棗莊市嶧城區底閣鎮積極開展“適老化”改造,新建老年人康養中心、改善轄區環境,積極推進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不斷提升轄區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心用情做好為老服務,繪就老年人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幸福圖景。
內容多樣 家門口找到生活樂趣
望夫臺村村支部書記王星龍是棗莊市柳琴戲的傳承人,他平時注重挖掘傳統戲曲文化,引導老年戲曲愛好者發揮余熱,組建了夕陽紅戲曲隊,經常主動在村前廣場上開展文藝義演活動,豐富村民文化生活。一些以周圍的人和事為原型自編自演的節目,不僅形式活潑、接地氣,而且正能量十足,極大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讓村民感受到了本土文化的魅力,受到廣泛好評。
望夫臺村對180平方米社區老年人活動室、1600平方米活動廣場進行升級改造,老年人驛站、戲曲室、鄉村記憶館、時光回憶墻、農村書屋、口袋公園一應俱全。老年人從以前聚在墻角曬太陽,到現在出門就可享受各種公共服務,參與健康快樂的文化活動,“家門口”的養老活動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幸福感。
服務完備 家門口醫療省心貼心
“自從我們村來了村醫,一不舒服咱就咨詢,心里踏實了不少。”望夫臺村83歲的村民晁麗娥因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不便外出就醫,該村村醫徐玉新每周都會到晁麗娥家上門問診,并送去治療藥物。村醫:“一些老年人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及時到醫院看病,時間長了容易耽誤病情。我每周都會到老年人家中上門問診,給老年人量血壓、測血糖、量體溫,問問身體情況,和老年人談談心、啦啦家常。”
望夫臺村不斷提升為老服務質量,為村上獨居老年人免費配發了智能手環,不僅能一鍵呼救和通話,還能實時了解心率和血壓,鎮衛生院通過平臺定期地遠程監控老人的體溫、血壓、心率等健康體征。如果這些健康體征超出了正常的范圍,平臺就會報警,村里的鄉醫會立刻與這些老人或者老人的監護人聯系,然后進行進一步的健康管理。
參與治理 發揮余熱老有所為
“對社區治理來說,老年人多是一個社會問題,但有時候也可以轉化為一種優勢,關鍵在于找準載體,讓老年人主動、積極地參與進來。”村書記王星龍告訴記者,該村動員村內20多名老黨員、老鄉賢組建成為“銀發志愿者”,打造“陽光對話室”,負責調解居民糾紛矛盾,開展防電信詐騙、平安村居、移風易俗等宣傳。村里建設了“積分超市”,老年人在積極參與村內治理事務的同時還能獲得相應積分,積分可在超市內兌換各類生活用品,將“老年智慧”轉化為“生活實惠”,實現老年價值,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在“積分超市”的激勵下,望夫臺村堅持自治強基,激發群眾主體意識,形成以老黨員為帶領、居民群眾為核心的黨群聯動創建共同體,調動大家積極性創造性,村民群眾從創建“旁觀者”變為“參與者”。
底閣鎮望夫臺村一直立足老年人的實際需求,真正做到“應老人之所需,解老人之所難”,使老人真正“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營造濃厚的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