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文體中心運動完,又來到開元合作社摘些草莓回家送給親戚朋友,同時還能看看風景,感受一些豐收的喜悅,很愜意、很舒適。”棗莊市嶧城區壇山街道興國社區居民劉女生介紹說。
近年來,壇山街道以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主線,積極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加強技術支持,實施科技賦能,塑造品牌優勢,轄區內現代農業布局日趨完善,農民收益穩步增長。
培育壯大產業,布局完善體系。街道流轉劉村閑置土地60余畝,投資400余萬元建設劉村高效農業產業園;依托開元合作社,整合土地400余畝,發展現代農業,聚力打造“西有劉村農業產業園、中有開元種植基地、東有仙壇生態園”的農村田園綜合體,加快構建全域旅游網絡新版圖,實現以城帶鄉、城鄉互補觀光休閑新局面。
聚焦技能應用,節約農資成本。街道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推廣滴微灌節水技術。截止目前,全街道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達110畝,農戶累計投入資金8.8萬元。其中,中橋社居新增應用面積50畝,南關社居大棚微滴灌文丘里施肥技術推廣新增面積60畝,極大的節約了水資源,降低了種植成本。
突出技術元素,培養專業人才。街道以農村書屋、種植培訓會為依托開展農技知識培訓,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教學,進行知識宣講,推廣新型種植技術。每年評選1名農技推廣領軍人才,年發展新型職業農民200人以上,轉移農村勞動力400余人,社居技術人才實現進階發展。(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