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為打造群眾滿意體育生活,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壓實鎮街村居對體育健身器材建管用工作職能,建立常態化管理維護機制。嶧城區先后制定了《嶧城區全民健身器材發放管理維護辦法(試行)》、《嶧城區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對全區鎮街村居體育健身器材全面實施建管用“三位一體”管理維護,以精準高效服務提升體育競爭力,以共建共治共享助推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
突出服務群眾,壓實建的職能
堅持因地制宜、講究實效、服務群眾、保證質量、建管并舉的原則;統籌考慮各類使用人群的特點,保障青少年、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健身需求。把健身場所建設融入鄉村旅游、鄉村振興、河道治理、城鎮建設之中,積極建設小廣場、口袋公園、路口拐角、背街小巷、沿河湖綠道,把打造綠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載體與促進全民健身和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
截至目前,新建了邸閣文體廣場、嶧州大酒店水立方籃球場、青檀組團社區、鳳凰斜路、金檀花園、豐源家園門北、桃花村等一批口袋公園并安裝游園體育器材。完成了206國道女媧宮至陰平萬畝棗園至冠世榴園南大門彩虹綠道、206國道至古邵鎮程莊村“古運夢河”健身綠道建設,綠道建設總里程達到100余公里。全區共有群眾健身路徑412處,安裝器材35700余件,全區公共體育設施基本做到應開盡開。
建立四級監管,壓實管的職能
建立區體育事業發展中心群體股-鎮街文旅辦-包村網格員-村居監管員四級監管網絡,村居體育場所要懸掛監管責任牌,明確監管責任人,聯系電話等。村居監管員主要職責:一是當好衛生員。打掃村居體育設施場地環境衛生,重點清除地面垃圾、雜草,雜物等,為群眾創造良好健身環境。二是當好維修員。做好老舊損壞缺失健身器材的刷漆、維修和更新更換工作,確保群眾健身安全。三是當好指導員。指導村居群眾正確使用各種健身器材,引導群眾科學健身。四是當好宣傳員。引導動員群眾積極參加各種健身活動,廣泛宣傳體育工作成效,激發群眾健身熱情,體育讓生活更美好。五是當好信息員。做好健身器材管理維護動態信息的上報工作。
每月5日之前,村居監管員把村居的健身場所器材監管全景拍照傳給鎮街文旅辦,再由鎮街文旅辦負責統一打包上傳區體育部門,實行村居量化排名,每季度一通報,作為鎮街村居申請配備器材的主要依據。截至目前,出動1200余人次,打掃體育設施衛生342個村居社區,維修體育健身器材210件,開展專項督查12次。
堅持因地制宜,堅持用的職能
一是辦好體育賽事。圍繞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結合農時農事農需,在村居體育場所經常性舉辦具有農耕農趣農味的體育賽事活動,以嶧城區第十三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為依托,大力開展健康跑(走)、騎行、球類等健身活動。村居每年至少舉辦1次以上健身賽事活動,鎮街每年至少舉辦10次以上健身賽事活動。積極探索推廣“體育健身+”新模式,打造一批鄉村體育旅游精品線路。支持農民自發組織開展村歌、“村晚”、廣場舞、趣味運動會等文化體育活動。積極推廣武術、龍舟、舞龍舞獅、健身氣功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打造“一地一品、一村一項”農民文體特色品牌。
二是抓好體育隊伍。從村干部、合作社負責人、企業從業人員中選拔一批農民體育健身骨干;從熱心鄉村體育的城鎮人員中發展一批農民體育積極分子;培養一批有情懷、有擔當、高水平的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打造一支懂體育、愛健身、會組織的農民體育工作隊伍。推動形成“體育總會+體育協會+健身團隊”的村級體育健身組織網絡,真正建立健全群眾身邊的健身組織,打通全民健身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做好體育宣傳。充分利用微信群、公眾號、抖音、快手等傳媒方式,用農民聽得懂、看得到、學得會的方法普及健身知識和健身文化,推動體育健身知識、賽事活動信息全方位覆蓋,科學健身指導多領域拓展,激發農民群眾體育健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文明鄉風建設。截至目前,共開展各類賽事活動200余場次,參與群眾達10萬余人次。(趙宇浩 孫晉之 馬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