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防護欄的造型美觀、大氣,而且用石榴標志做點綴,契合嶧城的石榴文化,非常精妙。”家住滕州的侯震在嶧城區工作,最近乘車途中發現道路有了新亮點。
城區道路變靚了,是嶧城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嶧城區全面發動、全力推進,各網格、各專線、各有關單位和鎮街積極響應,迅速行動,各項創建工作有序推進,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下好創城“一盤棋”
嶧城區明德美食街匯集了菜煎餅、羊肉湯、辣子雞等特色美食和炒酸奶、奶茶店等年輕人喜愛的休閑零食。經常來這消費的市民,常常會見到幾個穿紅馬甲的年輕人,街上的大多商戶認識他們。
這幾個年輕人是嶧城區委辦公室工作人員劉堯和他的同事。“我們幫包美食街南北這條路,主要負責垃圾清理、規范停車,這里小區游園體育器材如有損壞什么的,也要幫忙協調修一修。”
劉堯和同事們幫包的是嶧城區33個網格點位之一。創城開展以來,嶧城區從優化創建機制著手,制定出臺網格化幫包責任制文件,33名縣級領導、71個區直部門對全區33個網格(點位)及城區5條主次干道進行聯系幫包。同時,制定下發了《嶧城區“文明創建攻堅年”活動實施方案》,設立市容環境、基礎設施、交通秩序等6條工作線,確保各部門上下聯動,下好創城“一盤棋”。
在此基礎上,以督導考核抓工作落實,對121個國測點位全部建立問題臺賬,成立6個督導組,建立問題發現、動態解決、反饋督辦閉環管理工作流程,開展各類督導60余次,下發《問題督辦單》《督導通報》24期,累計反饋問題500余條,編發創城工作簡報17期,創建工作全面納入全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體系。
打好攻堅“組合拳”
家住文昌小區的朱正輝,對創城以來小區的變化感觸頗深。他告訴記者:“現在小區內道路剛鋪完瀝青,聽居委會同志說,馬上就重新劃停車位,到時家門口就能停車了,居民多年期盼變成了現實,大家別提多高興了。”
文昌小區建成于2000年前,位于城區,雖然交通、就學都較便利,但是小區內缺少停車位、墻體褪色、路面破損等問題嚴重。今年上半年,小區完成了樓道粉刷、飛線整治、重新鋪設道路瀝青等改造,還一并完成了雨污分流的管道重置,小區舊貌換新顏。
目前,以文昌小區、壇山小區、榴園小區為代表的12個老舊小區已基本完成主體改造。
和朱正輝有同樣感受的田家雪,她家在金牛市場沿街經營著一家饅頭鋪,歲數跟她一樣大,有20多年了。今年6月份,壇山街道工作人員找上門來,講明要進行粉刷墻壁、更換商鋪門頭等一系列改造,可能會影響生意。田家雪父母不僅滿口答應了,還對工作人員說,“我們店里的飛線、下水道一直沒有認真收拾收拾,趁這個機會都幫俺翻新一下吧。”
完成金牛市場周邊所有店鋪的基礎設施改造,嶧城區一共投入了600余萬元,商超化升級流動攤位3700余平方米、粉刷立面墻體2.6萬平方米、更換商鋪門頭廣告700余平方米、重新壘砌下水道1000余米、整理撤除飛線2萬余米。“看看市場里面,現在跟超市似的,多洋氣,我現在都愛來買菜了。”田家雪興奮地說。
從金牛市場出來沿嶧城大沙河走,記者被一陣悠揚的樂聲吸引,循著聲音過去,原來是一位老大爺在吹薩克斯。大爺叫劉洪民,今年61歲,退休后跟老哥們合伙組了個樂團,約好每天下午4點以后來河邊練習。“大沙河這一段環境好,有水、有樹、有音樂,俺們幾個人退休生活也充實著吶。”
市容環境的提升不僅著眼于水,嶧城區深入開展城市精細化管理攻堅行動,維護更換主次干道公益廣告道旗300余個、宣傳牌200余個、清理城市“牛皮癬”4600余處,壇山路升級改造正在進行中,預計9月底竣工。
沿著大沙河前行,在嶧州橋準備過馬路時,聽見路口一個“紅馬甲”對市民說:“您好女士,小朋友也需要戴頭盔呢,對咱安全有好處。下次一定要記得啦。”“紅馬甲”叫劉穎,每天晚上5點到6點在路口擔任文明交通志愿者。嶧城區招募了200余名像劉穎一樣的志愿者,對未按要求佩戴安全頭盔的市民進行勸導。
投資35萬元對城區停車泊位、道路標線進行了復新,新增復新停車泊位600余個。同時,投資400余萬元在解放南路、承水路安裝隔離護欄,共計5400余米,進一步優化了群眾交通出行秩序。
織就文明“一張網”
眼下走在城區各主干道,沿街門市、文化墻、道旁景觀小品等場所都張貼著創城宣傳標語口號,吸引著路人的眼球。
嶧城區強化融媒體平臺的作用,開設《創建文明城市 提升城市品質》《融媒小劇場》《創城進行時》等話題專欄,發布稿件325余篇次。其中,短視頻作品《屏住呼吸》《文明城市創建》和公益廣告作品《文明》在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公益宣傳作品征集中獲獎。同時,依托“嶧覽”App開設“隨手拍”功能,并在微信公眾號設立曝光臺,對不文明行為予以曝光。
為動員人人都參與到創建活動中,嶧城區設立創城攻堅集中行動日,組織機關單位志愿者開展環境衛生、文明交通指揮勸導等志愿服務。
嶧城融媒體中心的平衛,是交通勸導崗上的一名志愿者。她說:“單位好多青年職工通過‘文明棗莊’App平臺注冊成為志愿者,每天大概服務1到2小時,哪怕能讓一位市民知道什么是文明出行規范,心里就很有成就感。”
據了解,目前該區共有2500余名志愿者活躍在城市的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