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禮、大排場……提起以往辦紅白喜事,村里老人直搖頭:“彩禮高得承擔不起,辦事又麻煩又浪費……”針對這種情況,棗莊市嶧城區峨山鎮依托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小站”,紛紛成立紅白喜事理事會,制定出《紅白喜事操辦標準》,讓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文明鄉風逐漸成了群眾的共識。“有這個標準,真是太好了,省心省力不說,還省了一大筆錢,我們太歡迎了!”村民們說,彩禮、排場都不重要,只要家庭和睦,每天就都是好日子。
為了抓好移風易俗工作,峨山鎮創新工作理念,利用文明“小站”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新思想、新政策、新風尚送到了群眾身邊,鎮里把文明實踐與重點工作、評先樹優、美麗庭院、好媳婦、好婆婆評選等掛鉤,引導群眾移風易俗,為村莊發展凝聚新力量。“看到我的照片貼到村里“四德”光榮榜上,臉上多有光啊!”西馬寨村村民楊黃萍誠實守信,孝敬公婆,光榮上“榜”。和楊黃萍一起上榜的,還有村里勤勞致富的張茂春、鄰里和諧的貢長勤等村民,他們既是標桿,也是鏡子,時刻激勵村里人自省,讓大家逐漸在孝老愛親、勤勞致富、環境衛生、遵紀守法等方面形成自覺。“村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成立,讓文明鄉風成為我們美麗鄉村的重要標志。”說起西馬寨村的變化,村黨支部書記貢福才很是感慨,“變化最大的就是村里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大家有盼頭、有奔頭、有勁頭,都想著如何把日子過好。
峨山鎮峨山灣村村民李某,以前還沒開展移風易俗時,他就覺得喜事應該是高興的,不應該帶來煩惱,不能因面子問題就宴席講排場,鋪張比浪費,這是社會的“負能量”,會造成攀比之風。如今兒子要結婚了,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每周都開展移風易俗行動,他就對村干部就說:“放心,我一定按照移風易俗的指標來貫徹落實婚事新辦簡辦,杜絕鋪張浪費。”兒子結婚的時候,他就跟家人商量說,能不請的就不要請了,一定控制在10桌以下,家人開始有些不同意,覺得不能丟了面子,彩禮、宴請賓客這些項目是絕對不能少的,但是在他的勸說下,從計劃結婚時在家里擺30桌,精簡到了9桌,而且還是在飯店舉行婚禮,辦的喜宴。結婚當天,婚車僅安排了2輛。前前后后節省3萬多元。把結婚省下來的錢交給兒子發展事業。雖說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李明強在這件事上完完全全是為了家庭、為了兒子考慮,這種態度感化了鄰居。以正面先進事例引導,后面的人就會有人慢慢跟著轉變思想,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明禮知恥、勤儉節約、崇德向善的好風俗就會從文明戶變成文明鎮,再從文明鎮浸潤到家家戶戶。
利用新時代文明“小站”,對群眾多角度多層次開展以“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移風易俗思想教育,抓示范引領,抓重點推進,通過示范典型引領,讓群眾親身感受到了移風易俗工作的重要性,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各類活動,讓群眾參與其中,美麗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典型評選,徹底改變了群眾的思想觀念,有效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鎮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