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遇到什么問題,到村里的便民服務站一問就清楚了”!近日,在棗莊市嶧城區峨山鎮榮莊村便民服務站,80歲的老人蘆懷英高興地告訴記者。“俺腿腳不方便,年紀大了,兒女不在家,以前申請高齡補貼要跑到鎮上服務大廳,現在到俺村里便民服務站來,鎮里的幫辦代辦人員就給幫忙代辦了,真方便! ”這是峨山鎮通過建“1+4+N”的便民服務體系全力打造“街坊四鄰”式便民服務的縮影。
今年以來,峨山鎮創新便民服務體系,在全鎮59個村全部設立了村級便民服務站,全力打造“1+4+N”的便民服務功能,即以一個鎮級便民服務中心為中心,在全鎮建設四處管區便民服務中心為樞紐,配備N位幫包代辦員下沉至各村進行幫包代辦。并根據全鎮地域實際特點,在整合村級便民服務站的基礎上,投資30萬元在最便民的位置建設了峨山管區、化工園管區、二疏城管區、流井管區等四大管區便民服務中心,與鎮級便民服務中心將峨山鎮分成五大塊,分處五大塊中心。便民服務中心以“家”為總基調負責各項便民工作,同時,對于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項統一納入管區便民服務中心幫辦代辦服務范圍,全程幫辦代辦,對程序簡便、材料齊全的申請事項,由幫辦代辦人員直接當場辦。對辦理條件復雜、法定程序較多、需現場核查等不能當場辦結的事項,設立“快馬加鞭”窗口,采取由管區便民服務中心受理后,快速轉到鎮便民服務中心辦理,事項辦理結果由幫辦代辦人員送達到門,確保便民服務的“零距離”,打通便民服務的“神經末梢”,真正實現了群眾少跑腿多辦事。在河口村便民服務站,寬敞整潔的大廳里放著暖水瓶、一次性紙杯、報紙等,辦事臺上有筆和老花鏡,墻上張貼著各類政策須知。村民張華說:沒有便民服務站的時候,村民辦手續要先到鎮里咨詢,然后再攜帶證件前去辦理,辦一件事跑兩三趟是常有的事。現在村民們只要來村級服務站,就能明白整個辦事流程,辦起事來少走了很多彎路。
“1+4+N”便民服務體系還配備“N”位“交通員”,均為精挑細選的機關專職包村人員,主要工作任務就是走村入戶,主要辦公地點就在村里的田間地頭。他們不僅熟悉村情民情,還熟悉鎮政府的工作流程及各項業務的辦理程序,能夠快速、準確、有效地通過運用信息化手段為村民辦理各項業務,極大地提高辦事效率。對于群眾的反映的訴求、想要辦理的業務他們能夠在第一時間接收,并主動靠上幫辦代辦,實現了村民不出村就能辦成事。在為民服務中,峨山鎮還創新性的開展工作,結合“說、議、辦、督、評”為一體的“民事直說”平臺,將群眾提出的訴求、需求和志愿服務隊精準對接,完成了群眾“點單”,志愿服務隊“接單”的運行機制,暢通了民情民意,落實了為民辦事。如今“民事直說”服務在峨山大地上已經蔚然成風。此外,峨山鎮便民服務中心通過設立辦件量、服務態度、服務能力等指標對幫辦代辦員進行考核,形成“比拼趕超”服務群眾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峨山鎮59個行政村已全部建成村級便民服務站并投入運行,可直接辦理農村醫療保險、糧食補貼等多個事項,還提供跑腿代辦人社、殘聯、低保等多個業務。服務站實行坐班值班制,讓村民享受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零距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