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個村(居)全部建設心理咨詢室,慢性病病發率由3年前40%降低到10%,重精管理率由86.24%提升到98.42%,規范管理率由78.5%提升到97.25%——嶧城區2019年積極探索打造的“三位一體”的社會心理服務“嶧城模式”,開出了鮮艷的花朵,有效減輕了各種醫療費用及家庭負擔。
“三位一體”即以健全保障體系為基石、以互聯網+服務為載體、以部門共建共享為重點。該區強化體系保障,印發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明確了13項重點任務,公開了11個重點部門的任務清單,制定了試點工作考核細則。將30萬元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專項資金、120萬元重精患者救治救助兜底保障資金納入區財政預算,全區332個村(居)全部建設心理咨詢室,在56個中小學校和10余個企事業單位建立心理輔導室,推進心理咨詢服務全覆蓋。
該區圍繞服務發力,建立“醫保報銷、民政救助、財政兜底”的救治經費保障機制,2020年實現所有在冊登記重精患者免費救治,去年前兩季度共落實救治在管重精患者1800人次,兜底資金890636元。采取互聯網+服務,率先在全市建立“精防保”平臺,全面提升重精患者綜合服務能力。
他們聚焦共建共享,充分發揮部門聯動作用。區總工會、婦聯、衛健等部門,結合各自行業職責,在7個鎮街及豐源集團、福興集團等企業舉辦了10余場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組織多部門先后開展了“八段錦”健身操培訓、第十屆全民健身運動會、職工健步走、全民健身志愿宣講文明實踐等活動,依托區圖書館共享閱讀室定期組織健康閱讀,開展心理健康“進校園、進機關、進社區、進家庭、進醫院”“五進”活動,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