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最后一周,棗莊市委黨校2019年第一期科級干部進修班的50多名學員在校領導和老師的帶領下,走進聞名遐邇的祥泰之州——江蘇泰州。
700多年前,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游歷泰州之后,發出了這樣的贊嘆:“這城不很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今日,走進泰州,依然能夠感受到它的品位和品質,而更讓人激動的是它發展的速度和力度。從海軍紀念館到楊根思烈士陵園,從國家級醫藥高新區到新能源產業園,從千垛鎮東羅村到鳳靈樂器小鎮,作為學員中的一員,作為一名記者,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一路拍……
紅色印記 踏痕望遠
“大海滔滔,鐵流滾滾。自1949年4月23日從江蘇泰州白馬廟啟航,人民海軍在黨的指引下,一路劈波斬浪……”這是新華社青島4月23日電《習近平出席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海上閱兵活動》報道中的一段描寫。現場教學的第一站就來到了位于泰州市高港區白馬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了解人民海軍從近代滄桑、白馬建軍到威震海疆、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
在楊根思烈士陵園,觀看在朝鮮戰場犧牲的烈士英雄事跡視頻資料、重溫入黨誓詞,這堂“榜樣的力量”的主題黨課,入腦入心。而楊根思烈士的“三個不相信”——“在革命戰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的思想,令人深思,催人奮進。
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在鄭板橋故居,大家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阜平縣考察時曾引用過的詩句。
發展之快 令人驚嘆
泰州建市20年來,經濟迅速發展,其發展之快令人贊嘆。在泰州的幾天里,學員參觀了泰州新能源產業園區、泰州市規劃展示館、泰州經濟開發區、泰州的醫藥城……處處展示著泰州經濟驚人的發展速度。
“中國醫藥看江蘇,江蘇醫藥看泰州。”作為長江經濟帶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城市,10多年來,泰州醫藥高新區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跨越發展、漸成規模”的奮進之路,初步構建起自主可控的生物醫藥現代產業體系。泰州醫藥高新區始終堅持創新引領,集聚要素資源,構筑發展平臺,近年來步入重大項目加速落戶、產業集聚爆發的關鍵期。
泰州新能源產業園區,聚焦“中國制造2025”,著力發展招引上市公司及控股上市公司的大型企業集團進行融資并購或合作成立產業基金,在資本“撬動”下,海陵區產業升級、項目集聚正呈現“裂變”效應,向著資本高地、創新高地、優質項目高地不斷靠近。
泰州經濟高速發展的模式,雖不能照搬照抄,但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根據我市的實際,探索科學的發展途徑,把經濟搞上去。
鄉村振興 有顏值提氣質
叢叢蘆葦搖曳生姿,小橋流水恬靜祥和……在興化市千垛鎮東羅村,我們看到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美好畫面。2017年,南京萬科、興化市政府和興化市缸顧鄉東羅村村集體三方攜手,在全國首創“工商資本+地方政府+村集體”模式,打造新時代新農村新樣本。如今的東羅村已成了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田園鄉村。東羅周邊坐擁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垛田花海”,2018年成功入圍中國最美村鎮。
在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過程中,泰興市黃橋鎮祁巷村則以市場化運作為手段,將農業的生產深加工與觀光旅游、民俗表演相結合,不斷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形成了“農業觀光+農產品采摘+農家餐飲”的模式。
在觀摩的鄉村振興板塊中,琴韻小鎮更具特色。1940年,“黃橋決戰”震驚中外。近年來,一把琴又讓以燒餅聞名的黃橋老區蜚聲中外。走進琴韻小鎮黃橋,似乎走進了樂器的王國。今天的黃橋是全球最大的提琴生產基地,每年生產各類提琴70萬把,占國內市場的70%、世界市場的30%以上,銷往歐美等9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今,樂器文化旅游與古鎮、紅色、生態休閑旅游融合互動,形成了黃橋旅游業的四大板塊。
泰州在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過程中,注重鄉土氣息,在風貌塑造上留住鄉村的“形”;彰顯個性特色,在文化傳承上留住鄉村的“魂”;提升多元價值,在功能布局上體現鄉村的“神”;煥發內生動力,在宜居宜業上留住鄉村的“人”。如今,我市也在致力于鄉村振興,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的“棗莊樣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泰州的模式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