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轉型升級,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做大先進制造業 狠抓“雙招雙引”,增強持續發展后勁 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提升產業競爭力 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后,各區(市)、棗莊高新區迅速貫徹會議精神,結合各自實際,進一步細化任務目標,制定落實措施,推動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 滕州市深入實施工業技改三年振興行動,全年計劃實施重點技改項目120個以上、完成投資50億元。推進設備更新改造,力爭年內采用國內外先進設備40余臺(套)以上。大力實施“1251”大企業培育工程,力爭今年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企業達到11家、過50億元企業3家。同時,突出“雙招雙引”,激發經濟發展潛力,力爭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家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全年計劃培訓企業家200人次,培訓中層管理人員800人次。 薛城區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做大先進制造業。重點培育高端化工產業,加強與上海有機所、中鋼熱能院合作,加快成果轉化,推動綠碳化工中試基地盡快運營。通過技改提升機械制造等傳統產業,重點推進年初篩選總投資19.4億元、16個重點工業技改項目。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啟動鐵路專用線建設,實施通用泊位等工程建設,加快實施濰焦鐵路物流中心擴建和九州通醫藥物流項目建設,建成運營棗莊糧食倉儲物流中心二期。 山亭區圍繞“雙招雙引”,加大開放創新力度。把招引世界、國內、民企“三個500強”作為主攻方向,緊盯大型國企,承接產業落地。發揮駐點招商工作處的作用,梳理“5+X”產業項目招商清單、知名企業投資意向清單和重點地區產業轉移清單,靠上洽談對接,力爭年內新開工外來投資過億元項目22個以上、過10億元項目1個以上。同時,年內柔性引進10名高端人才。圍繞做強實體經濟,選定29個區級重點項目,總投資80.17億元。 市中區堅持不懈抓好改革創新。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放管服和“一次辦好”改革,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和剩余8家市屬工業企業改革改制掃尾、萬泰破產改制。持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扎實推進50億元的“百項技改”工程,狠抓“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加快打造以泰和水處理為龍頭的環保水處理產業集群,以海王醫療器械產業園和力信(山東)新能源pack制造基地為代表的醫藥醫療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 嶧城區狠抓“雙招雙引”項目建設,增強持續發展后勁。重點加快推進投資5億元的北大荒和王老吉特色飲品、3億元的大型游樂場、2億元汽車沖壓件平臺等50多個項目盡快簽約建設。設立人才引進專項基金,積極引進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學家以及高端人才。突出打造石榴特色品牌,統籌抓好石榴園省級自然保護區規劃調整、風景名勝區規劃編制等工作,探索“石榴+文化”“景區+體驗”“旅游+游樂”等發展模式。 臺兒莊區堅持轉型發展,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再提速。加快北部文教新區建設,高標準建設城市社區、商業綜合體等配套設施,加快東部文化產業園建設,推動文化產業集群發展。培育發展特種紙產業,打造高端紡織產業,穩定發展煤炭產業,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繼續深化企業與高校院所科技合作,探索“互聯網+”產學研合作新模式,年內力爭新建科技創新平臺2家、院士工作站1家,新增企業技術中心不少于2家。 棗莊高新區積極提升產業競爭力。以航天科工鋰電產業園建設為契機,以國家鋰電中心為平臺,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以金屬新材料、纖維新材料、前沿新材料為主攻方向,重點發展新材料產業;以互聯網小鎮、智能制造小鎮為依托,重點發展新信息制造產業;以華潤三九、海王藥業等項目為依托,全力打造醫藥健康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新醫藥產業;以魯南大數據產業園為載體,推進大數據中心擴容,打造大數據清洗加工基地和云存儲災備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