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棗莊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化民族領域改革創新,將石榴外在形象及內涵寓意與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深度融合,加強“榴鄉團結花更紅”品牌建設,不斷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出新出彩。
“榴光引航”,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堅強有力。強化各級黨委主體責任,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統戰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專題研究民族工作,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形成部門協同、市區聯動、社會參與工作局面。各級黨組織開展理論學習、實地調研等活動500余場次,分層組織民族工作干部2000余人開展崗位練兵活動,壯大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后援隊”。
“榴株競秀”,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成果豐碩。棗莊市與國內4所知名院校深化校地合作模式,培育省市級研究基地2個,吸納研究人員20余名。從科技、社會、人文、歷史等視角闡釋共同體意識,形成成果30余篇。連續舉辦三屆文創書畫作品展、兩屆民族團結故事創意講演大會,創作征集優秀作品1000余件(組),編排展演優秀節目23個。推出石榴和魯班文化體驗空間,編排舞臺劇《石榴頌:團結的種子》,社會反響較好。
“榴花盛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創新突破。提升學校立德樹人實效,將鑄牢教育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評選文史、理工、藝體等20門學科精品課132節。運用家校共育、社會參與,配合舉辦“榴花童夢”“誦典習禮”“童心向黨”系列活動500余場次。持續完善覆蓋學校建設、教師發展、學生成長的“三評”體系。開展大學生支教工作,棗莊學院先后選派11批2255名師生,為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發展貢獻力量。升級打造21處教育基地,“紅石榴”校車、“紅石榴”站臺、“民族團結號”公交專線和主題公園等一批特色項目投入使用。
“榴籽相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拓展。化市內旅游線路,豐富“吃住行、游購娛、教學研”全要素的“道中華·魯南行”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行項目內涵。狠抓營商環境,創新就業服務,發揮石榴籽服務中心作用,開辦“紅石榴”夜校,讓留棗務工更順心。把社區作為城市民族工作的著力點,深化“愛在棗莊”城市民族工作品牌,不斷拓寬各民族群眾交流互動渠道。
“榴果飄香”,各民族共同走向現代化步伐堅實。在產業賦能、文化塑魂、公共服務、人才支撐等方面加快民族村和民族工作重點鎮村高質量發展,打造“米山頂上小米香”等農產品項目和“民族村寨沐風之旅”等特色旅游項目。開展“重走絲綢路,民企進邊疆”等活動15場,助力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聯合送技術,發布魯班匠人伙伴計劃,成立合作工坊,在新疆等地培養魯班工匠人才。加強各石榴主產區一二三產方面的聯系交流,以“榴鄉同心·共同發展”引領共同富裕。
“榴彩飛揚”,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行穩致遠。堅持全地域覆蓋、全類型拓展、全層級推動,連片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帶”“示范圈”,已創成全國示范區1個,省級示范區示范單位21個。持續豐富“一總七子,細分眾小”的具有棗莊烙印的品牌矩陣,形成“市有總品牌引領、縣設子品牌支撐、系統領域分品牌增色、示范點位小品牌齊放”的生動格局。(孟令洋)
(https://m.dzplus.dzng.com/share/general/0/NEWS2673548ZOHOAOUUIZW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