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公布2024年度“十大最美農村路”評選結果,我市臺兒莊區“魯風運河”古城文化廊道榮耀上榜,為棗莊再添一張閃亮名片。
臺兒莊區“魯風運河”古城文化廊道地理位置獨特,處于“魯風運河”和“紅色沂蒙”兩大廊道的交會區域。它從臺兒莊東部魯蘇省界的濤溝橋起始,一路綿延10.127公里至臺兒莊古城游客服務中心。這條廊道串聯起多個3A級以上景區與鄉村振興示范區,構建起“快進漫游”的旅游交通體系,為地方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沿著廊道前行,文化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李宗仁史料館、臺兒莊大戰無名烈士陵墓、臺兒莊大戰戰時火車站遺址、賀敬之柯巖文學館依次陳列。有棗南稻改記憶館、清朝咸豐遺跡漫水濤溝古橋等歷史遺跡,承載著歲月的記憶;也有千年運河、水墨濤溝濕地等自然風光,美不勝收。圣潔的天鵝、五彩的花海,與臺兒莊古城滄桑的歷史、懷舊的記憶形成鮮明對比與完美互補,精心打造集國家步道、省級文化廊道、馬拉松賽道、自駕游慢道、環臺騎行等綜合功能為一體的全域旅游公路網絡。
文化傳承與旅游開發的良性互動,為當地發展注入新活力,不僅帶動了研學游、農家樂等新業態發展,2024年以來該地還先后舉辦“好運山東·健行大運”汽摩運動聯賽、山東省休閑皮劃艇大賽、“好運山東”第十屆大運河(臺兒莊)冬泳節和2025大運河(臺兒莊古城)半程馬拉松等文化活動,吸引游客80萬余人次,點燃“文旅+”模式。交通基礎設施的提質升級,打通通戶道路“最后一米”,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出行滿意度躍升至99%。
在生態建設與鄉村振興方面,七彩花田路與親水平臺成為網紅打卡地,科技良蔬園、稻蟹共生等現代農業景觀既美化環境又催生新經濟模式,濤溝橋大米主產區年增收1000萬元,帶動周邊3萬戶農民致富。項目建成后新增就業超千人,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流創業,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記者 崔累果)
(http://www.zzrbw.com/zzrbPaper/PC/layout/202506/04/node_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