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織錦繡,鄉村展新顏。近年來,棗莊市持續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鄉村建設步伐,擦亮和美鄉村幸福底色。走在棗莊的鄉村小道上,干凈整潔的環境、錯落有致的村居……一幅村莊美、村民富、鄉風好的“和美鄉村”新畫卷在魯南大地徐徐鋪展。
下好“先手棋”,以綠色生態賦能鄉村振興。農村美是實現農業強、農民富的關鍵環節,以生態振興促進鄉村振興,描摹宜居宜業的“綠色圖景”,要始終在把準生態振興方向,在尊重自然、保護自然上下功夫。環境好了,生活才能更好。在薛城區周營鎮,通過制定《大沙河三年整治行動實施方案》,13.5公里的大沙河一改往日“臟亂差”,成功創建省級“水系綠化樣板”和省級美麗示范河湖,并拉動旅游業助力融合發展,建成了游客中心、瞭望塔、白樓供銷社等10余處景觀設施,打造了占地30余畝的百花園、占地600余平方米的親水沙灘等多處景點,獲評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稱號,累計接待游客突破200萬人次。同時,該鎮沿周營大沙河形成了以周營薄皮辣椒示范種植園、白樓灣現代農業示范園為主體的“一河十園”現代農業產業帶,形成了以“規模化種植+初深加工+品牌營銷+休閑采摘+農旅文化”為特點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畝均產值由1000元躍升至5萬元,進一步拉長了產業鏈條,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力。
打好“組合拳”,以產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產業興,則經濟興、農村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也是根本所在,更是首要任務。中國有廣袤的農村,各地的產業發展生機勃勃,農民的生活更加富足。棗莊市嶧城區依托自然生態資源,以石榴為媒,發展合作社,與廣藥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吸引聚集石榴醫藥保健、康養文旅相關企業,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壯大石榴產業規模,打造產業集群,推動石榴產業全鏈條升級。果苗培育、鮮果加工、石榴盆景、電商帶貨、鄉村旅游等各類產業蓬勃發展,以“小石榴”培育出富民“大產業”,冠世榴園區域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高于棗莊市農村居民人均收入0.8萬元,石榴成為“增收果”“致富果”。棗莊也成為全國石榴集中連片種植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產業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
奏響“奮進曲”,以市場火熱驅動鄉村振興。旅游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驅動力,發展鄉村旅游已成為眾多地方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和重要力量。棗莊是鐵道游擊隊的故鄉,薛城區立足自身資源,深挖紅色資源,圍繞打造“鐵道游擊隊”紅色文化品牌,建設起棗莊鐵道游擊隊紅色旅游品牌,并充分發揮鐵道游擊隊景區全省紅色研學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創新黨建課程及紅色研學,組織開展紅色文化節等活動,努力打造沉浸式演藝新場景、豐富品牌內容,再現紅色經典,推出“酒館鋤奸”“沙溝受降”等情景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打卡消費,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鄉村振興猶如一盤大棋,需要精心運籌,深思熟慮。棗莊正不斷壯大特色產業,協調推進各項工作,不斷增強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努力繪就一幅鄉村振興的“富春山居圖”,為開創鄉村美好未來而不懈奮斗。
(https://mp.weixin.qq.com/s/cOD3Z0Vc4CfeDBM5-MUb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