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提升民生福祉 創建滿意棗莊”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四十一場,介紹市殘聯促進殘疾人高質量就業 助力實現共同富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王洪燕 棗莊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
蕭 飛 棗莊市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新聞發言人
褚慶猷 棗莊市殘疾人綜合康復中心(棗莊市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主任
季 呈 棗莊市殘聯權教部主任、四級調研員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我市現有持證殘疾人11.7萬人,其中就業年齡段殘疾人43459人(男16-59周歲,29594人;女16-54周歲,13865人)。今年以來,市殘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論述,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錨定“走在前、開新局”,聚焦殘疾人就業難題,在著力解決殘疾人急難愁盼的就業問題上下功夫。圍繞殘疾人就業需求“補短板”“提品質”,加強與用人單位交流合作,優化服務、精準施策,不斷拓寬殘疾人就業創業新路徑,促進殘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今年以來,全市新增城鄉就業殘疾人3525人,累計就業21894人。
一、完善工作機制,提升殘疾人就業服務質效
一是明確責任目標,細化幫扶措施。貫徹落實《山東省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年)》,推進棗莊市促進殘疾人就業行動,細化任務目標,強化政策保障,切實維護殘疾人就業權益。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民營企業安排殘疾人就業等十大行動,細化技能培訓、創業助力、產業幫扶等26條具體幫扶措施,進一步推進殘疾人就業創業扶持政策落實落地,切實提升殘疾人就業服務水平。二是加強政策激勵,深挖安置潛力。強化政策引領,嚴格落實用人單位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獎勵、促進殘疾人就業增值稅優惠、殘疾人就業基地獎勵等相關政策,鼓勵更多就業服務平臺和用人單位安置殘疾人就業,殘疾人就業人數持續增加。目前,全市安排10人以上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由2021年的37家增長到54家。三是注重平臺搭建,拓寬就業渠道。打造市級殘疾人就業服務平臺。依托市殘疾人綜合康復中心(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引入專業殘疾人教育培訓和就業服務機構,為殘疾人提供職業評估+技能培訓+就業創業一體化閉環式服務,助力殘疾人實現集中就業、輔助性就業、按比例就業以及自主創業。平臺自運行以來,已開展各類殘疾人技能培訓班13期,累計培訓殘疾人2969人。成立助殘就業聯盟。由56家各類用工單位、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社會組織組建棗莊市助殘就業聯盟。發揮聯盟各成員單位的資源優勢,為殘疾人和用人單位提供精準化就業服務。聯盟成立以來已累計開發殘疾人用工崗位108個,吸納就業殘疾人58人。
二、堅持分類施策,促進殘疾人高質量就業
一是推進按比例就業。聯合印發通知,召開專題推進會議,就做好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安置殘疾人就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推進“走訪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全市共走訪用人單位107家,開拓殘疾人就業工作崗位320個,新增殘疾人就業98人。目前,全市累計安置殘疾人就業單位603家,共安置殘疾人就業2163人;其中,市直機關、事業單位42家,安置殘疾人129人。二是推進自主就業創業。積極推進“共享陽光·殘疾人就業創業工程”。通過落實稅收減免、社會保險補貼等相關政策,強化資金扶持和示范引領,幫助和激勵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近年來,為殘疾人發放就業創業扶持資金104萬元,幫扶13家盲人按摩創業機構,扶持61名省、市級殘疾人自主創業標兵。三是推進公益性崗位就業。發揮公益性崗位“兜底線、救急難”作用,破解就業困難殘疾人就業難題,積極對接相關部門,創設“如康家園”殘疾人之家、村(社區)殘協專職委員、殘疾人專門協會、助殘照護等“幫富”“幫扶”殘疾人公益性崗位,幫助2800余名就業困難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實現就業。四是推進輔助性就業。對難以進入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廣泛整合社會資源,依托“如康家園”建設省級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8處。發揮“如康家園”輔助性就業核心功能,開發手工編織、服裝加工等適合殘疾人的輔助性就業項目39個,851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實現“就近就便”就業。
三、加強幫扶力度,推動殘疾人全面發展
一是強化培訓提技能。加強殘疾人培訓基地建設。孵化國家級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1處,省級殘疾人培訓基地2處,市級殘疾人培訓基地6處,建立國家、省、市三位一體全方位的培訓網絡。打造“培就一體”服務體系。以成熟的就業項目為依托,通過線上培訓+線下集訓+崗前實訓相結合,實現精準培訓、“靶向”就業,助力殘疾人實現“培訓即就業、就業即增收”的目的,打造殘疾人就業與企業用工雙贏共贏的工作格局。注重開發培訓新項目。重視互聯網產業發展帶來的就業機會,開發電商直播、呼叫客服等殘疾人就業新業態項目,為殘疾人就業增收插上“數字翅膀”。今年以來,全市共開展盲人按摩、機電家電、種養殖、非遺、電商、客服等線上線下技能培訓班29期,培訓殘疾人3100余人。二是優化服務促就業。依托“春風行動”、“暖心行動”、全國助殘日等時間節點舉辦殘疾人就業推介會、專場招聘會等專項服務活動20余場(次),累計參與殘疾人2000余人。“一人一策”開展殘疾人大學生就業服務,通過建檔立冊、責任幫包、崗位推薦等,確保精準幫扶、高質量就業。兩年來,全市高校殘疾人畢業生126人,除升學等暫不就業情況外,有就業意愿殘疾人大學生就業率100%。
下一步,我們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殘疾人就業工作的部署要求,持續健全殘疾人就業幫扶制度,充分保障殘疾人就業權益,創新拓展殘疾人就業渠道,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殘疾人就業工作,不斷增進殘疾人民生福祉,為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答記者問
01、山東法制報記者:關于保障殘疾人就業,國家都有哪些規定和要求?
蕭飛:為維護殘疾人的勞動權利,更好促進殘疾人就業,國家和省、市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從法律和制度上對殘疾人就業予以保障。
1.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我國實行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制度。各級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按照規定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并為其選擇適當的工種和崗位。《山東省殘疾人就業辦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的1.5%。
2.機關、事業單位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2021年國務院《“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明確要求,到2025年,安排殘疾人就業未達到規定比例的省級、地市級編制50人以上的黨政機關和編制67人以上的事業單位(中小學、幼兒園除外)至少安排1名殘疾人,縣級以上殘聯機關干部隊伍中要有15%以上的殘疾人。省政府《山東省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年)》以及我市落實文件,對這一要求同樣做出細化規定。
3.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審核認定。一是就業審核。用人單位應于每年10月31日前通過“山東省統一政務服務門戶登錄界面”(網址:https://abllwrz.sddpf.org.cn:8443/wbxt/#/login)網上申報或到稅務登記地的政務服務大廳現場申報本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情況。已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用人單位,由市、區(市)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審核認定安排殘疾人就業人數。審核認定時,安排1名1至2級殘疾人或安排1名1至3級殘疾軍人的,按照安排2名殘疾人就業計算,其余情況按照安排1名計算。二是就業認定。用人單位將殘疾人錄用為在編人員或依法與就業年齡段內的殘疾人簽訂1年以上(含1年)勞動合同(服務協議)或依法以勞務派遣方式接受殘疾人在本單位就業,且實際支付的工資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并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方可計入用人單位所安排的殘疾人就業人數。
4.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山東省殘疾人就業辦法》規定,用人單位未在規定時限申報安排殘疾人就業人數,視為未安置殘疾人就業。用人單位未安置殘疾人就業或安排殘疾人就業達不到規定比例的,應當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按上年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未達到規定比例的差額人數和本單位在職職工年平均工資之積計算繳納,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負責征收。為進一步完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更好促進殘疾人就業,國家實施了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優惠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延續實施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分檔減繳政策,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比例達到1%(含)-1.5%的,按規定應繳費額的50%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比例在1%以下的,按規定應繳費額的90%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同時暫免征收小微企業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對在職職工總數30人(含)以下的企業,暫免征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02、中國網記者: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后可享受哪些優惠政策?
褚慶猷:為充分調動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積極性,更好地支持殘疾人就業,對于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用人單位,我市根據中央、省有關規定,落實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1.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政策。根據市殘聯等5部門《棗莊市用人單位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和就業服務平臺推薦殘疾人就業獎勵辦法》,對于按規定開展了殘疾人就業審核認定,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比例超過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的1.5%,且超比例部分實際安排就業的殘疾人數超出1 人(含1人)的非財政撥款用人單位,上年度每超過規定比例安排1 名殘疾人就業,獎勵用人單位6000 元。另外,對于推薦就業年齡段未就業殘疾人實現穩定就業一年以上,用人單位和穩定就業殘疾人簽訂正式勞動合同,且用人單位按月支付穩定就業殘疾人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工資報酬并繳納社會保險的非財政撥款的就業服務平臺,推薦就業年齡段未就業殘疾人到用人單位就業,比上年度新增推薦殘疾人就業的人數,每增加1 人,按照每人不高于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1%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
2. 安置殘疾人就業的單位和個體戶增值稅即征即退。符合條件的安置殘疾人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實行由稅務機關按安置殘疾人的人數,限額即征即退增值稅。每月可退還的增值稅具體限額,由縣級以上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所在區(市)適用的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的月最低工資標準的4倍確定。一個納稅期已交增值稅額不足退還的,可在本納稅年度內以前納稅期已交增值稅扣除已退增值稅的余額中退還,仍不足退還的可結轉本納稅年度內以后納稅期退還,但不得結轉以后年度退還。納稅期限不為按月的,只能對其符合條件的月份退還增值稅。用人單位安置殘疾人人數、比例等要求參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殘疾人就業增值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52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促進殘疾人就業增值稅優惠政策管理辦法〉的公告》(2016年第33號)規定執行。
3.安置殘疾人就業的企業殘疾人工資加計扣除。企業安置殘疾人員的,在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的100%加計扣除。安置殘疾人就業的企業需同時滿足:依法與安置的每位殘疾人簽訂了1年以上(含1年)的勞動合同或服務協議,并且安置的每位殘疾人在企業實際上崗工作;為安置的每位殘疾人按月足額繳納了企業所在區縣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政策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險;定期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向安置的每位殘疾人實際支付了不低于企業所在區縣適用的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的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具備安置殘疾人上崗工作的基本設施。
4.殘疾人社會保險補貼。根據市財政局、市人社局《棗莊市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對招用殘疾人就業并為其繳納職工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以及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殘疾人就業并為其繳納職工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按年度社會保險最低繳費基數,由人社部門根據其為殘疾人實際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補貼(不包括個人應繳納部分)。對就業困難殘疾人靈活就業(不包括個體工商戶)后繳納的職工社會保險費,給予一定數額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不超過其實際繳費的2/3。就業困難殘疾人社會保險補貼期限,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時年齡為準)。
5.殘疾人就業基地獎勵政策。根據省殘聯關于實施“共享陽光?殘疾人就業創業工程”有關規定,運營1年以上,安置殘疾人就業30人(含)以上的用人單位,可以申報省級殘疾人就業示范基地,經審核通過后,給予基地30萬元獎勵資金(3年內不重復享受)。用人單位安置殘疾人就業須與殘疾人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依法為其繳納社會保險,且殘疾人月工資收入不低于當地政府公布的上年度最低月工資標準,方可享受此項優惠政策。
03、大眾網記者:下一步市殘聯在推進殘疾人就業,提升殘疾人民生福祉方面有哪些措施?
季呈:下一步,市殘聯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落實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全力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推動殘疾人就業崗位擴量提質,實現殘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目標。
1.強化“政策托底”,充分保障殘疾人就業權益。健全殘疾人就業保障機制。推動殘疾人就業服務與社會保障政策有效銜接,實施就業殘疾人享受低保漸退、收入減扣、個稅減免等措施,規范輔助性就業勞動報酬的管理,促進殘疾人更好就業。加強殘疾人就業幫扶資金投入,做好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工作,保障殘疾人就業培訓、獎勵補貼、就業服務等各項支出。完善殘疾人就業激勵制度。對殘疾人自主創業就業、參加就業見習和職業技能培訓實施補貼補助。提升對殘疾人職業技能人才、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單位的獎勵力度,對招錄殘疾人和安置殘疾人公益性崗位的用人單位及輔助性就業機構給予扶持。
2.強化“多措并舉”,不斷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大力推進按比例就業,充分發揮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提升殘疾人就業質量。加大輔助性就業機構建設力度,依托“如康家園”殘疾人之家,大力開發輔助性就業項目,加快推進全市輔助性就業項目庫和市級輔助性就業項目調配中心建設,讓更多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就近就便實現就業。開展社區微工廠、社區微創業等“社區微業”行動,以全市城鄉低技能、低收入、高失業、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兩低兩高”群眾為重點,深挖社區就業潛力,拓寬社區就業渠道,助力殘疾人家門口就業創業。
3.強化“授技賦能”,持續提升殘疾人就業創業內生動力。深入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讓殘疾人掌握更多種植養殖實用技術,增強殘疾人“造血”功能,實現“培訓一人、帶動全家、發展一片”的目標。發揮殘疾人“文創工坊”作用,開展雕刻、編制、插花等殘疾人非遺技能培訓,探索殘疾人文化就業創業新路徑。推進新業態模式“互聯網+就業”培訓,提升殘疾人網絡創業能力和水平。深化“培就一體”訂單式培訓工作模式,針對市場和殘疾人實際需求,加大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與殘疾人就業的有效銜接,實現“培訓即就業、就業即增收”的目標。以“齊魯手創”盲人按摩品牌棗莊示范店建設為抓手,加大對盲人按摩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盲人按摩機構規范化建設水平,穩定和擴大盲人就業創業。
4.強化“鋪路搭橋”,精準開展殘疾人就業服務。深化市級殘疾人就業服務平臺建設,推動成立各區(市)殘疾人就業創業服務中心,打造“1+N”服務網絡,將殘疾人就業服務延伸到基層,送到殘疾人身邊。持續開展“入戶訪視”“訪企拓崗”兩大行動,及時了解殘疾人就業需求和用人單位用工信息,為殘疾人精準提供政策咨詢、職業評估、崗位推介等服務。對高校殘疾人畢業生開展“一人一檔”“一人一策”就業服務,提升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質量。深入開展“就業援助月”“農村殘疾人就業幫扶”等活動,重點推進農村低收入、難就業的殘疾人就業。發揮就業示范基地和創業標兵的模范帶頭作用,創建和培育更多省、市級殘疾人就業示范基地和殘疾人自主創業標兵,輻射帶動更多殘疾人增收致富。
(https://mp.weixin.qq.com/s/8_PKri6k5PsZWQDrh0hI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