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深化強工興產 實施工業倍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二場,介紹市智能制造產業促進中心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育強集群助力工業倍增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潘藝戈 市智能制造產業促進中心黨組書記、主任
隋甲衛 市智能制造產業促進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新聞發言人
王旭光 市智能制造產業促進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
趙敏敏 市中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黃傳清 清巒福興工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智能制造產業促進中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棗莊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全省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在轉型發展中深化中國式現代化棗莊實踐,錨定“強工興產、轉型突圍”目標,深入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加力提速全市高端裝備產業擴規模、提質量、上臺階。
一、產業營收規模進一步擴大。1—9月份,全市高端裝備產業新增營收過500萬元企業69家,累計達613家,完成營收203.88億元,同比增長5.94%,高于“6+3”產業平均增幅4.07個百分點,高于六大先進制造業平均增幅1.29個百分點。營收增幅超過100%企業97家、占15.82%;增幅超過50%企業166家、占27.08%。
二、規上企業營收穩步提升。1—9月份,254家規上高端裝備企業實現營收169.06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規上機床企業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9.23%;規上器械裝備企業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0.88%。27家增幅100%以上規上企業營收同比增長324.68%;51家增幅50%以上規上企業營收同比增長162.44%;89家增幅18.9%以上規上企業營收同比增長102.38%。
三、產業集群培育和發展步伐加快。1—10月份,滕州市“機床產業大腦”入選山東省“產業大腦”建設試點名單,滕州市中小數控機床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棗莊市器械裝備產業集群”被認定為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至此,我市高端裝備產業3個子產業鏈即機床及礦山裝備產業鏈、精密部件產業鏈、器械裝備產業鏈已全部進入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今年1—9月份,數控機床產業集群營收同比增長23.58%,器械裝備產業集群營收同比增長11.02%,精密部件產業集群營收較二季度提升6.74個百分點,呈現持續向好態勢。
四、產業企業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截至11月上旬,全市高端裝備產業取得省級以上標志性產業成果45類536個,覆蓋244家企業,占全市高端裝備規上企業總數的96.06%。其中,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個、省“瞪羚”企業7個、省“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5個、省院士工作站3個、省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專精特新”企業50個、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99個、省創新型中小企業108個、省高新技術企業54個、省技術創新項目15個、新認定或復核通過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7個、省首臺(套)技術裝備或關鍵核心零部件3個,省高端裝備產業鏈新技術新產品2個、省企業技術創新獎2個,清巒集團的“智能互聯網五軸機床”入選“山東制造·齊魯精品”名單、“高端智能化數控機床”獲批山東省產業專利導航項目,山東一唯自動化科技公司被認定為山東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五、企業“智改數轉”加快推進。1—10月份,市智能制造產業促進中心開展“智改數轉”企業賦能對接會活動16場次,服務企業408家次,推動促進實施“智改數轉”項目114個。其中:目前已實施完成項目42個,金精智能、三維重工、鵬耀智佳、華數科技、盛世科技等一大批企業均實現了營收翻番倍增;正在實施項目72個,計劃實施項目30個;交大智邦、三維重工、大漢科技、山森數控被認定為省智能工廠,越成制動被確定為省數字化車間,一唯自動化入選省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鼎盛電氣等21家企業納入省數字經濟“晨星工廠”培育庫;山森數控的智能電盤等3家企業產品納入省“數據賦能”優秀產品培育庫;山亭翼云科創園被評為省數字經濟“晨星工廠”試點園區;牛電汽車等4家企業被認定為省DCMM貫標試點企業;海特數控等3家企業被認定為省工業互聯網平臺,晟達菲爾科技入選省智能制造場景,騰達不銹鋼入選省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北一工業科技、騰達緊固科技分別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
下一步,我們將堅定不移錨定“工業倍增”目標,扎實做好“做優存量、抓好變量、擴大增量”三篇文章,加快推進高端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具有強大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答記者問
01、大眾日報記者:招商引資是經濟工作的源頭活水,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今年棗莊市高端裝備產業招商引資的整體情況如何?招引項目、服務項目落地的舉措有哪些?
隋甲衛:今年以來,市智能制造產業促進中心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業倍增”計劃工作部署要求,一手抓項目招引、存量企業擴規,一手抓在建項目建設和達產達效,全力打好投資倍增主動仗。1—9月份,全市高端裝備產業新開工總投資過億元項目62個,其中總投資過10億元項目8個、過50億元項目4個;新簽約總投資過億元項目80個,其中總投資過10億元項目15個、過50億元項目2個。1—9月份,全市高端裝備產業在建省、市重點項目22個,總投資208.73億元(過30億元項目2個、過10億元項目9個),完成投資41.65億元,占年計劃96.85%。
一是進一步加大“沿鏈招商”力度。今年以來,市智能制造產業促進中心進一步強化“鏈長+鏈主+產業責任部門+聯盟”工作推進機制,帶領和組織區(市)、聯盟企業“走出去”“點對點”精準開展“以企引企”招商活動;不斷拓寬招商渠道,大力開展鄉情招商、深化會展招商、依托商會招商、引進基金招商、強化以商招商;篩選了鏈上272家骨干及重點企業,全面深入剖析產業鏈關鍵核心功能部件和重點產品、上下游關聯企業、國內標桿企業、企業和產品市場分布等,建立了700余家產業鏈招引企業名錄,更新完善了《棗莊市高端裝備產業沿鏈招商圖譜》;充分用好發揮“招商專員”力量,以實戰實訓秣馬厲兵,增強履職本領,提高招商成效。今年以來,市智能中心“走出去”開展各類招商活動21次,先后邀請浙江寶德機床、臺灣極廣科技等41家企業走進棗莊考察洽談,3D打印機設備生產、新能源整車及零部件生產制造、數控機床核心功能部件及整機制造等項目與區(市)正在加快推進落實中。1—10月份,“鏈長”帶隊開展招商24次,推動總投資50億元的騰達特種鋼絲項目、總投資11億元的智能充電樁及儲能設備生產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高端精密數控機床刀庫項目等9個項目成功簽約或開工建設。
二是加快在談項目推進落實力度。今年以來,我們進一步強化了招商項目市、區(市)、鎮(街)三級協同推進機制,按照“洽談一批、簽約一批、落地一批、儲備一批”要求,建立并動態增補招商(擴規)項目線索臺賬,每月向區(市)反饋、推送。目前反饋推送到區(市)承接、推進的招商(擴規)項目線索,區(市)正在積極對接、協調要素、有序推進。1—9月份,市、區(市)兩級產業責任部門協力推動線索項目29個簽約、24個開工建設。
三是不斷加大項目建設服務力度。今年以來,市智能制造產業促進中心深入開展思想能力作風建設“五個常態化具體行動”,深化“直達企業”和直達“項目工地”上門服務行動,幫助企業解難點破堵點。圍繞企業發展和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問題困難,建立并動態更新《困難問題解決落實進度臺賬》,強化“日常督促、月度通報”制度,對項目用地、政策支持、資金配套、用工需求等問題和訴求,全力協調推動區(市)和部門加快解決進度,累計推動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問題訴求23條,有力推動了招商項目、擴規項目加快落地建設。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緊扣工業倍增計劃各項目標任務,突出三個“聚焦”:一是聚焦招大引強,突破行業領軍企業和重大項目的引進;二是聚焦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簽約項目的落地建設和投產達效;三是聚焦轉型突圍,以過硬本領、實干作風彰顯使命擔當。
02、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今年11月1日是第二個“棗莊企業家日”,棗莊市優秀企業家事跡報告會引起了強烈反響。請問市智能制造產業促進中心作為全市高端裝備產業的責任部門,在進一步推動企業發展上有哪些舉措?
王旭光:市智能制造產業促進中心始終把支持服務企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堅持用心用情優服務,千方百計為企業發展做好“保姆式”服務。
一、不斷提升為企業紓難解困服務能力。按照《全市高端裝備產業實施倍增計劃工作落實方案十九條》和強化思想能力作風建設“五項要求”,今年以來常態化開展“直達企業”行動,班子成員帶領3個產業服務工作組“周周直達企業”,累計“直達企業”487家次,占企業總數的79%,對規上企業實現了全覆蓋,面對面聽取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問題訴求,為企業提供政策應用、問題化解、事項協調、資源爭取等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服務,臺賬式管理企業反映的困難問題訴求,第一時間反饋至區(市),“旬調度、月通報”解決落實情況,并逐一回訪企業核實,切實保障辦實事、解難題,累計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廠房訴求5萬平方米、土地訴求396畝、資金訴求9000萬元及企業資質審批、物流運輸、招工、合同糾紛等問題訴求23條。
二、不斷提高為企業賦能服務水平。一是深入開展數字賦能、創新成果賦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活動,在市市場監管局的大力幫助下,指導、推動清巒集團牽頭實施的“棗莊市智能制造數控機床”項目入選省專利導航產業項目,利用省級項目為棗莊機床產業的發明專利、科技研發、創新方向、產業發展等進行科學研判、規劃、指導和引領。聯合市市場監管局共同舉辦“助力智能制造高端裝備高質量發展政企聯合專題培訓會”,加力服務企業品牌化建設。二是充分發揮棗莊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效能,組織入駐平臺的德國西門子、青島??怂箍?、一唯自動化等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入企進企”“點對點”開展免費診斷服務,推動企業對接創新資源、數字化服務資源,切實提升產品生產、企業運營等綜合質效。三是推動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配套、市場開拓等方面融入頭部企業、骨干企業產業鏈、供應鏈,舉辦“助企紓困市場行”活動5場,組織礦山、造紙、水泥、物業、電力、建筑、交通等領域208家產品需方企業(單位)與我市供方企業現場對接,推動企業和產品多協作、互拉動。四是聚力構建“遷不走、拆不散”的產業共同體,依托“鏈主”企業精準引進上下游配套項目,讓廣大企業在家門口就能共享到最低成本、配置最優的產品和資源。目前,威達國際高端數控機床項目、岡田高端刀庫生產項目、科特勒精密滾珠絲杠生產項目、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項目等一大批補鏈延鏈優質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三、不斷加大宣傳推介企業服務力度。聚焦科技創新及質量管理、穩增長促發展、企業倍增等主題,對優秀企業選樹典型,通過省、市級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大力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進一步增強企業家榮譽感、獲得感。今年以來,在大眾日報、山東電視臺、棗莊市新聞傳媒中心等各媒體平臺累計宣傳報道31次,營造了尊重企業家、支持企業發展的濃厚氛圍。我們組織企業圍繞產品、市場、產業鏈、供應鏈、戰略規劃、科技創新等“走出去”開展現場觀摩教學形式的“工業游學和對標”活動,全面提升我市企業家國際視野、經營理念和創新能力。
下一步,市智能制造產業促進中心將始終秉持“替企業家著想、為納稅人服務”的宗旨,深入開展“護企暖企”行動,主動靠前服務,全力助企紓困,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優更快的服務,推動我市高端裝備產業、企業高質量發展。
03、中國網記者:區(市)產業責任部門是培育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今年以來市中區在高端裝備產業培育和發展上取得顯著成效,請介紹一下采取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趙敏敏:為深入貫徹落實“強工興產、轉型突圍”和“工業倍增”計劃目標,市中區工信局圍繞高端裝備產業發展擴規模、提質效、上水平,大力實施科技創新驅動,不斷加大“沿鏈招商”工作力度,創新突破“市中智造”,全區高端裝備產業發展聚合度持續提升,創新力不斷增強,市場主體進一步發展壯大。
一、擴大營收增量,提高企業營收增幅。深入企業了解生產經營狀況,對高端裝備企業實施分類指導;抓好重點項目,對重點項目做好服務保障,全力推動項目建設,促進項目達產達效和產能釋放,為產業鏈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鼓勵高端裝備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大中環智能制造產業中心項目服務、跟進力度,推動入駐企業加快落地投產進度,帶動我區高端裝備產業鏈營收實現快速增長。1—9月市中區高端裝備產業鏈實現營業收入15.67億元,同比增長26.26%,增幅在各區(市)位居第1位。
二、加快企業培育,推動企業升規納統。加強部門鎮街聯動,深入企業摸排,對企業升規納統進行精準指導,及時跟進協調解決升規納統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及時更新完善“準規上”工業企業培育庫,確保應升盡升。分類抓好指標監測,及時關注培育庫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密切關注棗莊中環智能制造產業園企業進駐進度,對培育庫重點企業盯緊靠上做好服務,及時跟進協調解決升規納統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問題。中環智能制造產業中心項目已注冊68家企業,設備入場37家,試生產12家,其中,山東寧可啟機械有限公司、山東夜景元機械有限公司今年可實現升規納統。
三、加大招引力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工作臺賬,進一步深挖高端裝備產業發展潛力,全力以赴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暢通招商線索和新上項目信息收集上報渠道,主動出擊策劃招商活動。招商項目方面,年產5000臺套新能源智能充電樁等9個項目已順利簽約并開工建設;擴規項目方面,三維漢界(山東)機器人制造項目等5條擴規線索已簽約,棗莊新遠大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的礦用鋰電設備生產基地項目等4個項目已開工建設。下步將狠抓新增長點產能釋放,緊盯重點項目及新升規上企業,盡快形成有效拉動,推動高端裝備產業鏈發展壯大。
四、直達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困難訴求。充分利用好幫包企業機制,積極與部門、鎮街溝通,全力幫助企業解決貸款融資、人才引進、市場開拓、用工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困難。落實好企業幫包機制,通過實地走訪、電子信息手段等方式“入”企服務,做好政策宣貫,建立《企業困難問題解決落實進度臺賬》,梳理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全力助企紓困解難,幫助鼎盛電器、三維(漢界)等企業解決用地、用工等需求,推進企業進一步膨脹擴規。
下步,我們將狠抓新增長點產能釋放,緊盯重點項目及新升規上企業,盡快形成有效拉動,推動高端裝備產業鏈發展壯大。
04、棗莊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剛才介紹中提到清巒集團承接了山東省專利導航產業項目,請問清巒集團在發展過程中,是如何通過科技創新來支撐發展和增長的?
黃傳清:清巒福興集團是一家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多元化發展的工業母機企業,下屬山東大漢、德薩大數據、金精自動化等多品牌,圍繞主業,覆蓋上下游多家子公司的實體制造企業,擁有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省“專精特新”企業,現有員工500余人,產品涵蓋五軸車銑復合、大型鏜銑床、自動化機器人產線、臥式加工中心柔性生產線等五大品類,是省內大型車銑復合加工中心生產銷量最大的企業。2022年,集團實現銷售收入5.8億元,同比增長51.36%;今年1—10月份銷售收入突破6億元,同比增長60%以上。連續4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長。
一、變通思維模式,敢于攻堅突破。我們堅持“市場沒有淡旺季,更沒有小眾行業”的理念,通過研發新產品新工藝,提供增值服務和服務效率,吸引了一大批客戶。為減少企業規模擴張,配套能力跟不上的瓶頸,我們聯合上下游產業鏈整合資源,在全國同行業首創舉辦“66機床節”,今年的“66機床節”期間,公司不僅以優惠價現場訂購了上游企業的配套功能部件,同時也獲得了下游客戶1.1億元的訂單,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實現共贏。
我們借鑒互聯網汽車發展模式,在全國機床屆首創了“軟件+硬件+互聯網營銷”發展模式,通過軟件的加持,公司開發的智聯機床可以實現遠程控制、批量控制、實時監控等功能。在營銷模式上,借助自媒體、大數據AI擴客聯合各大互聯網平臺,實現足不出戶即可完成銷售工作。使用互聯網的營銷模式,實現更廣闊的覆蓋范圍、更快的傳播速度、更低的成本、更精準的客戶定位,更快速、更有效地推廣產品,最終提升銷售業績。這一新發展理念也得到了周濟院士的高度評價和認可。
二、聚焦智改數轉,加快轉型升級。早在2017年,我們就開始了數字化搭建,將數字化工具緊密融合到企業的管理制度及流程。自主研發的機械云管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了設備的數控化到智能化的轉變。積極發揮創新主體作用,與北京工業大學、吉林大學、華中數控等高校、頭部企業開展數字經濟技術攻關和聯合創新,超前布局人工智能AI、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先進技術應用于機床生產過程,增強了智能制造成套系統、數控機床加工系統精細化加工能力,實現了參數優化、反饋補償、智能迭代、工藝仿真等多維度提升。公司被認定為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智能互聯網五軸機床VMC320U入選“山東制造·齊魯精品”,“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示教器終端系統的場景應用”入選省智能制造領域應用場景。
三、堅持開放學習,搭建人才平臺。積極創建自身培養和人才引進相結合的引育機制,通過開放學習、人才招聘、產學研合作等方式加大專業技術人才培育和引進,目前公司員工平均年齡28歲,構建了相對年輕的管理團隊和人才隊伍。公司已經建立了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等一系列創新平臺。通過創新平臺,已累計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1名、國家高層次人才3名、省部級人才1人。設立了專精特新事業部,匯聚了公司內外的專業人才,致力于探索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市場,加速創新和推動業務發展。我們通過內部創新競賽和創業加速器等方式,鼓勵員工提出創新項目,并為優秀項目提供資金、導師指導和市場推廣支持,幫助其快速發展。過去三年中,公司共孵化了30個創新項目,其中有20個項目成功獲得了風險投資,并取得了顯著的商業成果。
此外,我們還將圍繞長期能力建設,積極謀劃全局和未來,持續推動向自動化集成產線轉型升級。結合省市兩級政策,聚焦智能機床、物聯網、關鍵零部件等重點領域,在稅收貢獻、產業鏈聚集、科技創新實力提升等方面為棗莊市實現工業倍增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