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提升民生福祉 創建滿意棗莊”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十七場,介紹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凝心聚力推動健康事業 便民惠民增進民生福祉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楊 雷 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
王繼峰 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四級調研員
張 勇 市衛生健康委二級調研員
王 琦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棗莊醫院黨委書記
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滿意棗莊建設為目標,緊緊圍繞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醫療衛生領域重點難點問題,找差距補短板、抓突破強弱項,著力完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增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看病就醫服務質效。特別是今年,我們全面啟動健康棗莊建設“十大行動”,扎實開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百日攻堅行動和解決群眾看病就醫不夠便利專項整治,努力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放心滿意的衛生健康服務,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順利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為搶抓機遇,2022年7月,市委、市政府作出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合作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重大決策,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和14個部門單位組成的工作推進專班,舉全市之力創建。經過一年的艱辛努力,2023年7月8日,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棗莊醫院成功入選第五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名單。市政府將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納入2023年市委常委會工作要點和市政府工作報告,計劃三年內建成15個國家級、省級重點專科,引進100項先進技術,降低患者就醫外傳率。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整體規劃“一院三區”,建成后占地279.2畝、30.6萬平方米,總床位2500張。其中新建項目占地112畝、15.2萬平方米、新增床位1000張,預計2025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二、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為方便群眾就醫,改善群眾就醫體驗,市衛生健康委制定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百日攻堅行動方案,開展了群眾看病就醫不夠便利問題專項整治,整治成效已經初步顯現,群眾就醫體驗進一步改善,具體有優化診間結算、一站式服務、床旁出入院、創新延續性護理服務、疼痛綜合管理等服務模式,顯著提升了就醫便捷性,拉長了醫療服務鏈條。在全省率先實現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醫院門診診間結算,受益患者70余萬人次。醫療服務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我們還開展了優質醫療資源牽頭建設??坡撁恕ⅰ皹I務院長”下沉到鎮衛生院、萬名醫護駐點幫扶巡回醫療、名醫基層工作站建設等,有效促進了各級特別是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群眾健康全方位保障進一步強化。家庭醫生服務“六個拓展”、健康積分激勵機制、醫防融合標準化流程改造試點,有力拓展了預防、保健、康復等服務的深度,豐富了衛生健康服務的內涵。截至目前,全市接受醫防融合上下協同、一體化診療服務的“三高”患者數量達到4.78萬人;全市共設置中心村衛生室217個,建設基層名醫工作站43家;村級醫療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
三、中醫藥事業發展提質增效
一是強化中醫醫院能力建設。完成4家公立中醫醫院等級評審,市中醫醫院肛腸科、針灸科申創國家中醫優勢專科,棗莊市中醫醫院在全國252家中醫規培基地中排第32名、全省第4名,3個專業8個??迫脒x齊魯中醫藥優勢???。二是筑牢中醫藥基層服務網底。創建基層中醫藥特色服務示范單位59家、省級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15家,總建筑面積約4000㎡,滕州市智慧中藥房入選山東省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揭榜掛帥”項目。三是拓展中醫藥文化內涵。持續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活動,舉辦培訓班16期,培訓4000余人次,2個項目被省衛生健康委評為齊魯中醫藥文化優秀研究成果,9人被評為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8人被評選為第二批山東省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專家,成功創建4所第二批山東省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試點學校、6所市級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試點學校、6家市級中醫藥文化知識角。深化中醫藥特色療法“四進”工作,累計服務群眾6.9萬余人次,進一步提高了中醫藥服務認可度。
四、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健全
一是推進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薛城區、山亭區疾控中心已按照省標準確定新址,其余區(市)均已達標;認真做好實驗室設備配置工作,目前26個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A、B類設備配備率均達100%。二是提升預防接種水平。積極推進疾控中心改革試點,大力推進預防接種單位規范化、數字化、智慧型預防接種門診建設,全市數字化門診達68處。薛城區興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全國首家應用AI儲發機器人-CRV系統智慧接種門診。三是加強傳染病防控管理。全面加強艾滋病、結核病等重點傳染病綜合防控,持續做好自然疫源性疾病、疫苗針對傳染病、輸入傳染病監測研判,傳染病防控工作基本穩定,截至10月底累計報告各類傳染病11357例。四是提升精神衛生和慢病防控服務水平。滕州市精神衛生中心、山亭區精神衛生中心被評為優質服務單位,為500余名嚴重精神障礙和癲癇患者落實救助措施,精神患者報告患病率為5.51‰,規范管理率98.26%,均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推進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薛城區醫院成立慢病中心,探索了從診斷治療到社區管理及健康干預的一體化管理模式。
五、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我委承擔的惠民實事任務與落實省三年提升行動規劃統籌推進,扎實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和村衛生室設備配備,全市64家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基本標準、62家達到省提升標準、20家達到推薦標準,全部完成老年友善環境整治工作;1674所村衛生室完成智慧隨訪和康復理療設備配備,配備率98.35%;217所中心村衛生室配備心電圖機等設備。新增選派業務院長6名,持續幫帶薄弱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幫助基層醫療機構培養業務骨干人才。開展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依托二、三級醫院作為基地開展培訓,2023年計劃培訓基層全科醫師10人、骨干人員15人、鄉村醫生50人。扎實開展“四送四進四提升”活動,印發我市《送家庭醫生服務“四進”實施方案》,指導各區(市)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走深走實。推進“智醫助理”系統應用,系統自上線以來,共服務2800多名基層醫生,開展隨訪外呼156萬余人次,累計通話時長104萬余分鐘,發送健康提醒短信106萬余條,累計處理病歷總數210萬余份,規范病歷數172萬余份,提供AI輔診總數2200萬余次,修正診斷4264個,醫學檢索數29601次,基層機構病歷規范率由20%提升到95%以上,系統應用效果初見成效。
答記者問
01、大眾日報記者:棗莊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新建項目有哪些內容?建成后會取得什么樣的成效?
王繼峰:我市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立項批復的新建項目為:棗莊市中醫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偼顿Y18.5億元,總建筑面積:15.2萬平方米。新城西院區基礎建設占地112畝,總投資14億元,建筑面積14.2萬平方米,包括門診病房醫技樓及配套設施約10.2萬平方米;區域中醫藥制劑生產研發中心約3萬平方米,感染樓、科研樓及配套設施約1萬平方米,購置配套高端醫療設備;新城東院區新建1萬平方米,總投資4.5億元,包括醫、教、研學用房、醫療設備設施提升改造、實驗室、中藥制劑、信息化平臺、智能物流系統、智慧配送中心、國家規范化規培基地建設等。
項目將利用5—10年時間,借助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將項目醫院建設為中西醫結合、中醫優勢突出的區域醫療高地,全面提升棗莊市中醫藥綜合服務水平。
一是有利于優化醫療資源布局,完善棗莊市及周邊區域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針對外轉率較高的病種,通過東方醫院新技術、新項目、新方法,填補醫院技術空白,解決棗莊市中西醫結合醫療水平不足、優質醫療資源匱乏問題,最大限度減少患者異地就醫。二是借助優勢,努力提升學科建設水平,對標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標準和東方醫院學科發展水平,提升棗莊醫院學科技術水平和業務管理能力,推動醫院重點專科高質量發展,努力培育國家級、省級重點???。三是發揮東方醫院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引領作用,助推棗莊市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設,將棗莊醫院建設成為中西醫結合優勢突出、中醫特色鮮明的全國一流中醫醫院。全力打造區域內臨床專科特色突出、中西醫結合診療技術先進、醫學科學研究前沿、管理模式現代化的高品質智慧區域醫療中心。四是深化鞏固校地合作模式,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打造更加優質、更加響亮的棗莊市中醫藥事業和中醫醫療高質量服務品牌,提升城市品質,有力推動國家可持續發展創新議程示范區建設,促進棗莊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02、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為助力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高質量建設,讓棗莊及周邊的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國家級名醫服務,市中醫醫院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具體開展了哪些合作?
王琦:東方醫院和市中醫醫院建立了線上溝通培訓機制,開展了遠程會診和疑難病歷討論、線上教學培訓及科研輔導10余次;北京中醫藥大學原校長、國家973計劃中醫藥專項首席科學家高思華教授和東方醫院原眼科主任、燕京韋氏眼科流派第四代傳承人韋企平教授來醫院收徒,并簽訂了“柔性引進人才”協議;東方醫院先后派出專家及管理人員80余人,已有47名派駐人員在市中醫醫院正常開展工作并完成了執業地點變更,還選派各專業專家來我院授課講學15次,培訓近200人次;市中醫醫院分兩批互派26名業務骨干赴東方醫院交流學習。11月7日—8日,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副院長張勉之一行,蒞臨我院考察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棗莊醫院項目建設情況,并再次選派新一批東方醫院專家團隊長期入駐我院。通過坐診、查房、帶教、講座、病例討論、義診、學術交流等工作,將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注入我院,持續提升我院診療水平,讓棗莊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北京名醫”,不必舟車勞頓出遠門,在本地即可享受“國家級”的高水平優質中醫診療醫療服務。
接下來,我們將會借助東方醫院品牌、技術、管理“三平移”和醫療規范、質量標準、教育培訓“三統一”管理服務優勢,帶動市中醫醫院快速達到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及管理與東方醫院同質化運營與發展,助推棗莊市中醫綜合服務能力的大幅提升,打造輻射魯蘇豫皖及淮河生態經濟帶的中醫藥綜合服務高地。
03、魯網記者: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健康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為解決群眾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改善群眾就醫體驗,我市衛健系統今年都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
張勇:今年以來,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群眾就醫體驗,旨在為人民群眾提供流程更科學、模式更連續、服務更高效、環境更舒適、態度更體貼的醫療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效率。推進精準預約服務,緩解掛號、待診時間長的問題,節省患者時間和精力。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全部實現門診預約就診,預約時段精準到20分鐘以內;推廣超聲、磁共振、CT等預約檢查,預約時段精準到30分鐘以內。實現門診診間結算,受益患者70余萬人次。建立“一站式”服務中心,為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等提供全流程、集約化服務,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實現床旁入院辦理和床旁出院結算。二是豐富服務內涵,提升服務質量。加強醫療質量控制,完善全市質控體系建設,發揮49個質控中心專業優勢,通過開展重點病歷點評、處方點評、學術培訓和技能競賽等方式促進醫療質量安全同質化。大力推廣日間服務模式,三級公立醫院日間手術已覆蓋52個病種。為確保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選派5批33名業務院長駐點幫扶基層機構、216名醫務人員下基層開展巡回幫扶,助力醫療基層服務能力提升。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義診活動,在今年的“服務百姓健康行動”大型義診周活動中,全市79家醫療機構積極參與,派出義診醫務人員1229人,累計義診13687人次,把優質的醫療資源和服務送到群眾身邊,切實讓群眾在家門口體驗便捷的醫療服務。三是改善服務環境,提升服務溫度。醫療機構加強分診導診管理,規范化設置指示標牌、導醫臺,成立志愿者團隊。推進醫療機構無障礙和適老化改造,嚴格保護患者隱私,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實現門診就診“一人一診室”。市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層以上干部進行看病就醫全流程“沉浸式”體驗,以普通患者身份“零距離”傾聽就診患者心聲,有針對性優化服務流程,提高醫療資源配置效率和群眾看病就醫便捷程度。精心組織“中國醫師節”慶祝活動以及“棗莊市優秀醫師”“棗莊市優秀藥師”“棗莊市優秀公共衛生工作者”評選,選樹先進典型,加強正面引導,積極營造良好醫患關系。
(https://mp.weixin.qq.com/s/fSn8gvXOx5Z28T070q29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