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提升民生福祉 創建滿意棗莊”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十九場,介紹市審批服務局打造便利化政務服務新模式 提升企業群眾辦事便捷度和獲得感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胡安軍 市審批服務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李 偉 市審批服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郭曙光 市審批服務局網絡信息科科長
莊 強 市審批服務局綜合指導科科長
為持續提升我市政務服務水平,全面打通服務企業、群眾“最后一公里”,市審批服務局通過完善服務體系、整合服務資源、豐富服務供給,以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為著力點,多渠道為企業群眾就近辦事提供規范、便捷的政務服務,切實推進我市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就近辦”“智能辦”“貼心辦”轉變,讓政務服務有“速度”更有“溫度”。
一、提升一體化政務服務便利度,實現“一網辦、就近辦”
一是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引導各級政務服務中心設置“網上辦事體驗區”,并不斷升級區域功能,配備專人負責咨詢、導辦、輔導,持續提升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深度,提供全流程、全環節網上服務,全市9515項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全部上網運行,夯實了“一網辦”基礎。
二是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提升。按照“標準規范、四級統一”要求,依托省級部門梳理成果,結合我市實際,完成除行政許可之外的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實施清單的認領編制,對我市各級實施事項優化形成辦事指南,同步在“事項梳理和管理系統”進行填報、動態維護,切實打通“網上辦”堵點,方便群眾辦事。
三是編制政務服務電子地圖。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成了統一規范、內容豐富、功能多樣、服務完備、智能便民的政務服務地圖,通過直觀、可視、清晰、智慧的地圖形式,匯聚政務服務、便民服務辦事地點信息,并可提供事項的在線查詢、辦理與評價,全景式呈現各便民服務點的辦事信息,實現企業群眾辦事“一圖在手、智慧服務、辦事無憂”。
二、推動數據賦能“智慧”政務,實現“自助辦、智能辦”
一是整合自助設備辦理事項,實現“一機多辦”。在政務服務自助終端原有功能基礎上,將原來需要在不同部門不同設備上辦理的便民服務事項,如商事登記、個人社保、醫保繳費歷史查詢等高頻便民服務功能集成到政務服務綜合自助設備上辦理,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同時拓展自助設備申報功能,實現自助端與PC端事項申報平臺、數據完全同源。
二是同步服務事項及辦事指南,實現“四端協同”。在桌面端、移動端、窗口端、自助端同源發布、同步更新,保證事項清單、辦事指南、申報材料、辦理流程和結果展示等信息動態一致,申請人可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申辦方式。
三是研發“智能幫辦”系統,實現“智慧辦理”。“智能幫辦”系統主要利用文字提取、人臉識別、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技術,開發應用視頻幫辦系統和全鏈智能辦系統,實現網上辦事智能咨詢、智能線上幫辦、遠程身份認證、智能填表和智能預審等功能,充分運用智能化手段為企業群眾辦事“賦智”。“智能幫辦”系統的研發應用讓自助辦事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大大提升了企業群眾辦事效率。
三、推進四級幫辦代辦服務體系,實現“幫代辦、貼心辦”
一是推行“1+1+1+N”幫辦代辦服務模式。著力深化“棗辦好·好幫辦”市級幫辦服務主品牌及“誠心辦”“亭好辦”“潤心辦”“嶧辦成”“臺易辦”“高興辦”等區(市)級幫辦服務子品牌內涵,在區(市)級以下推行“1+1+1+N”幫辦代辦服務模式,即每個區、鎮、村級大廳各1名幫辦代辦主管,“N”個跨部門審批服務業務科長;在市、區(市)兩級政務服務大廳配備專職幫辦代辦員,在鎮級、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各幫辦代辦服務站配備專兼職幫辦代辦員,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好更快的幫辦代辦服務。目前,“棗辦好·好幫辦”四級體系基本組建完成,全市幫辦代辦服務區共2441個,幫辦代辦人員總數為2537人,幫辦代辦工作“四級聯動、分級服務、全域覆蓋”的局面初步形成。
二是推進政務服務幫辦代辦“六進”工作。將幫辦代辦工作全方位融入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立足市、區、鎮、村一體化政務服務網絡,針對城市社區、行政村、商超、園區等不同組織類型,充分發揮四級幫辦代辦體系化服務,多形式“賦權”“放權”,豐富“幫代辦”形式,推進政務服務幫辦代辦進企業、進項目、進園區、進社區、進農村、進商街等“六進”工作。
下一步,市審批服務局將圍繞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推進我市政務服務工作擴點、提面、增質效、抓創新,不斷深化便利化政務服務模式,提升企業群眾辦事便捷度和獲得感。
一是不斷拓展“一刻鐘政務服務圈”。繼續鼓勵區(市)積極整合基層政務服務資源,通過實施“政務+園區”“政務+商圈”“政務+郵政”“政務+銀行”等,持續推進政務服務向社會各領域延伸,不斷豐富基層便民利企辦事方式,讓群眾家門口就能辦成事、辦好事、好辦更多事。綜合評估“審批不出鎮”改革試點實施情況,結合支持山亭發展工作部署,持續擴大改革實施范圍,實現“更多事鎮上辦”。
二是持續推進數據賦能政務服務。深化“一網通辦”改革,通過加強信息技術應用,打造“智助辦”政務服務,選取更多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創新“智能幫辦”系統功能,實現“不見面審批”。加強各業務部門自建業務系統與政務服務平臺、智能幫辦系統和集成式自助服務終端系統對接,實現數據互聯互通。
三是夯實完善各項改革成果。深化“不打烊”服務品牌,切實推行好“隨時可以辦,全年都在線”的服務模式,為企業群眾提供全流程、全天候高效便捷服務。加強政務服務地圖宣傳推廣,方便企業群眾就近辦事。引導全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深化“棗辦好·好幫辦”服務品牌,持續優化各級政務服務環境。
答記者問
01、大眾網記者:剛才提到我市編制運行了政務服務地圖,請簡要介紹一下具體推進情況。
李偉:為進一步推動數字賦能政務服務,提升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我市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上線了統一規范、內容豐富、功能多樣、智能便民的政務服務地圖,匯聚了市區鎮村四級2547個政務服務、便民服務辦事網點信息,可以提供政務服務事項的在線查詢、在線辦理與在線評價,實現了企業群眾“一圖在手、辦事無憂”。我市政務服務地圖建設也成功入選了全省政務服務專項研究攻關項目。
一、推進攻關“先調研、再規劃”。我局立足當前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工作基礎,從推進精準化、個性化、智能化入手,組織相關人員對浙江、上海、深圳等國內先進省市政務地圖建設情況進行全面調研,對比、評估不同政務地圖的特色優點,在此基礎上進行借鑒吸收、創新提升。根據調研情況,制定了我市政務服務地圖的版面設計、功能設置、展示內容等優化提升規劃,按照“一級建設、四級應用”的工作思路,開發建設了政務服務地圖系統,為企業群眾提供統一的查詢預約、路線規劃、信息展示等地圖總入口,力爭成為全省政務服務地圖建設的模板和標桿。
二、搭建平臺“定調子、明標準”。圍繞解決企業群眾辦事“去哪辦、辦什么、怎么辦、就近辦”等關鍵問題,構建全市統一的電子地圖,推進服務標準化。一是統一規范要素。從企業群眾視角出發,在版面設計、功能設置、個性化服務、信息錄入等方面明確統一標準,保證全市一致。二是統一信息采集。制定《政務服務地圖建設工作指引》,規范信息采集指標,組織各級各有關部門按照統一模板同步采集、錄入各類政務服務(便民服務)大廳、部門分廳、服務網點、自助服務終端等辦事場所信息,實現不同層級、不同區域服務內容統一規范,并不斷完善、動態調整。三是統一對接系統。推進政務服務地圖與“愛山東”政務服務網、“好差評”系統及高德、百度、騰訊等第三方地圖服務系統等多個平臺完成對接,實現各級政務服務網點事項數據自動獲取,地理位置、智能導航、路線規劃、周邊服務等實時對接。
三、完善功能“重體驗、促提升”。一是豐富服務功能。我市政務地圖除了具備信息查詢、智能檢索、智慧導航等基本功能外,重點打造了政務服務地圖的預約辦事、主題服務、適老化改造、實時糾錯等特色服務功能,著力提升企業群眾的辦事體驗感和滿意度。二是拓展服務渠道。推進政務服務地圖與“愛山東”手機APP、政務服務網、微信公眾號集成應用,確保企業群眾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查詢到辦事網點相關信息。三是加強運維管理。建立了政務地圖市區兩級測評運維常態化工作機制,及時發現解決政務地圖運行中的問題,跟蹤分析預約查詢情況、熱點大廳搜索、高頻事項辦件數量等數據信息,保障政務服務地圖有序運行,持續提升政務服務質量。
02、魯網記者:以數據賦能“智慧”政務,市審批服務局具體是怎么實現“自助辦、智能辦”的?
郭曙光:為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審批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今年以來,市審批服務局以企業群眾實際需求為導向,以實現政務服務智能辦、高效辦為目標,以信息化建設引領服務升級,牽頭優化升級一體化政務服務自助終端,統籌推進自助終端標準化、智能化、集約化建設,政務服務事項辦理實現“自助辦”“智能辦”。
一是功能聚合,一臺設備辦多事。為切實滿足群眾辦事需求,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度,市審批服務局在政務服務自助終端原有功能基礎上,集成多部門便民服務功能,將原來需要在不同部門不同設備上辦理的便民服務事項,如商事登記、企業登記信息查詢、個人社保基本信息查詢、養老保險繳費歷史查詢、醫保繳費歷史查詢等47個高頻便民服務功能集成到政務服務綜合自助設備上辦理,既方便了群眾辦事,又節約了公共服務成本。同時拓展自助設備申報功能,通過優化升級自助設備登錄認證方式,實現自助端與PC端事項申報平臺、數據完全同源。目前市級473項承諾事項,1064項即辦事項均可通過自助設備申報。
同時,我們在全市各級政務服務大廳、鎮街便民服務中心等場所布設自助終端設備77臺,配備運行管理員和幫辦人員指導群眾使用,方便就近自助辦理。以商事登記“自動審批”服務為例,申請人在自助終端上提交申報信息后,由系統自動完成審批流程,全過程無人工干預,當場即可完成市場主體設立、生成并打印營業執照。申請人還可通過微信、支付寶小程序自行獲取電子營業執照、領取電子印章。隨著自助終端的下沉布設,更多群眾可就近實現商事登記自助辦、智能批,實現營業執照“即辦即結”。
二是“四端協同”,自助服務即辦即走。我們全面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及辦事指南在桌面端、移動端、窗口端、自助端同源發布、同步更新。目前,經過升級改造的自助終端設備已實現了同桌面端、移動端和線下窗口端同樣的信息展示和辦事流程,保證了事項清單、辦事指南、申報材料、辦理流程和結果展示等信息動態一致,申請人可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申辦方式。同時為緩解窗口辦件壓力,提高申請人使用自助終端辦事效率,減少申請人上傳材料、打印證書證明的等待時間,升級后的自助終端設備配備了觸摸屏、攝像頭、身份證識別器、二維碼閱讀器、彩色激光打印機、熱敏打印機、指紋識別器、USB接口等硬件,群眾可采取賬號密碼、手機掃碼、刷身份證結合人臉識別等多種方式登錄系統,辦事更加靈活便利。申請人在自助終端登錄系統界面后,可根據申辦事項所屬部門、主題集成或直接搜索等方式找到對應事項,在副屏視頻提示和辦事指南的引導下,自助完成表單的填寫和材料上傳,高效完成申報環節。后臺工作人員可實時在線查看申請人申報材料,材料預審通過后進入受理環節、出證環節時,申請人均會收到短信提醒,并可憑借辦件流水號在自助機上查詢辦理結果。對于即辦件,申請人可在辦理完結后即時自助打印證照,或是到發證窗口領取辦理結果;對于承諾件,申請人收到事項辦結短信通知后,可選擇辦件結果免費郵遞上門服務,也可以自行到發證窗口或自助文件柜領取證照。
三是“智能幫辦”,讓審批服務更高效。“智能幫辦”系統主要利用文字提取、人臉識別、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技術,開發應用視頻幫辦系統和全鏈智能辦系統,實現網上辦事智能咨詢、智能線上幫辦、遠程身份認證、智能填表和智能預審等功能,充分運用智能化手段“賦智”群眾辦事。
申請人可在自助終端、移動小程序端、網頁端多途徑進行智能咨詢、智能線上幫辦、智能認證、智能填表、智能預審等環節。系統還可以在審批端利用無感錄入輔助系統(RPA)技術,通過用戶使用界面實現智能受理,智能理解業務系統應用,將基于規則的常規操作自動化,如自動重復填入表單和賬號密碼,進行繁瑣枯燥的操作點擊、文件檢查、自動下載等工作,助力業務審批人員進行流程智能審批,提高辦公效率。以申請超限公路運輸許可為例,通過“智能幫辦”系統辦事可減少申報材料7份、壓縮辦理時長90%、節省操作步驟4個。“智能幫辦”系統的研發應用讓自助辦事效能進一步得到提升,大大提高了群眾辦事效率。
“智能幫辦”系統的應用實現了簡單事項自動審批、復雜事項輔助審批,辦事群眾智能申報、工作人員智能審核。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工作力度,對接相關部門,整合更多高頻自助辦理事項,持續優化操作界面和流程,進一步完善基層自助服務終端設備配備和“智能幫辦”平臺功能,不斷提升群眾辦事便利度和滿意度。
03、棗莊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請詳細介紹一下幫辦代辦“六進”工作。
莊強:根據國家、省、市對政務服務幫辦代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今年,市審批服務局圍繞強工興產、轉型突圍、工業倍增新形勢,重點推進了幫辦代辦進企業、進項目、進園區、進社區、進農村、進商街等“六進”工作,下面我詳細介紹一下具體落實情況。
一是幫辦代辦“進企業”。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主動深入企業送政策、送服務。薛城區先后與轄區內薛豐農機有限公司、棗莊順合農機有限公司聯合設立農機便民服務點,實現購機、上牌、補貼、辦證一條龍服務,打造了就近辦、一次辦的“政農合作”新模式。嶧城區成立企業開辦領域專項服務“曉靜工作室”,集中解決市場主體在準入、準營、變更、注銷中的堵點難點問題。
二是幫辦代辦“進項目”。聚焦項目申報過程中的難點堵點,深入項目現場提供“保姆式”服務。市中區設立“暢享辦”服務站,通過建立“1個服務團隊、1套服務機制、全流程提供33項審批服務”的機制,提供從引進落戶、市場準入、用地審批、投資立項、環保節能、工程建設、竣工驗收、市政基礎設施報裝等全流程“一站式”管家服務代辦體系。山亭區為重點項目精準畫像,采取“一企一圖”方式為企業量身設計全鏈條項目手續辦理流程圖,并為每個審批環節附上二維碼。借助流程圖,企業對項目辦理手續各環節一目了然;掃描二維碼,可輕松獲取辦理該審批手續的審批部門、時限、條件、材料等信息。
三是幫辦代辦“進園區”。立足園區企業集中優勢,進一步將審批服務向園區延伸。高新區推出“高興辦·政務幫辦聯絡站”,依托“園區政企服務工作室”及“企業服務鋰電項目工作室”,搭建企業與政府溝通新橋梁,解決園區企業“多頭跑、效率低”的困擾,打造“園區事園區辦”新常態,通過園區工作室工作人員主動上前、精準輔導,及時發現企業生產運營中可能存在的困難,“面對面、手把手”幫扶指導,蹚出一條精準化、定制化服務園區企業的新路子,為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四是幫辦代辦“進社區”。充分發揮幫辦代辦服務功能,實現高頻政務服務申請事項社區“就近辦”。臺兒莊區在基礎較好的區駐地運河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13個社區設置“就近辦”辦理窗口。由社區服務站窗口工作人員提供事項的業務咨詢、申報輔導、身份核驗、材料代收、進度查詢等幫辦服務,最大限度為群眾提供便利。目前主要圍繞營業執照、食品經營、公共衛生、就業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開展工作,下一步將按照“成熟一批、推廣一批”的原則,逐步擴大“就近辦”事項范圍。
五是幫辦代辦“進農村”。依托鎮、村兩級便民服務中心、便民服務站,推動幫辦代辦服務進村入戶。嶧城區聚焦群眾需求,開展幫辦代辦上門服務,針對當前農村留守老人多、困難群眾辦事不方便、年輕人時間碎片化等現狀,通過實行“零障礙”暢通辦、“零等候”即時辦、“零距離”就近辦等適老、適殘服務,為廣大群眾提供“心貼心”暖心幫辦代辦服務,解農村群眾“燃眉之急”。滕州市依托鎮便民服務中心推動“放管服”向基層延伸,推行“多部門聯合幫辦代辦包辦”服務,變“一對多”為“多對一”,滿足群眾“就近、便利、高效”辦事需求。
六是幫辦代辦“進商街”。薛城區設立全市首家商超政務便民服務點——棗莊萬達(薛城)政務便民服務站,首批將包括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個人獨資企業及其分支機構登記共5大類35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下沉到商超便民服務點辦理,將服務送到企業和群眾“家門口”。臺兒莊區實施幫辦代辦服務上門,在臺兒莊古城?漁燈巷、新農聯市場、興運市場等商街為個體工商戶實行市場準入集中辦,不斷為市場主體“松綁”。
(https://mp.weixin.qq.com/s/QLYteA_udebZJyMbsWiz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