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中共棗莊市委宣傳部舉行“致敬棗莊榜樣 凝聚奮進力量”主題系列記者見面會第一場 ,介紹家和萬事興 奮進新征程 棗莊市最美家庭及好媳婦、好婆婆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王 偉 棗莊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隊長
耿學美 滕州市公安局北辛派出所副所長
徐 萍 棗莊市順達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副經理、工會主席
紀 麗 市中區孟莊鎮大郭莊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村婦聯主席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是最小國,家國兩相依。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美好的家庭,為家庭成員帶來福祉,也為社會進步凝心聚力。近年來,市婦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不斷挖掘家風家訓的新時代社會價值,開展形式多樣的家庭文明創建、家庭教育實踐、家庭需求服務等活動,連續多年與市委宣傳部聯合開展尋找最美家庭、評選五好家庭及優秀家庭角色等活動,進一步深化實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促進全市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高質量發展。
今天我們邀請了四位優秀家庭代表與大家見面交流,他們分別是:
全國最美家庭王偉
山東省最美家庭耿學美
山東省最美家庭徐萍
山東省五好家庭、棗莊市好婆婆紀麗
歡迎各位的到來!
下面請四位代表分別作簡要的自我介紹。首先有請王偉同志作介紹。
王偉:大家好,我是棗莊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隊長王偉。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武漢按下了暫停鍵,千家萬戶居家隔離的時候,我帶領棗莊市藍天救援隊8名隊員,選擇了千里馳援武漢。
每天都穿行在武漢大街小巷,武漢居民看到我們是從山東棗莊來的藍天救援隊。他們就站在陽臺上大聲呼喊:感謝你們、感謝棗莊藍天救援隊,因為我們的車上貼著大大的標語:疫情不退 我們不退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棗莊藍天救援隊。大家還記得視頻網站上,堪比美國大片電影的消殺場面嗎?那就是我們200多名藍天隊員對武漢火車站進行消殺的場面。各大網絡媒體都在爭先報道,因為這場消殺代表著武漢疫情得到了控制,武漢即將解封。
我從武漢回來以后有很多朋友說我是一名抗疫英雄,其實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馳援武漢,不是我們第一次執行救援任務——從四川雅安、云南魯甸、尼泊爾、土耳其的地震救援,再到壽光內澇、利奇馬臺風救援、河南抗洪救援。每一場救援,第一個現場都有我們藍天救援隊員的身影在。
在我的救援事業里,我的愛人給予了我最有力的支持,武漢抗“疫”期間,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她說我去濟南工作了;自己主動去當社區志愿者,給小區工作人員買防護用品;小區里很多家庭買不到嬰兒用品,她就把自己店里賣的嬰兒用品、生活用品送給有需要家庭……
近年來,我的家庭被授予“全國最美抗疫家庭”,全省“最美家庭”稱號,我個人被授予“全國優秀紅十字志愿者”、全省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最美志愿者、“棗莊市道德模范”“棗莊好人”等稱號。
我就是一個普通的志愿者,我特別熱愛這份公益救援工作,我會永遠遵守我們的入隊誓言,勤奮刻苦、努力訓練、在各種危機面前竭盡所能的挽救生命。我相信,有我們這些藍天救援“小家庭”的付出,定能換來社會“大家庭”的幸福平安!
主持人:謝謝王偉同志,下面請耿學美同志作介紹。
耿學美:大家好!我叫耿學美,是滕州市公安局北辛派出所副所長。1995年,我從警校畢業,走上了第一個工作崗位,成為滕州市首批女巡警隊員。28年如一日,始終在基層一線。2005年調入北辛派出所,參與研發的“滿意拍”自助人像采集系統榮獲國家專利,這一經驗做法被央視報道和全國多地公安機關學習借鑒。后來轉入綜合內勤崗位,又為基層治安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服務保障。我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榮獲滕州、棗莊市公安局“十佳民警”等多項榮譽。
愛人王開華先后在派出所、刑警、看守所工作,榮立三等功三次。在他的帶領下,滕州市看守所被評為“全國一級看守所”“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
我們從同一警校畢業,共同的信仰和價值觀讓我們走到一起。結婚二十六年來,我們既是相濡以沫的夫妻,更是心意相通的伴侶,我們把“警察藍”穿成了一輩子的“情侶裝”。我們的家庭先后榮獲了“省最美家庭”、棗莊市“五好家庭”和“綠色家庭”,滕州市抗疫最美家庭等稱號。
主持人:謝謝耿學美同志的介紹,下面請徐萍同志作介紹。
徐萍:大家好!我叫徐萍,棗莊市順達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副經理、工會主席。先后獲得山東省“最美志愿者”、棗莊市“三八紅旗手”“棗莊好人”、山亭區“最美山亭人”“巾幗創業標兵”等榮譽。我的愛人是山亭交發集團的負責人,在工作上我們相互激勵、相互幫助、共同成長進步。丈夫帶領的企業,自組建之日起,就成為山亭國企的一面旗幟,連年獲得經營目標考核第一。他多次獲得市委、市政府嘉獎,區委、區政府三等功,棗莊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我帶領汽車站職工創業的故事,登上了央視,成為巾幗創業典范。山亭汽車站受疫情和行業發展影響,嚴重收不抵支,不在此公司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主動向集團請纓,帶領車站7名女職工,從制作預制菜開始,到包制大包子、水餃,再到根據不同的節日,制作不同特殊的節日食品,如中秋節的月餅,春節的“花餑餑”,元宵節的“十二生肖鬧元宵”,閏月制作“面魚”,半年時間,實現利潤30萬元,是汽車站主營業務收入的4倍。該事跡在央視新聞頻道和中央二臺、中央13臺播發,既擴大了影響,又宣傳了山亭。
我們夫妻倆在建設好自己的幸福的小家的同時,也把家庭的“小愛”不斷傳遞到社會上,溫暖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在22年前,還沒有做媽媽的我,就響應市婦聯號召,與“愛心媽媽”結了緣。我們一家人二十多年如一日,幫助了30余名困難孩子完成了學業,孩子們對我都以“徐媽媽”相稱,每每聽到這個稱呼,我都溫暖無比,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親切最甜蜜的稱呼!
主持人:謝謝徐萍同志的介紹,下面請紀麗同志作介紹。
紀麗:大家好!我叫紀麗,是市中區孟莊鎮大郭莊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村婦聯主席。被省婦聯評為“省級五好家庭”,被省婦聯、省老齡委評為“尊老敬老好兒女”,被市婦聯、市教育局評為“三八紅旗手”、“百名愛心志愿者”,被市中區婦聯評為“和諧家庭”,被市中區文明辦評為“最美市中人”。在俺們村一提起我們家,大家都交口稱贊。作為兒媳、女兒,我盡心盡力照顧年邁生病的父母、公婆,包攬了所有的家務、農活、還有一家七口人的吃喝拉撒。作為母親,我自豪有一雙積極上進的好兒女,是村民口中的有志青年。
多年來,作為村書記,我們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通過招商引資先后引進大小企業10余家,解決本村及周邊村民就業500余人,且大多數都是婦女同志。發展特色種植之路,形成了集休閑、娛樂、采摘于一體的葡萄生態農業觀光園、茶樹種植生態觀光園兩個綜合服務區,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我們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培育。充分發揮婦女和家庭在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中的獨特優勢,引導廣大家庭自覺抵制封建迷信、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樹立“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喜事不辦或簡辦”的社會新風尚。現在村里好人好事、尊老愛幼、鄰里和睦蔚然成風,村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夸贊:女人當家、村富民發!
主持人:感謝四位優秀家庭代表的介紹。這些家庭的美各不相同,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環境、生活經歷,但在他們身上,集中映現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要義。
答記者問
01、大眾日報記者:王偉同志,請問您最難忘的一次國際救援經歷是什么呢?
王偉:最難忘的是今年土耳其發生7.8級大地震,我帶領兩名具有地震救援實戰經驗的隊員前往土耳其執行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我坐了30多個小時的飛機到達土耳其地震災區,現場受災面積大、房屋全部是粉碎型倒塌,生還的幾率很小。即便是這樣我們還是立即投入工作,我們頂著零下10度的嚴寒,在廢墟上我們用破拆工具一層一層的打通道,反復確認每一個狹小空間是否有人。在廢墟上一遍一遍的搜、累了我們就在圍靠在火堆旁休息一會,吃點面包,喝口熱水來充饑。每天工作時間在18小時以上,我曾連續作業36小時,經過4天4夜的奮戰,完成了馬拉蒂亞地震災害兩個重要坍塌區的搜救任務。在接到土耳其政府撤離指令后,和我們一起工作的救援人員緊緊擁抱我們不放手,眼角留下了感激和不舍的眼淚。這次救援相比國內的救援任務,在土耳其遇到了更多的困難,“專業救援裝備少,救援裝備運輸價格比較昂貴,阻礙了更多專業救援隊員的前往。中國藍天救援隊在土耳其馬拉蒂亞救援區域共搜出3名幸存者,43名遇難者。這一次土耳其國際救援,我又花掉家里兩萬多塊錢,我愛人只是點了點頭,沒有出一句話,也許這樣的事對我愛人來說都已經習慣了。
講到這里,讓我不禁想起在武漢“抗疫”期間,女兒在發給我的信息中寫到——“爸爸,我知道,你此次旅程很危險,我也知道我接下來說,你都知道!即使這樣,我還是想叮囑你。因為你一點都不聽話,你工作起來會經常熬夜,不顧飲食。我不知道那邊環境怎么樣,但是你一定要注意做好防護,疫情太兇險,保護好自己,保護好救援隊的叔叔們。你累了就休息,多喝水,多吃飯,照顧好自己!我一直很相信你,你也有能力保護好自己。我會在家照顧好妹妹,照顧好媽媽,照顧好爺爺奶奶,我等你凱旋,我愛你,我的超人爸爸!”
說句實在話,我愛人和我家人起初并不支持我做藍天救援工作。因為經常拿家里的錢去買救援裝備,有了救援任務說走就走。曾經,在老人眼里我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在愛人眼里我是一個不顧家的人。每年還要貼上最少5萬塊錢給救援隊做各項目開銷。作為純公益自費救援組織,沒有任何經濟收入。我們救援和救助幫扶都是免費的,而且產生的成本由我們自己承擔。13年里我們無數次的挽救幸存者的生命,挽救遇難者的遺體,每次國內外的大型災害救援現場,我都會帶領我們棗莊市藍天救援隊的隊員沖在救援的第一現場。無數次的救援現場被媒體曝光后。我愛人和家人也明白了作為專業救援人員對社會的重要性。
主持人:“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以王偉同志為代表的志愿者們,堅持生命高于一切,用行動詮釋中國形象,為弘揚人道主義精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他們用無畏和擔當守護大家,他們的家人用心用愛守護小家,相濡以沫、守望相助。讓我們向王偉和他的家庭致敬!
02、大眾網記者:耿學美所長,剛才在自我介紹中您提到:“我常給家人說:‘我們警察是社會的110,而你們則是我們的110。’”,您能分享一下這句話背后的故事嗎?
耿學美:我們是三口之家,婆家4代同堂,娘家有9口人。因為我們夫妻是雙警,兩人工作都非常忙,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我特別感謝父母,孩子從小到大,都是他們幫我們接送,照顧吃飯;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他們幫我們解決,我們才能安心工作。遇有緊急情況,單位一個電話,我們第一時間就奔赴單位執行任務。而父母,則是一個電話便趕赴我們家中幫助照顧女兒,隨叫隨到,這么多年,一直樂此不疲,毫無怨言。
如今,父母的身體已不再那么硬朗,曾經在疫情期間,我的公公兩次住院,愛人因閉環管理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無法床前盡孝,都是我忙前跑后,在公公身邊端水拿藥、細心照料。平日里無論是去婆家還是回娘家,我們都買點他們最喜歡的水果和生活用品,來補償對他們的虧欠。記得在疫情反復的時段里,我們夫妻共同工作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因為我負責派出所后勤管理工作,需要保障全所165名同志們的人身防疫安全,除了確保日常物質補給外,我還經常深入隔離區,為卡點人員即時補充生活和防疫物品。在核酸檢測醫護人員極度緊缺的情況下,我又化身“大白”,主動擔負起給封閉執勤民警做核酸檢測采樣的工作。
與此同時,我的愛人也在看守所全封閉執勤。在疫情面前,他以身作則,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全力確保封閉執勤民警和在押人員的絕對安全。最長的一次封閉執勤,曾經88個日夜,2112個小時讓我們隔空相望,雖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聚,但是我們無怨無悔,因為我們都是一名人民警察。如今,深受家風熏陶漸漸長大的女兒,同樣變得堅強獨立,且富有孝心,不僅分擔家中大小事務,還主動代替我們擔負起照顧老人的責任。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和孩子成就我們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主持人:家就像樹根,永遠是樹葉的歸宿;家就像港灣,為狂風暴雨里的小船,帶來平安守護;家就像是陳年佳釀,融進了寬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內涵。“雙警家庭”的浪漫,在于并肩作戰的牽掛;“雙警家庭”的驕傲,在于家人的自立與自強,用愛心經營著“小家”的溫馨和睦,用擔當守護著“大家”的平安幸福。
03、中國網記者:留守困境兒童是個特殊群體,需要社會的關愛,請問徐萍同志,您是如何22年如一日做好“愛心媽媽”的呢?
徐萍:在22年前,還沒有做媽媽的我,就響應婦聯號召,與“愛心媽媽”結了緣。那是2001年,區婦聯舉辦第一期關愛貧困兒童“愛心媽媽”活動,成了我救助貧困兒童的開始。20年多來,在助人為樂的道路上我一直沒有停止腳步,資助和幫扶的困難孩子30余人,孩子們對我都以“徐媽媽”相稱,每每聽到這個稱呼,我都溫暖無比,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親切最甜蜜的稱呼!
第一次救助的是水泉鎮的徐同學,當看到孩子那稚嫩的臉龐,又想到因父親去世,母親半癱半傻無人照顧的時候,作為共產黨員,面對困難我沒有任何理由說不,我毅然接起了救助孩子的接力棒,每年的寒暑假孩子都會在我家里度過,學習用品包括四季衣物都是我在供給,因特殊原因,徐同學雖然沒能繼續高中、大學學業,但在我的引導和鼓勵下,學習了蛋糕制作技術,現在在滕州獨立開了一家蛋糕店,生意紅火,年收入20余萬元,也在我的影響下幫助10多名貧困兒童,將愛心傳遞;徐莊鎮的高同學,因家庭原因初中畢業后,家里不愿供其繼續上學,只能輟學在家。想到我女兒與其年齡相仿,將心比心,讓我下定幫助她繼續學習文化和技術的決心。積極聯系各大院校,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孩子順利進入山東化工技師學院學習,所有的學費學校減免,生活費由我承擔。畢業后經過共同努力,被鄒城一家上市企業榮信集團招聘錄用。一個小小的善舉,幫助其由一名農村孩子轉變為技術工人,成為了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這兩個故事只是我救助孩子的掠影,沒有感天動地,也沒有轟轟烈烈,都是真人、真事,體現的都是真情、真愛。曾經有人問及多年來向社會捐資金額時,我回答說:“真的沒有計算過,反正盡自己能力所做到的就不會計較了,我還跟他們開玩笑說,做公益上癮,只要在我能爬的動的一天,我就會堅持做公益。
“徐媽媽母親節了謝謝你對我的關注,我不會忘記的。謝謝媽媽。再見媽媽。”
一聲媽媽,叫的我心都化了,這就是我20多年來堅持救助困難兒童的動力。
現在孩子們都已長大,也非常懂得感恩,不忘回報社會,也在力所能及的幫助困難兒童,回饋社會,我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在此我也衷心的感謝各級領導為我們提供的幫扶困難兒童平臺,感謝您們!
有一句歌詞說的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我相信,愛心永恒,我會一直把無私的愛奉獻給社會,奉獻給那些有困難的人。”
主持人:孩子們口中的“徐媽媽”始終把愛當作一種責任,一聲“徐媽媽”,讓更多的困境孩子擁有和別的孩子一樣開心的童年。真心可貴,愛心無價!替孩子們說一聲謝謝您!
04、棗莊日報記者:請問紀麗同志,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您是如何以孝治村,帶領村民涵養好民風、建設好家庭的?
紀麗:我的家庭是一個孝老愛親的家庭。1988年,我嫁到大郭莊村,當時,婆婆患有嚴重風濕病,為了給她分擔壓力,我包攬了所有的家務、農活并主動承擔了家里經營的門市部的進貨任務。不管嚴冬還是酷暑,都騎著自行車或拉著地板車,往返幾十里的路程把貨進到家,為此經常累的汗流浹背、直不起腰來。后來,我愛人的爺爺晚年患上了偏癱,雙目失明,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為減輕婆婆壓力,我主動承擔起照顧爺爺的重擔。每天帶著不滿周歲的兒子,早起晚睡,除了給爺爺穿衣、翻身、喂飯、洗臉、端屎端尿外,還經常給他更換衣服,晾曬被褥,千方百計讓他吃上喜歡的飯菜,住著干凈清爽的房子,直至安詳地離開了我們。
我對象一直都說自己有個好媳婦,任勞任怨的照顧著這個家,無微不至的照顧著老人,讓他既感激又感動。但我認為做兒女的就應該孝敬老人,“百善孝為先”一直是我和我的家人堅守的良好家風。現在,我的一雙兒女都已成家,我自己作為村干部要以身作則,為全村人樹立好婆婆的榜樣。我告訴村民們:“其實做個好婆婆并不難,兒媳婦雖說不是親生的,但是兒媳婦來到咱們家,又要生兒育女、又要照顧家庭、照顧孩子,這不和咱的親閨女一樣的嘛?”兒媳婦進家門8年多了,我們之間從沒有紅過臉、拌過嘴。兒子工作忙,兒媳又要上班,回來還得照顧孩子并學習業務,加班加點,她也不容易。我白天忙完工作后,下班回到家都是主動做飯忙家務,想方設法的做點好吃的,哄著孫女孫子睡覺讓她休息好,默默的支持她,遇到困難鼓勵她、安慰她,家里的事不讓兒媳操心。因為用真心待兒媳,我也贏得了兒媳的理解和孝順。有事總會來找我商議溝通,聽聽我的意見,還經常給我買衣服、鞋子和點心,我疼愛她、她體貼我,我理解她,她關心我,這就叫“真心換真情”。
我把這種孝老愛親的理念也運用到村級管理治理上。我們村是遠近聞名的省級文明鄉村,一直倡導薄葬厚養,12年來,每年重陽節都會為全村老年人定做衣服,發放禮物;每年都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模范丈夫”“美麗庭院”“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引導村民樹立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文明禮讓的道德新風尚。每年正月初三,村民自編自導春節聯歡晚會,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為營造淳樸和諧、互助奉獻的良好民風,提振村民的精氣神,我們建設積分兌換超市,發揮村規民約激勵約束作用,讓講道德、守道德、揚美德的村民得實惠。我長期奮戰在帶領村民致富的路上,得到了村民們的信任和支持,村里的大事小事我都帶頭一起干,創文明鄉村我跟大家伙一起干,清理河道我跟大家伙一起干,如今這片灑滿全村人汗水的熱土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富饒……2022年我們村集體收入達到了100多萬元,先后被評為省級文明村、市級巾幗建功示范村、全市黨建示范點,我們村委會這個大家庭還被山東省委組織部授予了省級“干事創業好班子”的稱號,我光榮當選了山東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
今后,我將繼續建設好我的幸福小家庭,建好我們村這個幸福大家庭,為全社會和諧建設貢獻我們的家庭力量。
主持人:紀書記不僅是個好婆婆,還是尊老敬老好兒女、干事創業好書記,這些都源于她始終傳承傳遞、恪守堅持優良的家風家訓。
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交流環節就到這里。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情。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讓我們一起共同攜手,明大德、揚家風、重家教,共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落地生根。歡迎全市家庭踴躍參加尋找最美家庭活動,推薦、宣傳身邊的優秀家庭事跡,展示良好的家風美德,以家庭的和諧促進社會的和諧,以家庭的文明促進社會的文明,積極投身強工興產主戰場,全面凝聚起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的強大家庭力量。
(https://mp.weixin.qq.com/s/uT98hhHSXJ-DEWXCWIG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