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中共棗莊市委宣傳部舉行“強工興產 轉型突圍”主題系列記者見面會第二場 ,介紹“勞模展風采 倍增當先鋒”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王 亮 全國勞動模范、山東威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電氣技術部部長
魏本郡 山東省勞動模范、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十里泉發電廠教培中心高級工程師
袁 權 山東省勞動模范、棗莊市山亭區龍潭家庭農場黨支部書記、場長
吳 敏 山東省勞動模范、滕州建工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焊工
郭 泰 山東省先進工作者、棗莊市體育運動學校皮劃賽艇教練員
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近年來,市總工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論述,不斷拓寬職工群眾建功立業的平臺、施展才能的舞臺,面向基層一線選樹勞動模范等先進個人數千余人,培育齊魯工匠、魯班工匠等各級工匠近百名,干事創業、勇爭一流蔚然成風。今年,是五年一次的山東省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年。我市有40人被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表彰為山東省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數量為歷史之最。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叫響“魯班故里”,打造“工匠之城”,在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進一步激勵全市廣大職工群眾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征程上團結奮進、建功立業,我們特別邀請到了5位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代表與大家進行見面交流。他們分別是
全國勞動模范、山東威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電氣技術部部長王亮先生;
山東省勞動模范、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十里泉發電廠教培中心高級工程師魏本郡女士;
山東省勞動模范、棗莊市山亭區龍潭家庭農場黨支部書記、場長袁權先生;
山東省勞動模范、滕州建工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焊工吳敏女士;
山東省先進工作者、棗莊市體育運動學校皮劃賽艇教練員郭泰先生。
歡迎各位到來!
下面,請他們每個人作簡要的自我介紹。首先有請王亮先生。
王亮:大家好,我叫王亮,今年41歲,是山東威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80后高級工程師和高級技師,從事數控機床的設計制造,至今已經19年了。作為一名來自機床制造一線的產業工人,通過工會搭建的技術比武的平臺,不斷與高手過招,讓我不斷成長,先后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齊魯首席技師”“齊魯大工匠”“山東省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同時,擔任滕州市總工會兼職副主席,曾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在工會的支持下,我成立了“齊魯大工匠創新工作室”,圍繞目前數控機床行業高速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開展創新攻關和人員培養的工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
謝謝王亮先生,下面有請魏本郡女士作介紹。
魏本郡: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參加今天的見面會。我叫魏本郡,現任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十里泉發電廠人力資源部教培中心高級工程師。1998年畢業于武漢水利電力大學,2004年取得山東大學工程碩士學位,2007年評為高級工程師,先后榮獲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全國電力行業燃料化驗員職業技能競賽優秀教練等榮譽。我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采取“學、考、練、競、評”培訓五步法,不斷提高職工業務技能,培養出2名“全國電力行業優勝選手”,4名“華電集團公司技術能手”。針對生產現場實際需求,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解決生產難題200余項,QC成果《提高燃煤發熱量準確度》榮獲國優,發表11篇技術論文,2篇被核心期刊收錄。
謝謝魏本郡女士,下面有請袁權先生作介紹。
袁權:我叫袁權,副高級農藝師,山亭區龍潭家庭農場黨支部書記、場長,我是2012年返鄉從事農業,重點圍繞番茄產業,歷經10年發展,走出了一條番茄新品種研究、番茄標準化種植、番茄工廠化育苗的新型農業產業化之路;創新運用“合伙人制度”吸引13名大學生返鄉創業,指導21名鄉村青年創業就業;每年直接服務農戶2160余戶,年帶動增收1200萬元以上;通過產業扶貧,累計幫助12個村集體和152名貧困戶同步走上小康路。在我的帶領下,農場已發展成為占地300畝、總投資3200萬元的現代化農業園區,2022年實現產值1510萬元。
謝謝袁權先生,下面有請吳敏女士作介紹。
吳敏:大家好,我叫吳敏,是滕州建工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電焊工,參加工作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在建筑一線從事電焊工作,能熟練掌握手工電弧焊、氬弧焊、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等多種焊接方法,特別是在利用氬弧焊焊接有色金屬鋁、銅、不銹鋼,利用鏡面反射焊接管道等方面技藝嫻熟。我刻苦鉆研焊接技術的同時還擔負起帶徒授業的重任。通過“傳、幫、帶”活動,為企業培養了一大批生產骨干、技術能手。先后被授予“山東省勞動模范”“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齊魯巾幗工匠”等榮譽。2022年12月被推選為“山東省第十四屆人大代表”。
謝謝吳敏女士,下面有請郭泰先生作介紹。
郭泰:大家好,我叫郭泰,來自棗莊市體育運動學校,現任皮劃賽艇隊教練。2002年高考前期的一次機緣巧合被山東省選入賽艇隊進行專業訓練,這中間參加了第十屆和第十一屆全運會。十年的專業運動員生涯磨煉了我的意志,使我養成了堅強不服輸的性格。這種性格使我克服許多在訓練、學習、生活中的困難,積極進取。成為一名教練員是我多年的愿望,2012年退役時我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到家鄉做一名基層教練員。2013年組建棗莊市皮劃艇隊以來,先后培養輸送出奧運冠軍孫夢雅,世界冠軍李微,亞洲冠軍宗照山、李殷杰,全國冠軍劉霄和等一大批高水平運動員。教練員是一個神圣而高尚的職業,能夠實現我的社會理想和人生價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還要不斷學習爭取培養更多的優秀運動員。
謝謝5位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自我介紹。大家可以看到,5位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是各行各業中努力拼搏進取、敬業奉獻、開拓創新、做出突出業績和重大貢獻的一線工作者的代表。
答記者問
01、大眾日報記者:請問王亮先生,當前我們大力提倡“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作為奮戰在一線的齊魯大工匠,能不能結合您自身的經歷,談一談是如何踐行的呢?
王亮:我認為首先是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我是2004年參加工作,剛進入公司時,機床的部件都認不全,算是一個機床行業的小白,我就從配盤、布線等基礎工序學起,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的向老師傅請教工作中的難點、疑點,認真的學習機床裝調的知識和技巧,在工作之余,還通過自學,去學習各種專業理論知識,并思考如何去把這些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慢慢的,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我也逐步能承擔起一些高端產品的開發和調試任務。比如在2014年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我們團隊和合作單位共同努力,不斷提升國產數控系統的性能,實現了國產數控系統在立式加工中心產品的批量配套,為我們國家在機床控制大腦方面縮小與先進國家的差距做出了我們自己的貢獻。后來,在山東省重大科技專項中,我們又通過直驅技術在高端數控機床的應用,成功實現了在高精度、高速度、無磨損、無間隙等關鍵技術指標的突破,加速了公司產品向高端轉型的步伐。現在我們團隊又瞄準了智能制造方向,在智能生產單元,數字化裝配等方面開展攻關和技術改造,用信息化手段來提高生產制造的效率和產品質量,不斷加深生產制造環節和信息化的融合程度,這樣既為企業向智能制造方向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也為國家兩化融合戰略的實施貢獻我們自己的力量。所以我認為雖然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但只要我努力,一樣可以通過技能成才,通過技能報國。
感謝王亮先生的介紹,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強工興產 轉型突圍”呼喚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
02、中國網記者:請問郭泰先生,培養這么多冠軍,您最重要的培養經驗是什么?
郭泰:我的帶隊理念是先做人再做事,能把人做好了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想要培養高水平運動員我感覺,首先教練員要清楚了解項目的本質是什么,特點是什么、需求是什么。第二就是選才,項目的發展好和壞、高和低,選擇運動員的質量最為重要,萬丈高樓平地起,運動員苗子就是基礎,選到好的苗子事半功倍。拿我們皮劃賽艇來說,選高水平運動員身體形態男孩需要185CM-200CM,女孩需要170CM-190CM范圍內,其他有氧能力力量素質等綜合素質也要有一定的數據基準。拿孫夢雅來說,她的身高174CM,身體形態很符合我們項目發展。第三就是培養。怎樣培養才能更好更快的讓運動員達到預期的成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教練員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訓練方法。我總結為先解決運動員和家人的思想問題,在教學、訓練、生活上抓細節,最后抓管理讓他們融入到系統的訓練中去。我發現孫夢雅后,首先和學校溝通和家里溝通,讓他們知道我們的項目是做什么,她的優勢是什么;其次讓她家里和她知道進行皮劃艇訓練能給她帶來什么發展。在棗莊,皮劃賽艇是新型項目,基本上大家都不熟悉,訓練還需要手把手去教授。在訓練中我會嚴格抓每一個動作的完整和標準,每一天訓練我基本上都會比其它隊伍多出半小時到一小時的訓練時間。在這樣嚴格的要求下,孫夢雅進步飛快,用半年的時間就達到省級素質標準了,第二年就一舉取得山東省錦標賽冠軍。
感謝郭泰先生的介紹,用心灌溉、培育人才,相信棗莊體育事業有你們而更加精彩。
03、大眾網記者:請問吳敏女士,大家都知道焊工是很辛苦的一種工作,特別是建筑行業的焊工更辛苦,作為一名女同志在建筑一線堅持焊接工作20多年,您認為讓您堅持下來而且越干越好的動力是什么?
吳敏:我認為不論哪種職業要想干好,光靠努力堅持是不夠的,還要有對工作的熱愛。干一行,愛一行,不是一句口號,當你的工作能給你帶來自信,體現你的自身價值時,你就會發自內心的熱愛上了這份工作。我剛開始選擇電焊這一行時,是因為好奇,當我真正拿起焊槍,才明白想和做不是一回事,剛開始干,弧光打眼、烤臉、焊花飛濺到身上到處是燙傷,我也曾想放棄這行去干別的工作,老師傅們就對我說:“剛開始干都要經歷這么一個過程,技術活不能眼高手低,要踏踏實實的練習,手熟了,活也就能干好了,在你們這批學員里,你學的很快,好好干,你一定能焊一手好活。”師傅的鼓勵讓我有了點自信,他們也都用心的給我指點,對我焊接的好的焊縫會及時表揚,我看到自己的付出得到肯定時,內心是激動的,我要成為師傅們那樣的好焊工,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我不再為工作的辛苦而抱怨,我也逐漸熱愛上了電焊這份工作。在焊接中我也更加勤奮和努力,我的焊接技術很快就得到了極大提高。工作中當我焊接的焊縫順利通過驗收,得到業主和監理的好評時,我都有種自豪感,覺得一切的辛苦都值得,同時也會想著下次更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感謝吳敏女士的介紹,堅持熱愛,忍受酷暑嚴寒,弧光焊花明耀光輝人生,平凡崗位,不平凡的堅守,向所有深耕一線的焊接工作者致敬!
04、齊魯壹點記者:請問袁權先生,“勞動模范”這個榮譽稱號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下一步您打算怎么做?
袁權:感謝各級黨委政府和工會的支持,這次被評為山東省勞動模范不但是對我個人認可,更是對我們新型職業農民極大的鼓勵。回想回鄉創業之路,有苦有甜。2012年,我帶著鄭州打拼賺取的人生第一桶金回鄉創業。僅用三年時間,我們農場就建成3個生產基地,擁有200多個大棚,代管1000多畝土地,蔬菜年產量達7000多噸,農場發展蒸蒸日上。可是2015年一場四十年不遇的大雪,幾乎壓垮了我們農場所有大棚。那天,我們眼睜睜的看著大棚一個一個的倒下,我想拼命的沖進去,但我的伙伴緊緊地拉住了我。全沒了。一種從來沒有經歷過的絕望瞬間就涌了上來。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我想說的是那是未到絕望處。我們幾個人好長時間誰都沒說一句話,我想算了,我還是回鄭州吧,大不了再干幾年去掙我人生的第二桶金。可我的伙伴怎么辦?匆匆趕來的父親,繞著倒塌的大棚也走了很久,最后含著淚對我們說:“大不了重頭再來。”農場的員工們也說:“工錢先別管,先把棚建起來,我們還跟著你干。”父親的鼓勵和員工的支持,是那個冬天最溫暖的話語,這讓我徹底打消了關門走人的念頭。接下來,我們全員上陣,迅速啟動重建,在最短時間內恢復生產,邁過了難關。也許正是這一件事情,形成了我們農場共渡難關、艱苦奮斗的理念。也許這場災難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促使我對原來的蔬菜品種、結構進行重新調整,嘗試著走一條更優質高產高效的番茄產業之路。下一步,我會積極響應市委號召,用工業化思路走集科技、生產、服務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道路,做倍增行動的沖鋒員。依靠科技提升農業創新效果,全力打造以需求端為主導的智慧可循環的農業樣板,為棗莊的產業突破和倍增行動貢獻出青春力量。同時,作為一名勞動模范,我將積極弘揚宣傳勞模精神,把自己的成長和努力,與企業融合在一起,來釋放新的活力,引領帶動更多的農民、工人,聚焦主責主業,努力在番茄的新品種研發,工廠化育苗上深化措施,同時增加訂單的容量和質量,讓農民更加專業化團隊化,繼而帶領更多的鄉親們實現共同富裕,助力鄉村振興。
感謝袁權先生的介紹,勞模引領農技,點燃現代農業發展引擎,激發鄉村振興新動力。
05、魯網記者:請問魏本郡女士,作為“全國電力技術行業能手”,您培養出2名“全國電力行業優勝選手”和4名“華電集團公司技術能手”,現在又從事企業教育培訓工作,請您簡單談一下人才培養“傳幫帶”經驗?
魏本郡:21世紀的企業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吸引人才很重要,培養和使用人才更重要。我們十里泉電廠是一個有著光榮傳統的老廠,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底蘊非常深厚。從20年前我剛參加工作就深有體會,我也算是電力名校畢業的,但是在十電,我卻有一種每天都得學習的緊迫感。在師傅的悉心指導下,用了幾年的時間,我成長為一名高技能人才。后來當了師傅,還被聘為集團的高級內訓師,也獲得了電力教育培訓特等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我的座右銘,當我技能還比較弱的時候,我就努力學習,充電、提高,不斷提升自己,當技能提升后,帶動、幫助新員工就成為了我的責任和義務。十電培養了我,我也要為十電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學、考、練、競、評”是十里泉電廠提出人才培養五步法。每周學習,每月考試,每季度技能比武,是我們企業日常技能培訓必修課,學、考、練結合,以考促學、以賽促學,不斷提升技能。在技能競賽中表現突出,取得優異成績的,在評優選先,提拔任用方面優先考慮,更加促進了員工學習技能的動力和熱情。在今年華電集團山東公司舉行的四項技能競賽中,我們十電在每個專業上都取得了優異成績,有9人獲獎。尤其在燃煤采制化專業,我帶出的兩位學員分別獲得采制專業第1名和化驗專業第2名。下一步,我將立足企業教育培訓崗位,進一步強化一線培訓,重點抓好全國技術能手、齊魯工匠、華電工匠等高層次人才培養,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
感謝魏本郡女士的介紹,匠心育匠人,感謝積極投身職業技能教育事業,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的勞模工匠,工匠之城的打造因們而更加可期。
06、棗莊廣播電視臺記者:請問王亮先生,作為全國勞動模范、棗莊機床領域的領軍人物,對于奮戰在棗莊“強工興產 轉型突圍”戰線的廣大職工有什么樣的建議呢?
王亮:有幾點個人的體會吧。首先要愛崗敬業,我助企業發展,企業助我成長,要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20多年里威達重工從一個生產農機具的小廠變為了現在中國機床工具行業30強企業,我也從一個學生成長為了全國勞動模范。其次要從小事、粗活做起,很多工作我們覺得沒有技術含量,不愿意去做。其實很多看上去技術含量低的工作未必像我們看到的那樣簡單。反而越是這些看似簡單的東西里面有一些不是很復雜的問題往往得不到解決,因為大家都不想把精力花在這些簡單的事情上。所以當所有人都對它不感興趣的時候,那個問題就成了行業難題。當你向著這個目標去持續不斷的努力時,你就可能成為別人中的專家或天才,這些大國工匠都是把平凡的事做到了極致。最后一點,要有創新思維,比如我們的產品數控機床,它是集機械、電控、計算機控制、檢測等多項技術于一身,是一種復雜的機電一體化產品,隨著這些技術的不斷突破。想做出好機床,僅僅是重復和堅守已經不夠了,更需要改進和創新,所以我認為今天的工匠精神已經不僅僅體現為技能上的純熟,這時,技術上的“創新”比技能上的“打磨”更重要,也更難實現。這就需要我們不能光靠著傳下來的東西吃老本,必須要不斷學習,跟上技術的發展,在苦干基礎上尋找巧干的方法,充分發揮創造性和主動性,這樣才會迎來全面創新,真正的掌握核心技術。
感謝王亮先生的介紹,棗莊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產業工人,更需要優秀的產業工人,期待更多的工人變工匠,讓產業工人更有力量。
時間關系,今天的提問環節就到這里。5位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與大家分享了他們的勇于創新、干事創業、敬業奉獻的奮斗事跡,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和廣大職工群眾為推動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貢獻的智慧和力量。
勞動托舉夢想,奮斗開創未來。相信在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引領下,通過先進模范事跡的強烈感召,全市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一定會更加濃厚,廣大職工群眾一定會勇擔使命、凝心聚力、再創佳績。也請廣大媒體朋友廣泛宣傳報道,在全社會迅速掀起向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先進人物學習的熱潮,引導廣大職工群眾在“強工興產 轉型突圍”中奮發有為。
(https://mp.weixin.qq.com/s/y4gaiv68XEVYclwyj1np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