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棗莊市人社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醫保局、市總工會等9部門聯合印發《棗莊市開展新市民樂業行動推進縣域農民工市民化質量提升實施方案》,提出“一個目標、五項行動、四個機制”,全力提升農民工服務工作的質量和水平,穩步推進全市縣域農民工市民化。
“一個目標”:以提升縣域農民工市民化質量為重點,落實落細農民工市民化相關政策,著力提升農民工轉移就業質量、返鄉創業質量、職業培訓質量、權益保障質量、公共服務質量,增強縣域農民工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五項行動”:一是新市民轉移就業質量提升行動。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集成改革,滾動實施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積極開展東西部勞務協作,大力開展縣域勞務品牌培育工作,健全城鄉就業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擴大全市縣域農村轉移就業人員規模。二是新市民返鄉創業質量提升行動。開展“創業齊魯十大推進行動”,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實施力度,提升創業載體和“一區(市)一家”公益性零工市場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全面強化創業培訓、資金、場地、用工等扶持。三是新市民職業培訓質量提升行動。結合縣域內勞務品牌、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和“山東手造”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整合利用企業、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等培訓力量,開展大規模、廣覆蓋和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打造一批培訓特色優質品牌,培養一批鄉村工匠。四是新市民權益保障質量提升行動。推進縣域農民工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規模持續擴大。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及時有效查處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暢通勞動爭議仲裁“綠色通道”,保障新市民合法權益。五是新市民公共服務質量提升行動。落實《棗莊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完善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掛鉤相關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籌集)力度,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進城農民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范圍。加快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穩步提升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含政府購買民辦學校學位)比例。實施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及時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設立新市民(外來務工人員)綜合服務窗口(中心),為農民工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務。
“四個機制”: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發揮各級就業創業和農民工工作議事協調機構作用,建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發展改革、教育、公安、財政、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醫保、工會等部門參與的專項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加強協同配合。二是加強組織實施。各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實化行動目標、工作舉措和進度安排,確保工作落實落細落地見實效。三是加強督察評估。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對區(市)工作指導調度和重點政策協調支持,及時掌握工作情況,適時對部分區(市)開展工作評估。四是加強宣傳引導。利用線上線下宣傳渠道,加強新市民樂業行動和相關政策的宣傳解讀,宣傳推廣縣域農民工市民化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