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煦,百草權輿。
3月29日一大早,棗莊市薛城區臨城街道福泉社區信用超市擠滿了人,好不熱鬧。據社區黨支部書記黃華介紹,現在社區每周開展一次信用積分兌現活動,居民群眾用平時參加社會志愿活動得到的積分,兌換自己喜歡的物品,實現了誠信“變現”。“前陣子,通過參加打掃樓棟衛生、照顧空巢老人等志愿活動,攢了28個積分,今天換成了大米、洗衣液、衛生紙。以后,我還要繼續參加各種志愿活動,爭取更多信用積分。”社區居民鞏光芹笑著說。
今年以來,臨城街道探索建立高標準、高質量的社會信用體系,以“信用+”為抓手,創新工作思路,推進信用建設融入文明城創建、基層治理、矛盾調解、行政審批等工作,平均每月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600余次,參與人數超 8000人次,服務總時長超2萬小時。
“每天孩子放學后,都會帶她來這讀書、彈電子琴,憑借信用積分免費借閱書籍,自己在這當志愿者也能獲得積分,一舉兩得。”繩橋村村民陳龍,邊說邊領著孩子走進了村里的共享書屋。
臨城街道拓展“信用+”場景建設,依托村(社區)活動中心,打造誠信“兒童樂園”、誠信“共享書屋”、誠信“16:30課堂”等特色功能室,以信用體系建設提高公共文化資源利用率,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熱情,讓“誠信文化”蔚然成風。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通訊員 蔣繼霆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