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提升民生福祉 創建滿意棗莊”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十場,介紹延伸民生福祉 托起鄉村振興 棗莊市實施“四好農村路”建設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張大鵬 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孫啟明 市交通運輸事業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曹 虹 市交通運輸局發展規劃科負責人
王式偉 市交通運輸事業服務中心農村公路事務科負責人
一、我市“四好農村路”建設基本情況
“四好農村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提出、親自推動的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先后三次對農村公路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既要把農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護好、運營好。近年來,市交通運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全社會的關心支持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好農村路”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工業強市,產業興市”目標定位,始終堅持把“四好農村路”作為交通運輸惠民生、補短板、促發展的重中之重,持續暢通農村公路“毛細血管”,全面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不斷創新農村運輸發展模式,為全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優質高效的交通運輸支撐。棗莊市被列為國家級“深化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試點市”和省級“交通強國‘四好農村路’建設試點市”,滕州市、市中區被授予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2022年,在全國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視頻會上,市級“創新發展市企聯合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和5個區(市)級推動 “四好農村路” 高質量發展經驗在全國進行推廣。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建好”,農村公路提質增效加快推進。加強農村公路與國省干線公路、城市道路、其他運輸方式銜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運行效率,促進城鄉互聯互通。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2022年度完成投資6.04億元,實施路網延伸通達工程17公里,路網改造提升工程363公里,路面狀況改善養護工程582公里,整治鐵路平交道口76個,整治公路平交道口445個。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預計將達到8360公里,等級路比例達到100%,基本建成了布局合理、連接城鄉、安全暢通、服務優質、綠色經濟的農村公路網絡。
(二)聚焦“管好”,農村公路體制機制深化健全。強化頂層設計,健全管理養護制度,進一步夯實縣級人民政府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主體責任。我市頒布實施了《棗莊市農村公路條例》,市政府出臺了《棗莊市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棗莊市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進一步明確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強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保障,健全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搭建起農村公路工作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全市共確定農村公路路長2679人,安裝責任公示牌2434塊,縣、鄉、村三級農村公路路長制管理體系構建率達100%。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被市委全面深化改革辦公室授予2022年度棗莊市十佳試點成果。
(三)聚焦“護好”,農村公路養護水平穩步提高。按照“有路必養、養必到位”的要求,建立起“縣級指導、鄉級負責、市場養護、環衛保潔”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新機制,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農村公路年均養護比例達到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實現小修保養常態化。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面技術狀況評定現場自動化檢測,實現具備條件的農村公路全覆蓋。開發和應用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信息化管理平臺系統,建立農村公路數據庫,開展“智慧農路”出行服務系統研究,提升農村公路智慧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強農村公路交通安全隱患治理,及時推進農村公路危橋改造,2022年度改造危舊橋梁20座,實現了農村公路危橋動態清零。強化路域環境治理,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養護管理標準路”建設,完善農村公路交通標志、標線,實施農村公路路域環境潔化、綠化、美化,新改建公路服務驛站9個,打造“美麗農村路”200公里,促進了農村公路與文化旅游、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加大搶險設備和物資投入,全年投資761萬元,修復災毀公路11.8公里、護坡13處,災毀修復重建率為100%,有效保證了農村公路應急通行能力。
(四)聚焦“運營好”,農村物流網絡體系持續完善。堅持“城鄉統籌、客貨并舉、融合發展”的原則,實施運輸服務升級工程,全面提升農村客運和物流服務水平。全市64個鎮(街)2111個行政村全部開通了城鄉公交,城鄉公交的鎮(街)通達率、建制村通達率均達到100%。山亭區“六個全覆蓋”的城鄉公交一體化運作機制和創新經驗被交通運輸部列為全國農村客運發展典型案例。依托農村公路網絡,打造“一點多能、一網多用、深度融合”的綜合運輸服務站點,建設農村公路與農村物流深度融合的多元農村物流三級網絡體系,推動鎮級物流中轉站、村級物流網點建設;依托郵政系統郵樂網站等服務平臺鼓勵開展農產品銷售、農村寄遞“最后一公里”等基本服務,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助推鄉村振興。滕州市作為全省唯一的縣入選“山東省交通物流一張圖建設試點單位”。
農村公路連接著四面八方,連接著農民的幸福、農村的發展、產業的振興,下一步,市交通運輸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全市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為統領,牢牢把握發展機遇,推動交通發展方式轉變,加快補齊發展短板,加快推進農村公路串點成線、連線成網、提檔升級,著力構建農村地區“外通內聯、通村暢鄉、客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和服務體系,為實現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提供堅實的交通保障。
答記者問
01、大眾日報記者:圍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我市將在“四好農村路”工作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孫啟明:“四好農村路”是“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農村公路服務品質,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打造三個“四好農村路+”融合發展,充分發揮農村公路的基礎性、先導性和公益性作用,將農村公路建設成郵政發展壓艙石、旅游發展風向標、產業發展助推器。
一是“四好農村路+郵政快遞”融合發展。我們將不斷暢通“微循環”,加快構建服務均等、便民優惠的農村運輸服務網絡,推動農村物流便捷化,降低農村物流成本,讓郵政快遞車輛在農村公路上飛馳前行。同時,我們將積極協調郵政管理部門加強基層郵政業監管,推動各區(市)成立郵政發展服務機構,保障快遞物流安全暢通。為滿足農村消費需求,我們將聯合郵政管理部門積極發揮運輸紐帶功能和快遞媒介作用,推進電商、物流、商貿、農資等全面深度融合發展。未來,依托暢通便捷的農村公路,快遞進村服務范圍會不斷擴大,讓更多老百姓能在村子里收到自己的郵件快件、農用物品,真正省時省心又省力。
二是“四好農村路+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我們鼓勵各區(市)在“四好農村路”規劃建設中,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巧妙融入地域特色、山水資源、人文景觀和文化內涵, 打造集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旅游景點、特色民宿、綠色生態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發展之路,激發鄉村文化旅游新動能。比如,山亭區巖馬湖旅游路、嶧城區榴園旅游路、臺兒莊區濤溝橋旅游路等都曾入選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推選宣傳活動。今后,我們相信還會出現更多的景觀路、生態路、致富路等美麗農村路。
三是“四好農村路+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我們將積極推進農村公路與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地方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有效銜接,加快通往主要產業經濟節點公路建設,做到哪里特色產業發展有需求,農村公路就延伸到哪里,讓人流、物流、資金流在城鄉間自由流動,使特色產業實現蓬勃發展,人民群眾實現增收致富,有力促進農村公路與特色產業有機融合發展,全力支撐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共同富裕。
02、魯網記者:2022年我市“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那么2023年交通部門還有哪些工作打算?
曹虹:近年來,我市“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打贏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助推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服務保障。2023年,我們將重點開展三項工作。
一是抓好試點創建收官。根據創建進程,全面完成“交通強國四好農村路建設試點市”和“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市”兩個試點創建驗收工作,打造好“四好農村路”棗莊新模式、齊魯新樣板。
二是抓好專項行動續航。繼續開展路網提升、道路通達、通行安全保障、融合發展樣板、運輸服務升級“五大工程”,計劃完成投資3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50公里,提升改造農村公路橋梁5座,持續保持農村公路危橋動態清零。
三是抓好質量服務提升。深入開展農村公路日常養護保潔工程,農村公路列養率持續保持100%。積極參與全國最美農村路創建,圍繞“一路一亮點、一路一特色、一路一景觀”主題,加快實施“美麗農村公路”和“養護管理標準路”建設,實現農村公路與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提升棗莊農村公路雙重試點市影響力。
03、棗莊日報記者:請問推進“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工作,我市下一步有哪些具體舉措?
王式偉:交通運輸部組織開展的“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是提質擴面、以點帶面,推動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活動,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堅實保障。為打造棗莊市“四好農村路”縣級示范品牌,我們將采取三項措施推動“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一是加強行業指導。近期,市交通運輸局聯合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和市鄉村振興局印發了《棗莊市“十四五”期“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工作指導意見》,指導各區(市)切實落實主體責任,加快示范縣創建步伐。下步,我們將繼續做好行業指導,制定具體方案,細化工作舉措,壓實工作責任,爭取資金支持,抓好工作落實,定期督導調度,共同推動創建工作平穩有序開展。
二是豐富創建內涵。常態化開展農村公路日常巡查和小修保養,積極開展農村公路預防養護,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路面技術狀況和服務水平。實施農村公路與干線公路、產業物流園區、旅游生態景區和紅色教育基地等設施節點融合銜接,改善“雙十鎮”、鄉村旅游景點、產業園區和特色農業基地等交通運輸條件。落實各級路長責任,推行“路長制”巡查手機APP,加快建設農村公路信息化管養平臺,提高路面自動化檢測和應用能力。
三是推廣典型經驗。采取典型引路、考察學習的方式,及時學習總結示范單位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通過現場會、經驗交流、培訓講座、專題宣傳等多種形式,推廣示范創建的經驗,營造比學趕超氛圍,全面提升“四好農村路”發展水平。
(https://mp.weixin.qq.com/s/Ob1Q9-l7v0lwgxLpgnoM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