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棗莊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工程,連續兩年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作為市委書記抓基層黨建突破項目,分別設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幫扶基金、產業基金,配套出臺相應的基金管理辦法,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由少到多”。
幫扶基金驅動發展
幫扶基金由市、區(市)按照5:5的比例共同出資認股,首期5000萬元,確保年化收益率不低于6%,收益全部用于兜底幫扶部分10萬元以下、暫無合適村級發展項目或增收渠道的村;按照“市級統籌指導、區(市)組織實施、鎮街研究申報、村級直接受益”的原則進行具體運作,實行“村用鎮管區(市)監督”的財務管理模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滕州市通過將幫扶基金投放到市城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進行委托管理獲取收益,保證幫扶的88個村年收益在6%以上,即每村年收益1.2萬元;當年資金投放一個月內,受托方按年化率6%將當年收益上繳市財政,后續年度以此類推,收益由市財政統一撥付到幫扶村,用于村級集體經濟和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
產業基金助力發展
產業基金由市政府出資1000萬元,棗莊銀行按5倍系數放大至5000萬元,為村集體項目和村集體入股的龍頭企業發放貸款,貸款采取財政貼息的形式,由市、區(市)財政分別承擔50%,市財政承擔基金運作的擔保費,項目審查由擔保公司及合作銀行雙重把關審核。臺兒莊區泥溝鎮姜莊村,借助產業基金80萬元,助力農業生產轉型升級,流轉土地500畝,用于種植玉米和小麥,每年兩季農作物種植可實現300元/畝的利潤,村集體年增收15萬元以上;通過集約化、專業化、機械化、智能化經營,實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帶動村民就業等綜合效益。
縱向延伸聯合發展
在兩個基金助推發展基礎上,指導區(市)、鎮街統籌整合涉農資金,用于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集中力量破解難題;引導村集體通過興辦項目、抱團合作等方式,注重形成村級固定資產,促進優勢互補、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效益,提升產業價值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推動持續健康發展。薛城區圍繞解決個別村無集體經濟增收點的問題,建強“集體經濟薄弱村+幫扶項目+幫扶資金+幫扶方案”模式,發放“強村貸”1100萬元,落實“增量獎”“保持獎”544.16萬元,回引薛城籍在外人才158名,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通訊員 黃士虎 報道)
(https://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33_1103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