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記者從市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獲悉,根據《棗莊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棗莊市2023年度惠民實事項目的票決辦法》規定,經棗莊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各代表團分團票決,確定了棗莊市2023年度惠民實事項目20項。分別為:
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規范提升中心村衛生室214家,為1554所村衛生室配備重點人群智慧隨訪設備及康復理療設備,社區醫院建設實現區(市)全覆蓋。
開展農村供水水質提升行動。實施農村供水管網改造,提升76個村(7.5萬人)供水質量,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動態清零,切實保障農村群眾喝上“放心水”。
實施城市路網暢通工程。新建改造世紀大道、青啤大道東延等26條城市道路,其中,打通城區“斷頭路”15條,全面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擴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9所,新增學位2.4萬個;建設提升普惠性幼兒園20所,增加普惠性學位2000個,創建省級一類以上幼兒園15所,全市學前普惠率達到 85%以上。
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完成888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實現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基本消除村莊內污水橫流、亂排亂放現象。
實施城市公廁提標便民行動。新增城市公廁50座,改造提升三類以上城市公廁100座。
增建公園游園綠地。建設山體公園、體育公園、“口袋公園”59處、綠化節點50個、生態街巷100條、行道樹修剪示范路50條,拓展市民休閑空間。
開展老舊小區“有機更新”。全年改造老舊小區135個、263.9萬平方米,惠及居民2.54萬戶,讓“老居民”樂享“新生活”。
實施惠民農貿超市拓展工程。開展農超對接、發展訂單農業,新增惠民農貿超市網點50個、合作農產品直采基地30個,實現本地特色農副產品“最初一公里”與“最后一公里”高效對接,促進“農民保收、城市保供”。
優化公共交通服務。調整優化公交線路11條,增加運營里程85公里,升級改造站臺44處,購置公交車47輛,提高公交線路運營密度、延長運營時間,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適的公交服務。
推行全域智慧停車。上線運行集無感支付、反向尋車、智能引導、先離場后付費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停車應用App,新建、改造提升城區智慧停車場30個,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000個,推行高峰時段學校周邊停車場限時免費停車服務。
建設農村學校規范化食堂。為鄉村有需求學生提供午餐服務,重點提升207個鄉村學校食堂供餐條件,推動126所鄉村學校食堂達到規范化水平。
開展重點群體就業促進行動。深化公益性崗位提質擴容行動,開發崗位1.5萬個;全市新增城鎮就業3.5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億元;完成職業技能培訓2.5萬人次。
實施“四好農村路”提升工程。新改建農村公路150公里;改造橋梁5座,改善農村居民出行條件。
實施雨污分流改造。改造城市雨污合流管網92.4公里,實現全市城市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清零,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
打造城區“3.5公里充電服務圈”。新建公共、專用充電樁600個,引導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專用充電樁公用化,持續提高居民充電便利度。
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建設棚改安置住房4100套,基本建成4886套,發放租賃補貼700戶,滿足群眾基本住房需求。
增設學校過街天橋。設置校園周邊過街天橋6處,提升校園周邊交通安全保障。
推進“愛心助老食堂”建設。建成愛心食堂、長者餐廳50處,為有需求的老年居民解決“一餐熱飯”問題。
打造“智助辦”政務服務。在政務服務地圖創新疊加預約服務、可視化位置導航等特色服務功能,提供智能指引;選取20個高頻政務事項,開展智能咨詢、智能線上視頻幫辦、智能身份核驗、智能填表、智能幫辦審核、智能審批等功能創新,提升網上可辦率和全程網辦率。(記者 劉振江)
(http://www.632news.com/zznews/content/2023-01/01/content_49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