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優化營商環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三場,介紹2022年棗莊市強化金融供給 優化營商環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劉 濤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 森 市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
郭艷媛 棗莊銀保監分局普惠金融科科長
今年以來,全市金融系統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部署,對標最高標準、最優水平、最佳實踐,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以實干、苦干、拼命干擦亮“工業強市、金融先行”工作品牌,以實績、實效服務企業和群眾,全力跑出棗莊金融加速度。
一是強化信貸投放,服務實體經濟。聚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制定《金融服務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穩定發展若干措施》《金融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意見》《棗莊市“工業強市 產業興市”金融鏈長制工作方案》,堅持“服務圍著企業轉、要素跟著項目走”,在“金融+實體”上精準發力。修訂完善《棗莊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考核獎勵辦法》,引導銀行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信貸支持。建立2022年度“工業強市、產業興市”融資保障項目庫,引導銀行機構做好信貸保障工作。圍繞“雙十鎮”建設和重點產業發展,開展金融支持“雙十鎮”建設銀企對接會、“棗莊市金融賦能鋰電產業發展研討對接會”等多種形式政銀企對接活動,不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截至11月末,全市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312.49億元,較年初增長301.31億元,達去年全年增量的107%,同比增速17.33%,居全省第1位;全市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906.80億元,較年初增長316.02億元,達去年全年增量的175%,同比增速13.08%,居全省第5位。余額存貸比79.55%,居全省第9位;新增存貸比95.35%,居全省第8位。
二是精準精細服務,提升服務質效。聚焦市場主體“急難愁盼”,全力打造一流的金融營商環境。制定《棗莊市2022年金融營商環境攻堅創新實施方案》,成立工作專班,定期會商推進。整合市內金融機構拳頭金融產品,發布《棗莊市金融服務導圖》《棗莊市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產品名錄》《棗莊市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產品名錄》《全市個體工商戶金融服務手冊》等服務清單,讓市場主體“一站式”選擇金融產品,切實破除信息障礙。選派65名優秀金融人才到鎮街掛職,實現鎮街全覆蓋,讓金融服務直達基層、直達市場主體。充實調整87支金融輔導隊,配備331名金融輔導員,組建8支“金融管家”服務團隊,配備136名服務專員,實現“金融管家”試點各區(市)全覆蓋。設立2億元“抗疫企業風險過橋基金”,助力民營企業紓困解難,累計提供“過橋轉貸”服務5.72億元。
三是發展資本市場,提升直接融資。多措并舉,全力推動企業打通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持續擴大直接融資規模。依托鳳鳴基金小鎮,加快推動全市基金產業集聚發展。截至目前,小鎮基金總數達99支,全市各類基金達121支。重點圍繞鋰電、醫藥等特色優勢產業,開展“基金招商、招投聯動”,今年以來市內外各類基金投資我市11家民營企業20.81億元,累計投資72家民營企業48.13億元。針對后備企業持續開展精準化培育輔導,聯合北交所等機構專家實地調研,進行“一對一”把脈問診,以改革創新手段幫助雅博股份完成破產重整,成為山東首家通過遷址引進實施破產重整的上市公司,成功實現“摘星脫帽”。
四是拓寬融資渠道,培育供應鏈金融服務。加強對“白名單”企業的工作指導和動態管理,梳理專精特新、瞪羚等高成長企業名單,了解企業融資需求,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與“6+3”現代產業體系高效對接。目前已確定8家銀行機構為金融鏈長單位,持續推動輔導銀行與產業鏈上企業有效對接。加大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宣傳力度,壓實采購人主體責任,從嚴管理政府采購合同付款賬戶,切實維護政府采購合同的法律效力。截至11月末,全市通過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共成交應收賬款質押融資202筆、44.86億元,成交政府采購合同融資58筆、2.49億元。
下步,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戰略、重大舉措,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引導全市金融系統聚焦“6+3”現代產業需求,進一步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推動金融供給持續增長。同時,進一步加大金融惠企政策的宣傳力度,多渠道向企業推送惠企金融政策和特色金融產品,持續加大投資者教育宣傳力度,切實提高投資者保護意識,強化擔當,狠抓落實,全力助推“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實施,為我市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答記者問
01、齊魯晚報記者:信貸增長是經濟穩定增長的關鍵支撐,請問市人民銀行在推動金融服務增量提質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王森:今年以來,市人民銀行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認真貫徹穩健貨幣政策,深入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積極引導全市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保持貨幣信貸總量穩定增長,為全市經濟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穩定信貸規模增速,提升金融供給覆蓋面。用足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前11個月,累計向金融機構發放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29.72億元,引導惠及1832家市場主體,央行資金惠及面進一步擴大。推動專項再貸款等新型金融支持工具加速落地,督導金融機構主動申報對接,以更短鏈條、更快速度將優惠政策資金傳導至實體經濟。全市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基金投放26.5億元,支持基礎設施領域項目18個,拉動項目總投資261.14億元;累計發放設備更新改造貼息貸款1.57億元。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為地方法人銀行機構發放激勵資金722.07萬元,撬動普惠小微貸款投放67.21億元。截至11月末,全市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312.49億元,較年初增加301.31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增量1.07倍,同比增長17.33%,高于全省5.71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居全省首位。
二是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提升金融支持精準度。圍繞“工業強市 產業興市”戰略部署,加大工業企業及重點項目金融支持。11月末,全市工業企業表內外融資余額533.7億元,較年初增加90.53億元;243個省市級重點項目合計獲得授信663.9億元,貸款余額251.94億元。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計劃,聯合召開“金融賦能鋰電產業發展研討對接會”,大力推廣人才貸、知識產權質押、科創貸等信貸產品,持續優化高新技術領域金融服務。11月末,全市鋰電企業貸款余額47.28億元、同比增長35.24%;“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39.68億元、同比增長33.24%。圍繞提升小微金融服務能力,常態化開展“齊心魯力、助企紓困”金融支持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行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等活動,累計走訪對接3萬余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三是推動綜合融資成本下降,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一方面,充分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效能,推動金融機構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減免收費等方式讓利實體經濟,讓廣大市場主體切身感受到融資成本實實在在下降。11月份,全市銀行機構新發放一般貸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4.81%、4.84%,同比分別下行0.38、0.37個百分點;1-11月,全市銀行機構為2.94萬家小微企業減免支付服務手續費1239.42萬元。另一方面,繼續落實好貸款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尤其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年內累計為800余家普惠小微企業辦理延期還本30.03億元,為各類市場主體辦理退稅3494筆、9.08億元,為受疫情影響的300余戶企業、個人合理調整逾期信用記錄或還款安排。
02、大眾網記者:今年以來,棗莊銀保監分局在推動便捷獲得信貸方面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舉措?取得的成效如何?下一步將如何進一步推動小微企業、涉農等主體信貸獲得便捷度?
郭艷媛:一是聚焦普惠金融關鍵領域金融保障,用好監管考評“指揮棒”。一是用好監管考核機制。科學制定銀行機構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等普惠金融關鍵領域差異化考核方案,實行“按月監測、按季通報”的專項考核機制,對進度較慢的機構通過監管約談、現場督導等方式督促落實,確保普惠金融關鍵領域相關指標全面完成。二是用好監管評價機制。開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便捷獲得信貸”等三項評價,并強化監管評價與現場檢查、監管評級等手段結合,引導銀行機構對標提升。截至11月末,轄區銀行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61.61億元,較年初增長29.70%,貸款戶數33682戶,較年初增加5514戶,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較年初下降0.37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中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占比分別較年初上升1.47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新增小微企業首貸戶1632戶。
二是聚焦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聯合相關部門開展融資對接專項行動。聯合相關部門印發《關于金融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銀行保險業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機構主體責任和區(市)部門督導責任。與市工信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獲取全市省級、市級、小巨人及瞪羚“專精特新”企業名單257家,定期跟蹤監測“專精特新”企業走訪進度及金融支持情況,9月底實現了走訪對接全覆蓋,確保“專精特新”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得到滿足。截至目前,支持有信貸需求的“專精特新”企業207家,累計授信金額71.62億元,貸款余額39.68億元。
三是聚焦普惠金融主體產品對接精準度,精準制作、推廣產品名錄。篩選適合本地小微企業、涉農主體需求的金融產品341款,創新制作了《棗莊市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產品名錄》《棗莊市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產品名錄》,通過構建供給精準對接模式,提升了小微企業、涉農等主體金融產品對接的精準度。一是名錄設計專業精準,如《棗莊市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產品名錄》列示專精特新及知識產權、外貿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首臺套保險等23類236款貸款或保險品種。二是名錄使用方便精準,消費者掃描《名錄》二維碼即可查看產品詳情,公布的手機或專屬固話,可進行咨詢及后續服務。三是名錄推廣多維精準,召開棗莊市普惠金融工作推進會暨《名錄》發布會;聯動政府相關部門、各銀行保險機構通過“魯振通”“普惠金融服務中心”等平臺、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等途徑發布《名錄》,并將《名錄》推廣納入金融輔導、政金企對接、企業首席服務員、金融知識宣傳等工作,切實提升宣傳和對接的精準度。9月金融知識普及月期間,轄區各機構累計發放《名錄》宣傳折頁1萬余份。
四是聚焦老年人金融服務便利化,落實落細“關愛老年人”金融服務各項機制。督導各機構認真貫徹落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細則》相關部署要求,通過建章立制、網點適老化改造、提升服務軟實力、提供老年人專屬服務、開展消費者宣傳教育等措施,助力老年人金融服務便利化。截至目前,轄區各機構打造老年人專屬特色網點271個,接待60歲以上客戶100余萬人次,適老化改造智能設備275臺,開設綠色通道(窗口)591個,設置網點協助人員679人,提供上門等個性化服務3175人次,讓老年人切實感受到了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下一步,棗莊銀保監分局將繼續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營商環境提升工程”戰略部署要求,引導全市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深化普惠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聚焦“專精特新”、小微企業、“三農”、新市民、老年人等重點領域及薄弱環節,穩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切實提升服務質效,不斷提升普惠金融主體信貸獲得便捷性,為全市“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的穩步推進貢獻金融動能。
03、魯網記者: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多次針對營商環境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對營商環境重視程度愈來愈高,金融局作為金融營商環境牽頭部門,在保護中小投資者指標領域都做了哪些工作?
劉濤:今年以來,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圍繞深化“放管服”改革,采取了多項有力措施,不斷助力營商環境優化升級。在保護中小投資者指標領域,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成立了包括金融、法院、司法等職能部門為成員的工作專班,并將律師協會、基層法律工作者協會等部分負責人、專家納入專班名錄,做強做實專班力量,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全面部署推進落實各項服務保障措施。
一是設立投教平臺,完善長效機制。依托駐棗證券機構、上市公司設立市級保護中小投資者教育平臺(基地),進一步完善政府部門引導、行業主體盡責、公眾積極參與的投資者服務工作長效機制,建立健全暢通有效的投資者溝通渠道,實現駐棗證券機構投教業務和監管條線的融合與嵌入,為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凝聚工作合力。充分發揮一線作用,持續推動投教平臺通過培訓、發布風險案例、講解規則制度等方式開展投教活動,傳導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力爭將宣傳教育工作滲透到點、覆蓋到面,不斷培育壯大理性投資群體。
二是市區上下聯動,加大宣傳力度。聯合各區(市)金融部門、相關市場主體常態化開展投教宣傳活動。5月15日,在全市開展“5·15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一線宣傳普及金融知識。6月15日,在全市開展保護中小投資者主題宣教活動,宣傳防范非法集資知識,增強投資者防騙意識。9月8日,在山亭區開展“金融知識進萬家、爭做理性投資者”主題宣傳進社區、進銀行網點活動,弘揚理性成熟的投資文化。12月1日,在薛城福泉社區開展“防范非法集資、遠離非法證券期貨”社區宣教活動,幫助社區群眾了解科學理財知識,遠離非法證券期貨陷阱。
三是開展規范輔導,提升投保質效。邀請知名機構專家針對上市公司內控制度開展精準化培訓,助力企業提高規范運作水平。7月7日,聯合深圳價值在線咨詢顧問有限公司舉辦上市公司及公眾公司內控規范培訓會議,推動提高企業治理水平;8月17日,聯合中泰證券上海投行部舉辦企業上市財務規范專題培訓會議,提升企業內控管理水平,規范企業財務行為。通過舉辦各類規范培訓輔導,持續引導上市公司增強合規發展意識,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形成尊重投資者、保護投資者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是推動企業重整,保障股東權益。堅持用改革創新手段,探索市場化、法治化重整路徑,破解企業發展難題。通過專班推動、雙線層報、各方聯動、以股抵債、統籌關聯企業重整等一系列舉措,在全省先行先試推動上市公司雅博股份完成司法重整工作,助力企業實現“摘星脫帽”“涅槃重生”。
(https://mp.weixin.qq.com/s/D_a3UWpMDQ5vvL_5FaoK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