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創新實施百村突破行動,通過黨建引領、集智聚力、搭建載體,著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
精確建立臺賬。在深入摸底排查的基礎上,以鎮街為單位,抽調有關部門業務骨干集中辦公,對區位優勢、“兩委”班子運行現狀、困難短板、資產要素與村級發展的匹配度等逐項分析、逐村過篩,建立《集體經濟薄弱村重點攻堅突破臺賬》,掛圖作戰、銷號管理,分類指導、靶向發力。 精細制定措施。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緊密結合區域發展規劃,按照“項目實施扶持一批、特色產業帶動一批、資源盤活壯大一批”的思路,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逐村制定詳細具體的增收措施和發展規劃,確保到2023年底,全面完成“破十”任務。 優先培育產業。重點支持幫助引導薄弱村黨組織領辦經營、勞務、服務等類型合作社,指導區(市)、鎮街探索組建合作社聯盟和合作社聯合社,帶動合作社抱團做強特色產業。大力支持農村電商發展,探索推進鄉村“研學游”,積極引導鎮村探索發展特色產業、農創文旅等多產業業態,統籌規劃建設多村共享、按股分紅的特色工業園、產業園,以強帶弱、共同發展。薛城區率先成立合作社聯盟,定期組織農技庫專家線下授課、因需施教,組建專業輔導團隊靠上指導,持續推動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擴面提質,逐步帶動薄弱村共同發展。 支持資源盤活。引導薄弱村利用村民房前屋后、溝渠路旁的邊角資源做文章,大力發展果品、苗木等產業,以“邊角經濟”發展帶動集體持續增收;支持薄弱村管好用好集體資產,將清理回收的舊村部、老校舍、廢棄廠房等固定資產升級改造,鼓勵村集體通過合作經營、固定資產租賃等方式,盤活未利用的集體資產。嶧城區古邵鎮大汪村堅持黨建引領,依托“三資”清理出的集體土地13畝,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種植金銀花,通過土地資金入股、合作經營、產品加工,預計年可增加集體收入3.9萬元。 優化駐村力量。借助第一書記與工作隊優化整合契機,在保證現有駐村力量不改變的前提下,繼續向67個薄弱村增派第五輪第一書記,選派63名選調生到薄弱村任職,建立“縣級領導聯村、科級干部包村、機關干部幫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機制,進一步支持薄弱村優先發展。山亭區水泉鎮云峰山村在村書記和駐村第一書記的帶領下,采取“集體土地+企業出資”方式發展光伏產業,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 推進人才集聚。深入實施農村在外優秀人才、本鄉本土大學生回引計劃,利用“七一”、中秋、春節等節點召開“返鄉英才”座談會,巧打“家鄉牌”“感情牌”,今年先后吸引農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等優秀人才300余人回村任職、返鄉創業;優先將黨建助理員招聘計劃向薄弱村傾斜,為村級發展注入源頭活水。臺兒莊區邳莊鎮小李莊村在鎮村共同努力下,回引“致富能手”朱善福返鄉創業,村黨支部領辦火龍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朱善福以技術入股,管理經營火龍果種植大棚2個,年可帶動集體增收2萬余元。 強化跟蹤問效。采取項目化管理模式,節點化推進、清單式管理,結合鄉村振興“擂臺比武”,經常性組織走村觀摩,力爭一月見思路、三月見行動、六月見成效。百村突破行動結束后,組織、財政、農業農村、審計等部門成立專項審查組,逐村過堂、逐項審計,以審計結果檢驗工作成效。 強化考核激勵。把百村突破行動完成情況作為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和鄉村組織振興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全面落實村黨組織書記待遇報酬與集體經濟收入相掛鉤的考評制度,每年組織集中發放發展村集體經濟“增量獎”“保持獎”。對百村突破行動成效突出的,優先推薦參加各類評先評優活動,對符合條件的村黨組織書記直接納入專業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