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人民日報頭版報眼位置刊發題為《文明之光閃耀新時代——來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報道》的大份量解讀、大規模綜述新聞稿件,生動介紹了嶧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典型經驗。據了解,該篇報道是全國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幾年來全面性、總結性的重頭稿件。文明之光閃耀新時代
——來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報道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28日 第 01 版 節選)
深入移風易俗
促進鄉風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2018年8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在2020年12月舉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切實提升農民精神風貌,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推動鄉風民風更加純樸、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走進天津市武清區白古屯鎮韓村的文化禮堂,一面“笑臉墻”迎面而來,1000多張村民的笑臉如和煦的陽光,溫暖直抵心窩。 幾年前,針對村里紅白事鋪張浪費、大操大辦,黨總支牽頭,村民代表共同修訂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不管誰家,最高標準是每桌400元。”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開源說,“既能把事兒辦漂亮,還能省錢,老百姓都很支持,也逐漸習慣了‘有素菜、不油膩、爭取光盤’的宴席。”延續了幾輩子的“老規矩”改了,村民不再為不堪重負的“人情債”苦惱,經濟負擔也減輕了,老百姓真正嘗到了甜頭。如今,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蔚然成風。 規范婚喪禮俗,完善村規民約、市民公約,成立紅白理事會,倡導婚喪事新辦簡辦,對操辦時限、隨禮金額、宴席規模等劃定上限標準;開展形式多樣的“講文明、樹新風”志愿服務,普及新思想、新觀念,倡導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開展道德評議,定期對村民道德行為開展評議……近年來,各地通過一系列探索,不斷深化移風易俗,鄉風民風為之一新。 以文化人,移風易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特別重視在廣大鄉村培育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開展常識普及、經典誦讀、非遺傳承、戲曲歌詠等活動,老百姓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對傳統美德、文明新風的理解,自覺求新求變求進步。多地聚焦培育優良家風,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通過百家宴、鄰里談心會、家風展示會等形式,推動形成以德為鄰、與鄰為善、互信互助新型鄰里關系。 “石榴紅,紅石榴,石榴紅來紅彤彤,紅彤彤。山村一片好美景,榴鄉人們開顏笑,同慶咱鄉村大振興……”生動的唱詞,悠揚的曲聲,贏得村民陣陣喝彩。在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壇山街道徐樓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院內,徐樓社區藝術團自編自導自演、展現鄉村振興新貌的柳琴戲《石榴紅了》正在上演,現場坐滿了男女老少,“咱就愛聽這傳統戲曲,有意思得很!”村民說。 利用傳統文化弘揚新時代精神文明是藝術團的拿手好戲,團員們利用豫劇、柳琴、琴書、快板等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圍繞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等,用身邊人身邊事創作了許多接地氣、貼民心的優秀文藝作品,深受群眾歡迎。成立10年來,徐樓社區藝術團始終堅持通過文藝節目傳遞文明新風尚,累計自編自導自演節目千余場,服務群眾20余萬人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榜樣是鮮活的正能量、是看得見的價值觀。在山東省壽光市臺頭鎮南兵村,“星級文明戶”“最美志愿者”等系列文明實踐評選活動人氣很高。圍繞“辦好發展的事、捐助惠民的事、做好樹正氣的事、調解矛盾糾紛的事”,村里將村內好人好事記錄在冊,并在線上線下廣泛宣傳。南兵村還設置了“孝老服務愛心墻”褒揚村民孝親行為,每到年底,還對村民家庭美德進行評議,公開選舉好家庭、好黨員等,讓每名村民在心里“稱人先稱己”……多措并舉,“好人好報、德者受尊”的價值觀念深入弘揚,人人爭當先進,村風民風持續向好。 讓信仰的旗幟在基層飄揚,讓理想的明燈在人民的心中閃亮,讓文明的風尚傳遍神州……當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正在全方位推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定會更好發揮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培育社會文明風尚的作用,激勵人民群眾奮進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