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
辣湯,又叫胡辣湯,是一種風味獨特的傳統名吃,現流行于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帶,湯內含多種營養成份,很受當地人民的喜愛,夏天去火防暑,冬季開胃避寒,是大眾化湯類早點的佳羹。
辣湯以面粉為主料,外加幾樣佐料。用料簡單,造價不高,但喝來別有一番風味,其訣竅在制作的技術上。
辣湯是一種風味獨特的小吃早點,很受本地人民的喜愛,為滕州飲食業的“特產”。在滕州一年四季都習慣喝這種辣湯,一般在早飯時合用,或泡馓子,或吃油條、包子,食用辣湯食味更佳。因辣湯需放胡椒,有一種香辣味的緣故而得名“辣湯”。
歷史:
辣湯,相傳起源于宋朝徐州。北宋熙寧十年,也就是公元1077年,黃河奪泗入淮,各種魚類隨水泛濫,捕不勝捕。當時任徐州知府的蘇軾,賦詩《河復》作以描述:“巨野東傾淮泗滿,楚人恣食黃河鳣。”這里的楚人即指徐州人,他們從黃河中捕鱔并輔以佐料煮湯,形成徐州辣湯的雛形。
滕州辣湯歷史悠久,在清光緒年間就有人制作。當地著名的辣湯能手胡勤芳,從10幾歲開始學做辣湯,他繼承了祖父制作辣湯的傳統秘方。在滕州享有盛譽,遁還聞名,人稱“胡家辣湯”。胡勤芳自1956年加入公私合營,后轉入國營,為滕州飲食業培養了許多做辣湯名手,辣湯制作后繼有人。凡來滕州的外地人,大都能品嘗到滕州這一地方名吃。

做法:
1、豆腐、豬肉、水發木耳、玉蘭片均切成絲,白胡椒用刀拍碎。
2、將四絲下入開水中焯一下。菠菜梗洗凈切成段,香菜、蔥洗凈切末。
3、白胡椒入油鍋炸一下,撈出,用蔥末爆鍋,注入富清鮮辣味粉,放入四絲和菠菜梗,加入味精、醬油,燒開后用水淀粉勾芡,甩上雞蛋花,出鍋前放入醋、花椒油、香油、香菜末即成。
(辣湯的制作很別致,一般在10個小時以前就要做好和面、洗面的工作,即頭天下午準備,第二天早晨下鍋食用。具體做法是:將面粉摻水和成面團,然后加清水用手徐徐洗,洗到只剩面筋為止。將洗好的面筋放在盆內養起來,直到l0個小時以后,把養的面筋徐徐攪入面湯開水鍋里。燒開后,放入胡椒、豆腐皮、青菜、海帶絲、雞蛋皮等佐料,即可食用。食用時再加醋及香油少許,喝來香辣可口。)
功效:
辣湯營養豐富全面,鈣、鐵含量高,開胃健脾。
辣湯既有養生之功效,又具辛辣之性情,更能體現徐州之風味。尤其在寒冬臘月天,早上喝一碗辣湯,吃上幾個包子,渾身熱呼呼的,精神也為之一振,有這碗辣湯墊底,一天所有的辛勞仿佛都能消解。所以來徐州的外地人對辣湯更情有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