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營沙河美麗示范河湖建設作為全省唯一先進典型案例被選送至水利部,近日通過了水利部專家審查,即將作為全國美麗河湖典型案例進行推廣,為全省乃至全國河湖管理及河湖長制工作提供了典型樣板。
近年來,我市以河長制為抓手,以富美安全生態水系打造為重點,持續加強河湖管理保護,先后開展了“清河行動”“清四亂”等專項行動和“美麗幸福河湖”創建活動,精心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靚麗水名片,為實現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生態宜居提供有力水環境支撐。
巡河+整治,全面強化河湖空間管控。市級河湖長以上率下,帶動各級河湖長積極履職,通過完善防汛抗旱預警系統,加強雨水情遙測系統建設,隨時監控河道雨量水位水量,利用無人機實現精準巡河。今年以來,全市四級2186名河湖長深入河湖管護一線巡河近15萬次。在日常巡河基礎上,集中組織城鄉水務、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農村、城市管理等部門和流域機構,深入開展河湖水安全水污染水生態水環境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共排查整治河湖違法“四亂”問題4650項,水域空間管控成效顯著。
制度+考核,健全河湖管護長效機制。市政府將“生態河湖”納入對各區(市)、棗莊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先后出臺《河湖長制年度工作綜合評價管理辦法》《2021年度河湖長制工作綜合評價指標》《城市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工作方案》等規范性文件。落實通報約談制度,今年以來,通報河湖長巡河情況5次、水土保持查處進度2次,約談小水庫、河湖存在問題較多區(市)2次,推動基層扛牢責任、務實作為。
規劃+文化,擘畫景美人和綠色畫卷。開展“一河(湖)一策”編制,加快“兩庫四河”、南水北調輸水等水系連通規劃。積極爭取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批復新增南四湖下級湖用水指標5873.5萬立方米,以此為基礎,引入微山湖水作為補水水源,投資1.09億元實施薛城區河湖庫水系連通工程,形成“一站、兩線、三片”總體布局。同時,因地制宜建設了生態護坡、攔蓄工程、文化廣場等,精心打造月亮灣、白樓灣等濕地公園,形成景觀河道68公里,增加水域面積730畝,高標準打造沿河景觀節點60余處,嶧城區往日荒草叢生的四支溝經過系統治理,現已成為了“十里水廊、十里畫廊、十里游廊”。
生態+產業,帶動沿河產業結構調整?!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過污染防治與生態補水,河道改變了過去雜草叢生、垃圾成片的舊面貌,變成了生態濕地、親水平臺、景觀長廊,綠水芳草、虹橋花海、游魚飛鳥的美麗畫卷日均吸引觀光游客超過2000余人次。沿岸建成運河支隊記憶館、鐵道游擊隊沙溝受降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已有省內外200多家單位前來接受紅色教育。依托良好水源條件,河流兩岸新增農業結構調整土地面積8000余畝,帶動了農業生態園、果蔬合作社等產業項目17個,實現了因水而美、因水而富的“水美經濟”,真正變成了“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