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輪椅上,每天穿梭于教室和辦公室之間;英語、道法、書法課,他身兼數科。他叫楊季剛,一名來自棗莊市市中區永安鎮遺棠小學的普通教師。這是他從教的第26年,也是他獲得“新生”的第四年。2017年,楊季剛不幸坐上了輪椅,這讓原本熱愛跑馬拉松的他一時難以接受。如今,他繼續堅持“站在”講臺上教書育人,用熱愛和信仰把知識傳給每一個孩子。
熱愛所在,扎根鄉村教書26載
上課鈴響,六年級一班的同學們端坐著,等待著老師的到來,這節他們上的是英語課。
坐著輪椅,一個身影劃進了教室。他手里拿著一根粉筆,身上挎著一個黃書包。“ 我們先來復習下之前學的內容,三單后面的動詞,要加什么?”楊季剛問道。“ 動詞結尾加s,或es。”隨著孩子們的回答,楊季剛在講臺旁的小黑板板書,寫下要點。
這是楊季剛扎根鄉村從教的第26年,也是他坐在輪椅上教書的第3年。
“從小就立志當老師,這是我的熱愛和信仰,”楊季剛告訴記者,在他上學時,老師們對他的影響特別大,所以他也想成為一名老師,“我在當年報志愿時,所有的志愿都是報的師范學校。”
1995年,20歲的楊季剛順利成為棗莊市市中區永安中學的一名教師,農村學校的條件簡陋,師資緊缺,一個老師要帶好幾門課,楊季剛卻樂此不疲,語文、歷史、地理… …備課、講課、批改作業,楊季剛卻很有條理,并不斷精進自己的業務。
“相聲演員的肚是雜貨鋪,我們老師的肚也得是雜貨鋪,既要有專業度,也要有廣度。”為帶好一門課,他將科目6本書的內容背了下來,“身教重于言傳,有些語文課文要求全文背誦,我讓同學們起來背,首先我要自己會背。老師要有‘活水’ ,才能教好學生。”楊季剛的付出可見一斑,為了增加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他在課堂上不斷豐富教學形式,穿插著講故事、講笑話、唱歌,課程非常受學生們的歡迎。他待學生們,既是老師,又是朋友,學生親切的喚他“老楊”。
就這樣,“老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意外改變了生活軌跡,熱愛讓他重回講臺
2017年1月28日,農歷大年初一。楊季剛不慎從家里陽臺窗戶跌落,造成脊髓永久損傷,醫生的診斷結果為截癱,楊季剛將終身與輪椅為伴。這無疑是晴天霹靂,受傷后楊季剛陷入昏迷,當他醒過來時也一度無法接受。
當得知楊老師出事后,許多楊季剛的學生來看望他。“那段時間,陸陸續續大概有700多個學生來看我。”楊季剛回憶。“我的學生們跟我說,老楊,你以前告訴我們,你自己要相信自己,現在我們把這句話送給你,老楊你自己要相信自己。”楊季剛曾經的言傳身教從學生們那里又回饋到他的身上。
學生們的鼓勵讓他感受到身為一名老師是如此幸福,能不能繼續他的熱愛,實踐理想,重新回到課堂,楊季剛決定不能向命運低頭。“我沒受傷之前非常喜歡體育運動,踢足球,打籃球,跑馬拉松,尤其是跑馬拉松,那種體育精神,恒者勝的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力量,君子當自強不息。”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韌勁,在自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以及學生們的鼓勵支撐下,楊季剛開始進行刻苦的復健訓練。于是,在一次次嘗試與失望后,他終于用手臂和腹部的力量支撐自己爬動了一下。“那意味著我自己可以移動,不用再依賴他人。”楊季剛說。時隔一年半,楊季剛再次回到了讓他魂牽夢縈的校園。
“感到幸福,我只想努力做個合格的老師”
2018年8月27日,楊季剛來到永安鎮遺棠小學任教。這所一百多名學生的鄉村小學是他人生新旅程的起點。
“楊老師非常認真負責,我們考慮到他的身體情況,沒有給他安排太多的課,可是楊老師主動要求給他排上。我們鄉村學校師資緊缺,一個老師往往帶好幾門課, 楊老師沒覺得自己和其他老師不同,許多工作還常常主動要求。現在楊老師不僅帶六年級的英語,還帶著三年級的道德與法治課,學校社團活動的書法課也是楊老師來教。”永安鎮遺棠小學校長陳青告訴記者。
楊季剛的全身心付出也感動了學生和家長們,孩子們對楊老師既尊敬又喜愛。一下課,許多孩子就來到楊季剛辦公室,圍著他問問題,“我們都很喜歡楊老師,他教的特別好,我們課下有時來找他,人太多,我有時候都排不上。”六年級學生張一寧說。
身體不方便到學生家里做家訪,楊季剛就想辦法約家長來學校面對面溝通。“當老師,要對孩子負責。”楊季剛說。
上課時候,楊季剛帶著很多“裝備”。他上課有個專用小黑板,一米高,是給同學們板書的地方;還有一個黃書包,隨身掛在身上,不僅容量強大,放很多書,還能在課堂上當小書桌用。
對于鄉村孩子來說,學好英語并不是件特別容易的事。尤其英語科目離他們的生活很遠,他們很難對這個科目產生很大的興趣。六年級學生蔣俊杰就是這樣, 他四年級下學期轉學到遺棠小學,“之前我的英語成績一般,因為覺得英語沒那么 必要,現在是比較重視英語這個科目了,現在英語都是考90多分。”蔣俊杰告訴記者,“因為楊老師告訴我,以后上大學,學習查找許多學科、資料可能需要英語知識,我覺得我現在要打好基礎,以后上中學、上大學就能輕松一些。”蔣俊杰說道。
“作為鄉村教師來說,我們握著的不僅僅是一只粉筆,更是學生的未來,是許多家庭的全部。”楊季剛說,在他帶過的學生中,不少受到他的影響,投身教育工作,這讓楊季剛感到開心和自豪。
楊季剛告訴記者,作為一名老師,他很幸福,這是他熱愛的職業和信仰,關于未來 ,“我只想踏踏實實做一名合格的老師。”楊季剛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