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威海市水文中心堅持把學黨史和為民辦實事相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實際行動為群眾排憂解難。在黨建引領下,威海市水文中心為民辦實事“走實”又“走心”。
人民利益至上,威海水文防汛一線顯擔當
水文是防汛抗旱的“尖兵”、“耳目”和參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威海市水文中心結合“學黨史 悟初心 擔使命”主題教育,積極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理念,推動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實效,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為做好今年第6號臺風“煙花”應對防范工作,市水文中心全體人員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監控大屏上實時播放臺風運行動態和河道水位流量數據,工作人員密切關注臺風“煙花”移動路徑、強度發展、影響范圍。各縣級水文中心6支巡測隊堅守在全市10條主要河道、15處水文站監測斷面上,動態監測河道水位流量等水情變化。一旦發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將立即啟動超標準洪水應急預案,為市防汛部門決策提供水文技術保障支撐。
頂風冒雨實時監測水位和流量,這對于水文人而言并不罕見。8月30日夜間到31日,威海迎來一次強降雨過程,在防汛緊要關頭,威海水文人迎汛而上,晝夜奮戰,實時進行水文監測,密切監視雨情、水情,加密觀測及增加報汛段次,與時間賽跑做預報……
不畏艱險、沖鋒在前、堅守一線,準確勘測監測、及時報送信息、科學預測預報……在沒有硝煙的防汛一線戰場上,威海水文人用默默的付出、科學的測報守護著江河的安瀾。
講文明樹新風,以生態文化浸潤公眾精神家園
文明程度鑄就城市高度。為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威海市水文中心從黨史學習教育中不斷汲取奮進力量,扎實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把黨史學習成果轉化為講文明、樹新風的實際行動。
為樹立文明有禮的水文形象,威海市水文中心特邀威海市文明禮儀協會名譽會長王祖舫,為全體干部職工進行言語禮儀、行為禮儀、服飾禮儀等文明禮儀培訓,提高全體干部職工文明素質,助力大家養成學禮儀、知禮儀、行禮儀的良好習慣。
市民素質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在“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推進過程中,“厲行勤儉節約 反對餐飲浪費”是重要一環。為此,威海市水文中心發起《“提倡節約 杜絕浪費”倡議書》,利用電子屏播放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宣傳標語,在全國科普日來臨之際邀請小記者走進市水文中心探尋水文奧秘,并為小記者們做了“節水護水 從我做起”知識講座,與后峰西小學聯合開展“節約用水,從我做起”主題手抄報活動,營造了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社會氛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日,威海市水文中心聯合威海市文明辦等單位主辦的“生態文明看威海 水文與你同行”大型創意作品征集展示活動,倡導綠色文明節儉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生態文化浸潤公眾精神家園。
黨史“賦能”,在志愿服務中奉獻青春
學黨史守初心,志愿服務暖人心。在黨史“賦能”下,威海市水文中心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深度融合,創新文明實踐形式,拓展志愿服務內容,推動黨史學習教育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一間希望的小屋,一個逐夢的空間。為幫助更多困境兒童建設“希望小屋”,改善生活、學習環境,全面助力鄉村振興,威海共青團發起“共建威海希望小屋”公益活動。威海市水文中心積極響應號召,組建“圓夢”志愿隊參與本次公益志愿活動,通過志愿及騰訊配捐等方式募集捐款,為困境兒童送去希望,為希望小屋奉獻威海水文的公益愛心。
書香浸潤,愛心相傳。威海市水文中心在“春風滿園迎書香 文明實踐樹新風”捐書活動中,為高新區春風里幼兒園捐贈了500余本繪本,讓孩子從繪本中感受生活,深化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營造充滿書香和文明的校園氛圍。
黨史學習+志愿服務,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全面提升。為進一步加強全市水文防汛測報能力,全面提高從業人員防汛測報技能水平,市水文中心積極開展送培訓到基層活動,聯合威海市水務局舉辦了水文防汛測報技能培訓會,全市16處大中型水庫相關工作人員參加培訓。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威海水文志愿服務隊授旗儀式舉行,標志著威海水文志愿服務進入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的新階段。
黨建引領聚合力,市水文中心將繼續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設貢獻水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