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山亭區位于沂蒙山區西南麓,山地丘陵占山亭區總面積的88.36%,在10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著5400多座山頭。勤勞的山亭人憑著“敢為天下先,甘吃天下苦”的山亭精神,硬是打贏了一場場群山“突圍”戰。
綠樹掩映下的翼云石頭部落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山亭區興隆莊村,原名“窮命莊”,傳統民居石板房依山而建,建造歷史有260余年,是魯南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石板房建筑群。山亭區依托生態優勢進行項目招商,科學推進村民扶貧搬遷,鼓勵社會資本對興隆莊村進行保護性開發,通過打造翼云石頭部落項目,一舉創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探索出了一條美麗鄉村建設與旅游扶貧開發相結合的新路子。如今原102戶村民全部搬進小康樓,過上了好日子。景區開放以來,每年接待游客50余萬人,直接帶動農民就業300余人,戶均年增收3萬元。
水泉火櫻桃靠電子商務走向大江南北
荒山披綠裝,民富果飄香
位于山亭區北部的水泉鎮有“中國火櫻桃之鄉”的美譽,栽培櫻桃的歷史達3000多年。當地大力推廣使用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鼓勵發展設施農業,借助電商服務平臺,讓火櫻桃銷往海內外。
李莊種藍坊小院
保護山與水,兼具富與美
“今天賣了2袋小米、30個雞蛋、5斤干豆角、1盒桃膠……差不多有300塊錢!”在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馮卯鎮,李莊村小超市的主人王克花興奮地算著當天的收入。如今的李莊村活力無限,每天來此觀光旅游的游客絡繹不絕,越來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鄉創業,集體經營收入超160萬元。
活力李莊特色民宿
一個村莊的變化,可以折射一個時代的變遷。近年來,山亭區深入踐行“兩山理論”,著重在國土綠化、林果產業、全域旅游等方面發力,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讓山亭的“綠水青山”變成真正的“金山銀山”。
生態立區,厚植綠色屏障
山亭區堅持生態紅線,實行最為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大力開展“綠滿城鄉·美麗山亭”國土綠化行動,突出道路、山丘、水系、城市、鎮村“五大森林體系”。近年來,山亭區新增綠化造林面積5.2萬畝,新增公共綠地30萬平方米,建成綠道280公里,創建省級以上森林公園5處、濕地公園4處。
山亭區北莊鎮龍床水庫成避暑勝地
“借綠生金”,做大林果產業
美麗山亭,美在山水,優勢在生態,特色在林果。按照“山頂松柏戴帽、山腰果樹纏繞、山腳壩堰花椒”的發展模式,山亭區大力推廣經濟林。目前,山亭區火櫻桃、長紅棗、板栗、花椒、核桃、桃等特色林果基地發展到55萬畝,雜糧基地發展到20萬畝,“三品一標”認證達到185個。
水果深加工走出“國門”
全域旅游,唱響“田園牧歌”
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地處連環山套之中的徐莊鎮葫蘆套村,地貌形似葫蘆,擁有山場1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95%。葫蘆套村依托當地山水特色,實施鄉村連片治理,通過突出葫蘆吉祥文化與本土元素,發展葫蘆觀賞、葫蘆采摘、葫蘆美食、葫蘆藝術、農家特色餐飲住宿等,描繪出了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田園畫卷。
葫蘆套村成網紅打卡地
山亭區為加速鄉村旅游業發展,建成7條60公里旅游綠道、2條43.3公里環湖綠道,開通了城區至主要景區的公交線路,實現A級景區旅游公交一體化全覆蓋,行政村公交全覆蓋,一個個美麗鄉村成為旅游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