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受市委常委會委托,我就《中共棗莊市委關于制定棗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說明。
一、建議稿起草過程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我市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聚焦聚力“先把棗莊經濟搞上去”、推動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五年。制定好“十四五”規劃,謀劃好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對動員和激勵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市委高度重視建議稿起草工作。去年5月,就召開全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會議,對這項工作進行了總體安排。今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棗莊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由我擔任組長,張宏偉同志擔任常務副組長,于玉、孫起生、朱國偉同志擔任副組長,市委辦公室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同時組織力量成立文件起草組,在市委常委會領導下承擔建議稿起草工作。我和張宏偉同志多次聽取建議稿起草工作情況匯報,并對起草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孫起生同志多次與起草組一起研究起草工作,提出指導性意見;其他市級領導同志認真謀劃我市“十四五”時期發展,結合分管工作提出了建議。
起草過程中,堅持發揚民主、開門問策、集思廣益。印發《關于做好“十三五”發展成就總結和“十四五”基本思路謀劃工作的通知》,全面梳理匯總“十三五”以來各方面、各領域的工作成績以及“十四五”時期工作謀劃。開展“棗莊十四五、請您來建言”活動,通過在《棗莊日報》客戶端開設留言板、在《棗莊快報》設立專版、開通電子郵箱等方式,面向社會各界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共收集整理意見建議100多條。先后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新舊動能轉換現場觀摩會、鄉村振興暨脫貧攻堅現場會等一系列會議,安排部署規劃編制工作。圍繞事關棗莊長遠發展的重大事項,分專題到區(市)、部門、鄉村和企業調研,召開多場專題座談會,聽取廣大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為建議稿起草奠定了堅實基礎。
起草組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學習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科學分析研判棗莊面臨的形勢、機遇、挑戰和問題,充分研究吸收各方面意見,對建議稿反復進行討論修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后,起草組認真學習領會全會精神,對照全會精神逐條進行修改提升,孫起生同志聽取起草情況匯報。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結束后,起草組又結合省委全會精神對建議稿進行修改,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討論。起草組根據會議研究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征求意見稿,印發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班子成員,市法院院長、市檢察院檢察長,部分老同志,各區(市)、棗莊高新區、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部分黨員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部分民主黨派、工商聯主要負責人、無黨派代表人士及市管企業黨委主要負責同志等,廣泛征求了意見建議。
從征求意見情況看,各方面對建議稿給予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認為,建議稿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部署要求,充分體現了市委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政治自覺,體現了市委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使命擔當。建議稿深入分析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科學描繪未來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宏偉藍圖,目標思路清晰,任務部署明確,政策措施精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有利于凝聚全市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闊步邁向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市的康莊大道。
征求意見過程中,各方面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建議,主要集中在創新驅動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把握數字時代機遇、城鄉融合發展、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生態環境建設、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改善民生等方面。起草組認真梳理、逐條分析,能吸收的全部吸收,對建議稿增寫、刪減、修改220處,覆蓋各方面意見建議296條。有些比較具體的意見建議,放在編制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中考慮。
建議稿起草期間,市委常委會召開3次會議,市政府召開4次會議,就“十四五”規劃編制和建議稿起草工作進行研究和部署;12月10日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對建議稿進行審議,形成了提請這次全會審議的建議稿。
二、建議稿的主要考慮和基本框架
建議稿起草的總體考慮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對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充分考慮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基礎和發展遠景,對“十四五”時期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作出總體謀劃和系統部署。
在起草過程中,注意把握了以下原則。一是堅持上級精神與棗莊實際相結合,既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全會精神,又深入分析我市發展面臨的機遇、挑戰和問題,在吃透上情、把握市情的基礎上謀篇布局,確保符合中央精神、契合棗莊實際、順合人民意愿、貼合發展形勢。二是堅持立足當前與謀劃長遠相結合,既科學謀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又在此基礎上對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進行展望,由近及遠、近遠結合,從而保持發展的連續性、漸進性和可預期性。三是堅持全面規劃與重點部署相結合,既著眼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市進行總體安排,又聚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城鄉融合發展、把握數字時代機遇等作出重點部署。四是堅持繼承發揚和創新發展相結合,既做好與“十三五”時期發展思路舉措的有機銜接,堅定不移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突出“改革賦能促轉型”,又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提出了新目標新要求。五是堅持高瞻遠矚與務實管用相結合,既站在全局的戰略高度通盤考慮,謀劃大思路、明確大方向,又站在實踐的角度作出部署,提出具有操作性和針對性的措施。
建議稿包括三大板塊,分為12個部分、48條。第一板塊為總論,包括導語和第一部分,主要闡述我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新發展階段面臨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和定位,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展望。第二板塊為分論,分別闡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安排了10個部分,明確了創新驅動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挖掘內需潛力、發展數字經濟、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文化繁榮發展、加快綠色發展、重點領域改革、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的思路和重點工作。第三板塊為結尾,包括第十二部分和結束語,主要明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凝聚開拓奮進合力、健全規劃制定和落實機制等內容。
三、需要說明的幾個重點問題
建議稿提出了一些工作要求和具體舉措。這里,就其中七個方面重點問題作簡要說明。
第一,關于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這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必須為之努力奮斗的第二個百年目標,棗莊理應有所作為、有所擔當、有所貢獻。省委提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目標,現代化強省要靠現代化強市來支撐,這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強”的思維、確立“強”的目標、干出“強”的業績。為此,起草組把棗莊未來發展放在全國全省大局中去謀劃,放在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中去審視,圍繞“國家和省里需要我們做什么”“我們應當做什么、能夠做什么”進行深入思考與討論。綜合考慮當前實際和未來潛力,經過反復斟酌、反復調整,建議稿提出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征程,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市的遠景目標。
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實現強市目標,既要直面差距、敢于擔當、奮起直追,更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敢于跳起來摘桃子,與快者賽跑、與強者比拼。近年來,全市上下人心思上、求變求強,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加速發展、趕超發展、跨越發展勢頭強勁,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氛圍日益濃厚,“早干棗好、實干興棗”的意識日益增強,為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奠定了基礎、積蓄了后勁。只要我們咬定發展不松勁,堅持既定思路不動搖,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實現這個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市,沒有強大的物質基礎和經濟支撐,一切都是空談。“先把棗莊經濟搞上去”,已經成為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最廣泛的共識,也是未來棗莊發展的首要任務、唯一選擇。為此,建議稿將“先把棗莊經濟搞上去”寫入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需要說明的是,先把棗莊經濟搞上去,并不是盲目追求GDP,更不要帶血的GDP,必須堅決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建議稿圍繞“十四五”時期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征程,提出了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實現新提升的發展目標,明確了打造資源型城市創新轉型示范市、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市、運河文化帶生態宜居市、魯南門戶樞紐市、京滬廊道智能制造高地的發展定位,部署了10個方面重點任務。這些是工作的具體抓手,是強市建設的重要支撐,有利于推動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第二,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強調了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省委明確提出“深入實施科教強魯人才興魯戰略,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都把“創新”放在了首位來強調。對棗莊而言,城市強不強,關鍵看創新強不強,高質量發展怎么樣,關鍵看創新怎么樣。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必須把創新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別是近年來,我們以產學研協同創新為突破口,搭建了一批創新平臺、引進了一批高端人才、攻克了一批技術難關、轉化了一批科技成果,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為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活力。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塑造發展新優勢,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的力量,更加需要發揮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建議稿把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放在第二板塊第一部分闡述,更加突出創新的核心地位、引領作用,提出了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構建創新平臺體系、優化創新生態系統、激發人才創新活力一攬子工作舉措,大力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打造區域性創新高地。
科技成果只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真正體現科技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十四五”時期,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創新緊跟市場脈搏,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真正打通科技創新“最后一公里”,為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提供新動能、主引擎。
第三,關于實施“產業強市”戰略。產業是立市之本、強市之基,產業興則棗莊興,產業強則棗莊強。近年來,我市牢牢抓住新舊動能轉換“牛鼻子”,培育壯大六大特色優勢產業,強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部分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挺起了棗莊發展的堅實脊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都對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作出重點部署,對標中央提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省委明確的“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結合棗莊產業發展現狀,經過全面細致深入的調研和分析,建議稿對我市六大特色優勢產業進行了調整,提出打造“6+3”現代產業體系,其中,“6”就是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六大先進制造業;“3”就是高質高效農業、新型商貿物流業、特色文旅康養業。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調整,主要是基于有利于“十四五”時期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優化完善產業鏈條、推動產業提質增效的考慮。像新材料,除了光纖產業正向著構建全光網產業鏈邁進外,正凱新材料、正威華能新材料、北玻院復合材料等項目正在加速成長,新材料競爭優勢愈發明顯;像新能源,我市已初步建成國內重要的鋰電產業基地,構建了完整產業鏈,同時也在探索培育氫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抽水蓄能發電等,新能源呈現多點開花態勢。像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基礎上,我市還引進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建材科創新技術研究院等平臺,帶來了硅基輻射探測器、生物識別芯片等相關產業,都是引領支撐未來制造業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像新增的“3”,涵蓋了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是聚焦資源稟賦、基于比較優勢而確定的特色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很大。上述這些產業在棗莊具有良好的基礎,也符合國家產業戰略發展方向,要持續用力、做大做強,構筑起棗莊發展的硬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們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產業強市,并不意味著對每個產業平均用力,必須要扭住突破點、抓住關鍵點、以點帶面。對棗莊而言,抓產業必須抓工業,抓工業必須抓制造業,抓制造業必須抓智能制造,這是方向、是大勢,是未來發展最大的潛力、最大的后勁。今年市委提出大力實施智能制造發展戰略,現在看,不僅打造了一批智能工廠,還集聚了一批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智能制造產業集群被納入省“雁陣型”集群,智能制造正在加速成為棗莊產業新亮點,點亮“棗莊智造”新名片。既然走對了路子,就要堅定不移走下去。為此,建議稿提出京滬廊道智能制造高地的發展定位,延續了大力實施智能制造發展戰略的政策導向。下步,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引導先進制造業落地智能化項目,推動傳統制造業實施智能化改造,促進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制造業強勢崛起助推現代化強市建設。
第四,關于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對棗莊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機遇。抓住這個機遇,關鍵在于找準自己在新發展格局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我市產業門類齊全、工業基礎厚實,魯南門戶的區位優勢和公鐵水聯運的交通優勢明顯,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市實際利用外資和外貿進出口增幅始終位居全省前列,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升,有基礎、有信心、有責任融入新發展格局,為暢通雙循環作出棗莊貢獻。建議稿緊緊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從推動消費提檔升級、擴大精準有效投資等方面詳細闡述。新發展格局下國內市場潛力將充分激發,我們既要瞄準需求端,更要發力供給側,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從而搶占國內市場先機,更好地融入國內經濟大循環。建議稿提出深入實施品牌強市、質量強市戰略,有利于我們開拓國內市場,在新發展格局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這就要求我們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入參與國際循環。這兩年,我市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但實際利用外資和外貿進出口總量不大、在全省占比不高,對外開放不足依然是發展的短板。為此,建議稿提出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明確了申建棗莊保稅物流中心(B型)、支持企業建設境外營銷網絡和公共海外倉等具體措施,努力打造“雙循環”全省示范試點、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
第五,關于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這是山東肩負的重大使命,也是我們做好“三農”工作的重大機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也是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或缺的一環。可以說,鄉村振興干得怎么樣,直接影響著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的成色和質量。棗莊是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成功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上理應走在前列,率先趟出一條路子來。建議稿圍繞“農業怎么干、鄉村怎么建”,提出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建設體現魯南地域特色的新時代美麗鄉村,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時,圍繞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就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三權分置”等作出安排,這有利于進一步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這里需要強調一下,我市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脫貧之后怎么干?下步重點是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此,建議稿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作出安排,提出建立健全動態監測預警機制、保持脫貧群眾就業長期穩定、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等措施,努力讓脫貧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六,關于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市,民生改善是最直接、最生動、最溫暖的詮釋。近年來,我們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老百姓最急、最憂、最盼的事情做起,盡心盡力補齊民生短板,盡職盡責辦好民生實事,民生福祉持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我們必須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議稿圍繞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聚焦老百姓最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民生舉措。比如,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建議稿提出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比如,學前教育是群眾關心的熱點,建議稿提出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比如,社會保障關系到千家萬戶,建議稿提出實施全民參保擴面計劃,等等。這些舉措將給群眾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讓老百姓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老百姓盼的,就是我們要干的。在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市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惠民政策一項一項落實,把利民實事一件一件辦好,把便民承諾一條一條兌現,讓老百姓上學更方便、就業不用愁、看病有保障、養老更舒心,奔向更高質量更有品質的美好生活。
第七,關于統籌發展和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是各類矛盾和風險易發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我們必須統籌抓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堅持底線思維,增強風險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安不忘危,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的矛盾風險挑戰的準備,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建議稿提出推進平安棗莊建設,從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守牢金融安全底線、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等方面進行了安排部署,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和諧。
同志們,審議通過“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是這次全會的主要任務。希望大家認真思考、深入討論,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使建議稿更加完善,共同把這次全會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