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順應媒體融合發展時代新趨勢,山亭區委宣傳部創新打造了五位一體(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互聯網信息中心、e訴通、“亭好的”民生服務)大宣傳融合發展新模式,引領宣傳的生產力作用在守正創新中培根鑄魂,促進了行業管理、社會管理、民生服務等緊密結合,加強了工作共融、資源共享、活動共振、品牌共立。
放大融媒聲音
講好山亭故事
山亭區作為中宣部首批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試點,按照“新聞+政務+服務+商務”定位,高標準建成“中央廚房”,以指揮調度系統、大屏可視化系統、新聞演播大廳等一體式現代化融合傳播模式,推動山亭電視臺、聲動970電臺、微博“山亭發布”、“幸福新山亭”微信公眾號、山亭周訊報社、一縣一端App“山亭融媒”以及央視頻、新華號、閃電號、抖音號等多種傳媒形態深度融合、全面轉型、一體發展,構建起“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立體宣傳格局,滿足對上與中央省市媒體、對內政務服務平臺的資源通融。自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以來,融媒體中心累計發布各類戰疫新聞資訊稿件千余條,日綜合閱讀量最高達到500萬次,閱讀點擊總量超過2000萬次。融媒體中心已成為當地群眾獲取咨訊的主平臺。今年以來,融媒體中心共創作視頻作品1554個、圖片8300余幅、文字作品7100余篇,其中新聞聯播刊發4條新聞,新華社刊發通稿31篇。
11月6日上午9點,山亭區融媒體中心通過山亭融媒App直播頁面現場直播代表問政會,通過“代表提問、部門回答”面對面互動的形式,針對全區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進行現場問政。5萬余人觀看直播并進行話題互動,以最快捷的方式全面、精準地把直播現場情況傳遞給全區干部群眾,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網上點單下單
助力志愿服務
山亭區設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獨立機構,構建了“中心—所—站”三級組織體系,建立1個區級中心、10個鎮街所、275個村居站,成立志愿者服務隊108支,注冊志愿者7萬余人。
為實現融媒體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平臺共享、同頻共振,該區堅持兩中心同部署、同落實,依托融媒體“山亭融媒”App平臺,打造了“新實踐文明實踐”子欄目。設計了數據公示、團隊總數、志愿服務、實踐陣地、我的足跡等功能,有力促進了志愿者招募、管理規范化,提升了志愿服務項目的精準性、時效性。截至目前,全區共梳理制定理論宣講、科普培訓、鄉村義診等志愿服務項目136個,開展志愿服務活動3000余次。創新“講、評、幫、樂、慶、送”載體形式,先后組織開展了“講山亭故事 傳時代文明 頌祖國繁榮”“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等主題宣講、百姓宣講團“四進”活動100余場次,受眾50000余人。
融媒體中心將文明實踐納入每天的新聞報道策劃范圍,廣播電視及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報道作為“常規動作”,專題報道全區各級各類文明實踐活動。先后推出志愿服務相關報道240余篇。評選表彰100名最美“疫”線山亭人,被省、市表彰的最美志愿服務組織和個人12個,2人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山東好人”,人民醫院醫生張延霞被中宣部評為棗莊市唯一一個“中國好人”。
常態監測調度
營造清朗空間
“府前中路的地磚有損毀現象,請相關部門抓緊維修。”12月16日,區委宣傳部輿情信息中心人員早上在輿情信心指揮調度中心大屏上看到網友留言后,立即轉至城管、住建部門,上午路邊損毀的地磚便被修補好,引來網友點贊。
依托融媒體中心大樓,由山東廣電信通有限公司編制設計,投資100多萬元,建成面積200多平方米的互聯網應急指揮中心,包括指揮大廳、視頻會議室(約談室)和值班備勤室,通過開通電子政務外網行政服務域和公共服務域線路、網信403專網,接入“雪亮工程”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了監測預警常態化、分析研判科學化、應急指揮可視化,被評為全省互聯網應急指揮中心規范化建設示范單位。成立編制11人的區互聯網信息中心,為區委直屬正科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選拔組建27人的區網絡文明監督員隊伍,對347個備案網站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穩妥處置各類輿情180余起。
注重民呼我應
暢通訴求渠道
市民劉先生通過“e訴通”,反映村里安裝配套的監控設備拍攝角度不合理,達不到監控作用,望有關部門監督督促。相關職能部門接到群眾訴求后,立即組織施工人員前往現場調整。劉先生的問題得以解決并給了“滿意”的評價。
e訴通是山亭區創新訴求反映渠道,通過媒體網頁、微信公眾號兩個線上渠道接受群眾訴求,讓數據多“跑路”,解決群眾難題的有益實踐。目前全區新媒體平臺及53個職能部門微信公眾號全部添加“e訴通”功能菜單,關注人數達17萬人。群眾在“e訴通”平臺提交訴求,工作人員8小時內受理,能回復的立即回復,需要上報的及時上報,區平臺進行研判、移交相關鎮街和部門。一般7個工作日內辦結,特殊情況按照執法程序時限處理。實行全流程監管,隨時查看辦理進度,實時跟蹤、線上督辦,辦結后進行滿意度評價。推行網格化管理,設置專職網格員694名,配備手持終端,及時收集、移交、解決民生訴求。實現職能部門全覆蓋,協同落實解民憂。目前,全區關注人數已達到17萬余人,e訴通平臺逐漸被群眾所熟知并應用。目前,已受理訴求14168件,辦結率達99.8%,群眾滿意度達99.1%。今年4月份,有群眾在政“e訴通”留言,被譽為“江北春果第一枝”的水泉火櫻桃因疫情出現嚴重滯銷難題。山亭區網信和新聞部門第一時間與相關鎮村聯系了解實情,并走訪調研,積極對接“學習強國”山東平臺,在全國網絡直播山亭火櫻桃,關注量達26萬人次,助農促銷12000余單,銷售額達160余萬元。
打響“亭好”品牌
優化營商環境
近日,在山亭區政務服務中心大廳,來自山城街道香港街的王平在一臺商事登記自助終端機上輕輕點了幾下,5分鐘不到,一張印有“山亭區衣心衣意女裝服飾店”的“營業執照”就自動打印出來。
“確實‘亭好辦’,那個幸福新山亭公眾號宣傳的真不假,我給政府點個贊。”王平如是說。“亭好辦”是山亭區打造“亭好”品牌、服務群眾的一個生動寫照。
山亭區委宣傳部發揮微媒體、客戶端等即時快速、互動娛樂等特點,聯動政務服務、公共客運、交通、交警、景點等,推出“亭好辦”、“亭好吃”、“亭好住”、“亭好游”、“亭好購”等系列服務。通過規模聯動、多點共振、動態發布的節目呈現方式,聯動微博、微信、App等融媒體平臺,每周不間斷動態發布“吃住行游購娛”服務資訊,提供優質便捷服務和導航,助力“亭好的”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亭好辦”,在全省率先建立區級電子證照系統,把行政審批事項一律進駐市民中心,推行不見面審批、全流程并聯審批、容缺辦理等服務,開展預約“上門辦”“一對一定制辦”服務44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