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于民心,文明鄉風沐大地。今年以來,該村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本,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牢牢把握“破、立、治、管、效”五個環節,讓文明之花在“興旺之地·仁義之鄉”大地競相綻放。
剎歪風,樹新風。在破陋習、立新規工作中,該村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條主線,以“誠、孝、儉、勤、和”為主要內容,堅持正面引領、典型示范、持續深化、整體提升,深入開展鄉風文明創建活動,以“村規民約”對酒席辦理范疇進行合理界定,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導村民主動轉變舊觀念,從根本上帶動農村“民風”的轉變,形成“婚事新辦、喜事小辦、喪事簡辦”的新風尚,讓每個人都成為文明鄉風建設的受益者。同時,讓廣大黨員干部走在前列,爭做移風易俗的倡導者、社情民意的建言者、文明新風的推動者、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讓新觀念、新規則入耳入腦入心,帶動村風民風向上向善。
建機制、強管理。充分發揮好“一約三會”作用,加強基層的“管與治”。遵循“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立足實際、宜于落實”的原則,完善“村規民約”的修訂。按照民風民俗、地方特色等建立了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等民間組織,依托道德講堂、農村文化活動場所等,深入開展道德講堂我來講、身邊人說身邊事等宣講活動,不斷提升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水平,真正把新規立起來,讓風氣正起來。
筑基礎、提素質。在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中,該村堅持“硬條件”和“軟環境”兩手抓,把鄉風文明建設深度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全過程,把村容村貌治理、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同時,通過身邊好人評選、文明家庭評選、星級文明戶評選等主題教育活動,把文明新風吹進田間地頭和農家小院,真正達到“樹立一個典型,感染一個家庭,輻射一個村子,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使移風易俗、文明新風融化在心靈深處,落實到行動之上,體現在細微之處,融入到生活當中,不斷提升農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文明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