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禮尚往來、宴請客人是我國的傳統習俗,是親朋好友之間溝通情感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民諺說,“人情大于債,頭頂鍋來賣”。近年來,鋪張浪費辦喜事的陋習有所抬頭,講排場、比闊氣、慕虛榮,請客送禮揮霍浪費,已成風氣。有的人因此負債累累,給家庭、給親友、給自己都帶來了難言的苦惱。移風易俗是破除陳規陋習、凈化社會風氣的必然選擇,是減輕群眾負擔、提高文明程度的基礎工程。
尊重傳承,提倡創新。推進移風易俗,要按照“尊重傳統、革除陋習、體現情感、保留念想”的原則,既尊重傳統鄉風民俗,又提倡移風易俗;既體現禮儀之風、人文之風,又彰顯文明之風、節儉之風,形成社會新風尚。
良好家風,助推文明。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我們要充分發揮家庭在移風易俗中的重要基點作用,堅持教育與激勵并重,讓每個家庭積極向上、和諧文明,以萬千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
黨員帶頭,做好表率。黨風決定政風、影響民風,黨風正則民風淳。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就是要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帶頭遵紀守法,文明節儉辦事,自覺抵制陳規陋習,不濫發請帖,不大操大辦,做移風易俗、勤儉節約、文明辦事的表率;同時嚴格要求親屬子女,教育他們樹立遵規守法、艱苦樸素的良好觀念,引領社會新風尚,傳播社會正能量。
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各類宣傳載體,大力宣傳移風易俗典型做法和工作成果,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對移風易俗的認同感和參與度。組織志愿者進社區、進鄉村,通過分發移風易俗倡議書、張貼標語、宣傳欄、集中宣傳等形式,引導群眾自覺樹立和踐行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摒棄陳規陋習,倡導厚養薄殮,文明辦喪事,節儉辦喜事,營造移風易俗的良好氛圍。
良好習慣需要我們自覺養成,社會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創造。我們應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以文明節儉為榮、大操大辦為恥,以艱苦樸素為榮、愛慕虛榮為恥,以厲行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爭做文明新風的積極倡導者、主動傳播者和自覺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