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臺《關于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的實施意見》,著力解決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
■持續推進“三年雙集中行動”,開展基層黨建品牌創建活動,通過集中觀摩找差距,進一步強化黨建品牌意識。
■實施“村級集體經濟三年增收計劃”,力促每個村(社區)至少找到一條增收路子、培植一項增收產業。
日前,在泥溝鎮吉莊村正陽服裝廠生產車間內,200多名女工正在縫紉生產線上忙碌著。“現在不出村一個月就能掙4000多塊錢,還不耽誤中午做飯接孩子,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在服裝廠上班的工人李金花開心地告訴記者。吉莊村黨支部書記梅翔宇高興地說:“我們村黨支部積極扶持鼓勵發展機械制造、服裝加工等各類民營企業12家,使全村近千名勞力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這得益于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結出的果實。”
吉莊村是該區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的一個縮影。
自2017年以來,臺兒莊區持續深化基層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黨員的先鋒引領作用,全面提升基層黨建質量,開展了“村級集體經濟三年增收計劃”,引領農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聚焦全面進步
抓規范促提升
堅持抓基層打基礎。該區出臺《關于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的實施意見》,著力解決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圍繞有人辦事,實現村(社區)換屆選舉“三個100%”目標,“一身兼”達70.9%,交叉任職率達65.8%;遴選8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到環翠區掛職學習,118名“兩委”成員參加專科學歷教育;建立647人的村干部后備人才庫,完善村干部動態調整機制,結合村“兩委”換屆“二次體檢”、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等調整村干部12名,其中村黨組織書記7名;加大幫扶力度,精準選派40名第一書記、6名鎮(街)黨(工)委掛職副書記、34名扶貧工作隊隊長住村幫扶,落實“一事一議”資金每村每年5萬元。截至目前,該區“第一書記”興建文體設施31處,幫助3個村通電,5個村通水,修路42千米。市、區派第一書記累計投入項目資金961.84萬元,爭取社會資金190.66萬元,幫助集體經濟增收101.1萬元;發展黨員31名、入黨積極分子130名;派出單位投入幫扶資金371.55萬元。圍繞有錢辦事,嚴格落實“三項經費、兩項待遇”,2018年累計撥付村級組織運轉保障經費2004萬元,城市社區為民服務和辦公經費130余萬元,發放村黨組織書記績效獎勵120余萬元,發放村集體經濟增量獎勵110余萬元,充分調動了村級黨組織書記工作的積極性,保障了村級組織正常運轉。今年,全區211個村(社區)“兩委”班子承諾各類實事909項,已全部完成,解決了一大批熱點難點問題。圍繞有場所議事,采取“四個一點”模式(區鎮財政獎補一點、第一書記幫扶一點、村級自籌一點、社會捐贈一點)投入385萬元,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7個、改建修繕村級組織活動場所81個,137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達到“十統一”標準,投資140余萬元建成鎮域黨群服務中心2處。圍繞有章理事,細化村干部小微權力清單47項,全面推行“陽光議事六步工作法”;建立全區基層黨建指數考評管理系統,運用信息技術推動全市基層黨建“1+7+7”規范化建設體系落實;規范村級“三務”公開和村干部坐班值班,建立統一公開模板、臺賬,堅持督查、通報、整改一體化推進,累計督查6次,通報批評26個村,約談提醒12人次。
聚焦全面過硬
抓兩頭帶中間
持續推進“三年雙集中行動”,推薦并被省委表彰“干事創業好班子”1個、“擔當作為好書記”1名。開展基層黨建品牌創建活動,通過集中觀摩找差距,學先進、創品牌,進一步強化黨建品牌意識。采取申報、遴選、打造的形式,創建成市級黨建示范點22個。按照考核結果,對10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通過明確縣級干部幫包、落實鎮街主體責任、選派第一書記幫扶、建立整頓工作臺賬等措施,統籌推進整改轉化提升。邳莊鎮馬莊村是通過抓黨建提升村級組織力,進而帶動各項事業發展的有力典型。該村原來是有名的軟弱渙散村,由于村“兩委”人心渙散,對村內的事不聞不問。第一書記吳志剛到任后,結合該村實際,劃分黨小組對黨員設崗定責,采用黨員積分制度,完善黨員制度化管理。投資25萬元扶貧資金發展溫室大棚、電子商務平臺和果樹種植項目,并在古城管委會的支持下投資建設了孝善養老扶貧眾籌平臺和“愛心超市”,惠及該村200多人。目前,該村溫室大棚鱗次櫛比、農貿市場煥發新顏、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呈現出鄉村振興的良好勢頭。
聚焦突出問題
抓難點補短板
該區實施“村級集體經濟三年增收計劃”,力促每個村(社區)至少找到一條增收路子、培植一項增收產業,力爭3年內消除集體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培育30個收入50萬元以上的集體經濟強村,因地制宜探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十條路子”。
“我們村充分利用靠近臺兒莊古城東大門的有利條件,采用‘集體+個人’的投資形式,先后籌資680多萬元,打造‘滄浪人家’水鄉民宿、電商等項目,到去年底,實現集體經濟總收入50余萬元,這都得益于區里的村級集體經濟三年增收計劃。”邳莊鎮滄浪廟村黨支部書記王來平高興地說。
馬蘭屯鎮前于里村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村,2016年引進益多多生態農業科技服務公司,采取合作社集群發展模式,統一提供種苗、統一綠色防控、統一回收銷售,抱團闖市場。益多多生態農業科技服務公司經理說:“通過咱團隊的影響,讓周邊園區菜、果的品質大幅度提升。目前公司共流轉土地400畝,育苗大棚正在建設中,累計帶動村集體實現收入25萬余元。”
截至目前,全區共消除集體“薄弱村”43個,實現空殼村全部“脫殼”,培育收入50萬集體經濟強村15個,實現了農村組織基礎和經濟基礎雙鞏固、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