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9月21日中國新聞網報道,近期,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警示,指出一些不法商家頻繁設置針對老年人群體的消費陷阱,尤其是通過私域直播間進行虛假宣傳和銷售欺詐。與傳統的公域直播不同,私域直播往往通過微信群將老年人引導到特定的直播間,這些直播通常需要輸入密碼才能觀看內容。
??近年來,不少老年人對健康、養老、理財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但對直播侵權套路的了解相對有限,防范意識較弱。私域直播本是商家與用戶建立深度聯系的渠道,卻被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借此營造一種“家庭式”親密氛圍,逐步獲取老人信任,讓其放松警惕。直播中事先設好的消費陷阱,不僅侵犯了老年人的財產權等,也破壞了市場秩序和社會信任。
??私域直播間進入有一定的條件和門檻,且直播內容大都無法回看,這為不法商家對老年人進行洗腦式營銷、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提供了便利條件。目前,針對公域平臺直播監管較為完善,有相應的內容審核和投訴機制,現有法律法規雖對虛假宣傳和欺詐行為等有明確規定,但執法力量往往難以覆蓋私域直播,取證和執法面臨著技術挑戰,監管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加強對私域直播的監管勢在必行。平臺方應加強對私域直播內容的監控,可通過技術手段識別異常直播活動,并建立便捷的舉報渠道,同時積極配合監管部門,對涉嫌欺詐的群組和直播間進行調查或封禁;監管部門需創新監管方式,提高對私域直播的監測能力,加大對不法商家的懲處力度,還可聯合平臺、行業協會等進一步完善私域直播的規則和標準,明確監管邊界和責任主體,縮小監管盲區。
??此外,家庭、社區、媒體等社會各方應共同努力,提升老年人的網絡素養,如結合典型案例教育引導老年人識破私域直播侵權亂象的套路,提升警惕防范意識;親友發現老年人遭遇私域直播消費陷阱后,要及時勸止,并向有關部門投訴舉報。
??私域直播不該成為監管的死角,更不能成為坑老的侵權賽道。多管齊下,用強監管攻破其“隱身術”,才有望逐步填平私域直播消費陷阱,為老年人營造誠信、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 (李英鋒)
(https://www.news.cn/comments/20250923/570699e0dba04c89bc2caa7d169e763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