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光明日報三版刊文《山東棗莊:“綠富共興”日子美》,點贊山亭區立足區域生態資源稟賦,以市場化手段激活“沉睡資源”,探索出生態資源價值轉化的“綠富共興”新路徑的典型經驗。
仲夏時節,在山東省棗莊市最大的水庫巖馬水庫畔漫步,微風拂過,湖面泛起層層漣漪,美不勝收的景色讓游客流連忘返。
巖馬水庫水質煥然一新得益于118億元的金融“活水”,棗莊市山亭區通過巖馬湖區域生態綜合治理、水質提升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不僅改善了庫區周邊的生態環境,還極大地帶動了周邊旅游業的發展。
“我們對水生態資源進行全面‘體檢’估價,并引導文旅產業充分開發水面及周邊自然和人文資源,從而實現水庫生態價值向經濟社會價值的轉化。”中國北方生態產品交易平臺負責人黃勇介紹。
近年來,山亭區將周邊水庫、水渠、濕地等豐富水生態資源納入魯南生態銀行“資源寶庫”,總計估值超269億元。此外,區里還引入了現代農業加工、康養旅游等關聯產業,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進一步提升了生態系統生產總值。
山亭區生態資源豐富,境內有大小山頭5400余座,林地面積85萬畝,大中小型水庫59座、河流136條,林木總蓄積量33.5萬立方米,綠化覆蓋率達58.3%。過去,豐富的生態資源長期面臨“有價無市”的困境,傳統開發模式難以平衡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
面對這一困境,山亭區立足區域生態資源稟賦,聚焦生態資源“確權—交易—賦能—增值”全鏈條,通過區屬國有企業山東華邦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搭建中國北方生態產品交易平臺、魯南生態銀行等載體,以市場化手段激活“沉睡資源”,探索出生態資源價值轉化的“綠富共興”新路徑。
前不久,棗莊市山亭區徐莊鎮安上村、藤花峪村等5個村成功入列山東省“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項目試點名單。5個村1200余畝昔日“沉睡”的荒坡,將因風電開發而改頭換面。
“這些山地普遍土層薄、石塊多,農作物難以扎根生長,長期處于閑置狀態。我們將這片荒坡轉化為風電項目用地,招引華潤新能源公司投資1.2億元建設20臺分散式風機,把荒地利用了起來。”安上村黨支部書記張令帥說。
在這一模式下,村集體以土地入股,簽訂20年分紅協議,年均增收8萬至12萬元;村民經培訓上崗,可擔任“風電維護員”“生態巡檢員”,月收入4000多元。
“以前外出打工顧不上家,現在守著風機就能掙工資,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日子過得美滋滋!”安上村村民宋克英笑呵呵說道。
(https://app2.gmdaily.cn/as/opened/n/d0a163ec13c346d5b13e1c97bebc27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