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八月看巧云。山亭的天空,白云朵朵,或如魚鱗鋪展,或似棉朵輕懸。白云下,碧水如玉,清澈見底。藍天碧水源自于山亭區對良好生態環境的細心呵護。他們久久為功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堅定不移守牢優美生態環境。
今年1至7月,山亭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位居全市第一位,同比改善10.8%;優良天數為138天,同比增加14天;優良率65.1%,同比提升6.6個百分點。全區2條國、省控河流斷面水質均優于地表水三類水質標準,水體優良比率100%,地表水環境綜合指數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位。
讓藍天白云觸手可及,這是山亭區的目標。今年以來,這個區先后完成35家涉VOCS企業治污設施活性炭更換,推動憶川香食品等3家企業完成4臺共計3.5蒸噸生物質鍋爐改造,指導禧源石英石企業加快無組織排放收集和末端治理設施提升改造,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非營運柴油貨車99輛,完成40家餐飲業煤改氣工作。
清水綠岸畫卷絢麗,這是山亭區定下的生態基調。他們堅持規劃引領,持續用力,系統推進“山、水、林、田、城”綜合治理,近年來先后投資23.82億元,完成6個片區(流域)103個“山水林田大會戰”項目,荒山造林、樹木補植1.13萬畝,新建完善生態廊道110公里,開展濕地修復1160畝,實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77萬畝;實施山體治理31處、河道治理12條(段),建成高標準農田2.5萬畝;建設提升公園游園、口袋公園等35處,全力打造天藍、水清、山綠、景美、人和的“不墨山亭、幸福小城”。
他們嚴守土壤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該區持續開展土壤重點監管單位安全隱患排查回頭看工作,督促土壤重點監管單位開展土壤和地下水自行檢測工作。生態環保、自然資源等部門緊密合作,強化建設用地準入管理,2025年上半年對2個地塊開展專家評審,實現“凈地出讓”。同時,扎實推進3個優先監管地塊的日常監督巡查,切實筑牢土壤環境安全防線。積極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今年推廣配方施肥面積達到48萬畝,有機肥推廣面積增加至35萬畝,通過精準施肥、綠色防控等措施,進一步降低了農業生產對土壤環境的影響,確保土壤環境質量良好。
近日,山亭區法院公開宣判一起盜伐林木罪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被告人趙某、王某某因犯盜伐林木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庭審后,被告人王某某通過辯護律師委托,在區屬國有企業山東華邦能源集團生態產品交易中心完成等量碳匯量認購,并在上海碳排放交易所完成注銷登記,實現碳匯損失的等額替代性修復。山東華邦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洪文介紹說,被告人通過自愿認購等量碳匯,不僅破解了傳統修復難以彌補碳匯損失的難題,實現了生態損害的精準量化與等額替代性修復,也有力彰顯了“環境有價,損害擔責”原則,打通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司法實踐的關鍵環節。
山亭區生態資源豐富,境內大小山頭5400余座,林地面積85萬畝,林木總蓄積量33.5萬立方米,林木綠化率達58.3%,是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生態示范區。然而,生態資源“富礦”長期面臨“有價無市”的困境,傳統開發模式難以平衡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供了政策指引。山東華邦能源集團圍繞“水安全、水經濟、水民生”三大核心主題展開布局,積極推動水生態資源從“沉睡資產”向“流動資本”轉化。通過對水生態資源全面“體檢”估價,創新性地將我市116座水庫、勝利渠、濕地等豐富多樣的水生態資源納入魯南生態銀行這一“資源寶庫”,這些資源總估值超269億元,宛如一座巨大的生態金礦等待挖掘。魯南生態銀行作為“金融航母”,為水生態資源的轉化提供了堅實的平臺支撐。
山亭區通過實施河湖周邊環境“美容工程”,深度挖掘河湖旅游“寶藏”,引導文旅產業充分開發水面及周邊自然、人文資源。他們對6座生態資源豐富水庫的承包經營權進行掛牌轉讓,實現溢價180萬余元。以巖馬水庫為例,通過策劃巖馬湖區域生態綜合治理、水質提升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獲得金融支持118億元。資金的“活水”不僅讓巖馬水庫水質煥然一新,還帶動了周邊環境改善與旅游業繁榮。(本報記者 張孝平 實習生 馮璐 通訊員 宋偉)
(http://www.zzrbw.com/zzrbPaper/PC/layout/202509/08/node_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