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領一塊菜地,種出“春華秋實”。山亭區西集鎮空港產業園片區黨委依托毗鄰龍河優勢,以盤活龍河南岸的一處閑置集體土地為突破口,打造標準化“龍河畔-農耕里”共享菜園,吸引城區和附近居民認領土地、自主種植,不僅體驗了農耕生活的樂趣,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9月12日,記者來到位于西集鎮龍河南岸的“龍河畔-農耕里”共享菜園,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用籬笆圍起來的“共享菜園”,每個菜園面積為40平方米至60平方米。這些“共享菜園”被分割得整齊劃一,種上了各種時令蔬菜,每塊菜園旁都立有標識牌,標注了“園主”的信息。兩位志愿者正在一塊菜園內忙著采摘帶著晨露的新鮮蔬菜。
一位志愿者說:“我倆是盧山口村愛心食堂的工作人員,這個菜園是俺村認領的,種的都是家常菜。今天摘了些豆撅子菜,中午給村里70歲以上老人做豆撅肉包子。”
“這兒原來是一片小樹林,去年‘圖斑’治理后一直閑置著。”西集鎮空港產業園片區黨委成員、盧山口村黨支部書記張淏說:“今年初,在區委組織部和駐村第一書記的引導下,我們村確定發展思路,將這200余畝臨河的閑置土地精心整治,做成菜園地,對外出租,一方面可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另一方面也是吸引城區的一些市民來到這里,體驗一下農耕生活的樂趣。目前,“龍河畔-農耕里”的小菜園已全部被認領,每年可以為村集體增加收入20余萬元。”
據介紹,“共享菜園”采用自種、托管兩種租賃服務模式,受到不少退休老人和親子家庭的追捧。空港產業園片區黨委還計劃打造“共享菜園”二期,逐步完善菜園的各項管理,進一步豐富多種形式的田園配套服務,讓更多的市民能在龍河畔感受田園之美、農耕之趣。
小小的一塊菜地,不僅承載了城區居民的鄉愁,圓了城市居民的“田園夢”,也將農業生產與旅游休閑緊密結合,賦能鄉村振興。山亭區委組織部負責人說:“‘龍河畔-農耕里’共享菜園是西集鎮盧山口、南河岔、伏里、翼云等村整合閑置土地的一次創新嘗試,這種運作模式既喚醒了沉睡的土地資源,又為村集體經濟開辟了源頭活水。目前,越來越多的村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探索‘共享菜園’模式,既緩解了部分群眾家庭吃菜問題,又解決了村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還實現了不少人心中的‘田園夢’,很受群眾歡迎。”(本報記者 劉明)
(http://www.zzrbw.com/zzrbPaper/PC/layout/202509/16/node_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