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以“山清、水凈、村美、民富”為目標,統籌“山水林田湖草路”系統治理,高標準建設完成16條小流域治理項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98.79平方公里,年均土壤流失量減少12.1萬噸、糧食增產413.42萬公斤、農民收入增加815.56萬元,覆蓋地區受益總人口達10余萬人。
堅持系統治理,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在實施水土保持治理項目時,我市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統籌考慮治山保水、治河疏水、產業發展和美化人居環境相協調、統一,打造一批“生態+景觀”的村美景美生態清潔小流域。葫蘆套小流域治理以土壤保育、徑流攔蓄和綜合利用為基礎,整修梯田、栽植水保林、經果林、新修蓄水池、封山育林。大力實施河道治理、板栗核桃補植、栽植金銀花等生態提升工程,新建多種壩型的攔河谷坊,形成水利景觀。經過綜合治理,葫蘆套小流域內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有效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也拓展了周邊村莊宜居生存空間,成為了農村閑暇休憩的好去處和市民生活的后花園。
堅持農旅融合,打造鄉村旅游新典范。在項目區規劃建設上,我市依托綠水青山、田園風光和鄉土文化等優勢條件,結合全域生態旅游,做到水土保持項目和鄉村旅游深度融合、相得益彰,打造一批“生態+旅游”的農旅融合生態清潔小流域。蓮青山風景區以蓮青山小流域沿線美麗生態為依托,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推行“小流域+鄉村旅游”“小流域+農村攤鋪”“小流域+全域旅游”,帶動了全區文旅產業發展。經過小流域綜合治理,現在的蓮青山小流域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堅持富民興業,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我市積極探索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將小流域治理與鄉村旅游、綠色種植等產業深度融合,盤活閑置低效土地,促進招商引資,延長旅游生態產業鏈,打造一批“生態+產業”綠色產業型生態清潔小流域。在實施水泉鎮棠棣峪村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時,利用獨特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林果經濟,成功開展了“生態治理+采摘+電商”項目,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建成全市首家農村電商產業園,帶動全村成立家庭農場、農產品銷售及服務公司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余家。強化產業輻射帶動效應,依托煙臺大學(山亭)火櫻桃產業振興研究院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發展“智慧果園”20個,示范帶動發展淘寶店、微商41家,從業人員達110余人。
(http://www.zzrbw.com/zzrbPaper/PC/layout/202505/23/node_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