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勞動精神,凝聚發展合力,持續提升為民服務質效,“五一”期間,山亭區廣大村(社區)開展“五件實事 情暖五一”活動,通過開展“致敬勞動者”走訪慰問、“專家支招”農業技術指導、“踐行初心 薪火相傳”教育實踐活動,召開“智匯鄉村”村級發展座談會、外出黨員學習教育專題會議,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營造積極向上的節日氛圍。
活動中,各村(社區)走訪慰問黨員群眾900余人,邀請42名專家開展農業技術指導活動39場,惠及群眾1100余人次;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14場次,服務群眾1.5萬人次;開展村級發展座談會77場,收集意見建議361條,吸引優秀人才返鄉任職就業創業14人;開展集中學習活動73場,112名外出黨員參與集中學習。
山城街道
舉辦“講好勞模故事,共繪發展藍圖”主題宣講活動,棗莊市勞動模范,巖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周勇結合工作實際,講述了自己的奮斗歷程,分享了在工作中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業績的故事,用樸實的語言詮釋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
西集鎮
轆井南莊村邀請農業技術專家深入田間,為村民提供小麥生產指導服務。專家們走進麥田,仔細察看小麥長勢及病蟲害發生趨勢,現場“把‘麥’問診”,為農戶解答田間管理難題。為推廣科學灌溉技術,專家現場示范了小水輕澆、噴灌和滴灌等節水方法,根據土壤濕度靈活調整灌溉頻次,避免大水漫灌導致土壤板結、養分流失等問題。此次培訓幫助農戶掌握了科學的種植管理方法,為夏糧穩產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桑村鎮
芹沃村黨支部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由村“兩委”組織開展走訪調研,深入挖掘村內種植能手、電商達人等鄉土人才資源,舉辦“芹沃發展有我”建言獻策活動。通過搭建經驗分享平臺,鼓勵致富帶頭人交流種植技術、電商運營等成功經驗,并積極探索“支部引領+合作社共創+村民參與”的產業發展新模式,旨在整合資源、凝聚合力,推動農業產業向專業化、集群化方向發展,幫助更多村民掌握實用技能、拓寬增收渠道,走出一條黨建引領、能人帶動、群眾參與的特色發展之路。
城頭鎮
后大宮村黨支部組織黨員開展“踐行初心 薪火相傳”主題志愿服務活動,重點關注退休老干部和孤寡老人兩類群體,采取“分組包戶”的形式,為退休老干部送去最新的政策解讀和生活慰問,幫助孤寡老人整理家務、代購生活用品,并開展暖心陪聊等精神慰藉服務,既讓老人們切身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溫暖,又強化了黨員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擔當,在全村營造了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文明鄉風。
馮卯鎮
創新開展“專家支招”農業技術指導活動,組織3名農技專家和本土“田秀才”深入田間地頭,圍繞桃木管理、病蟲害防治等5大重點領域,采取“理論講解+現場實操”方式開展專題培訓3場,惠及農戶100余人次。專家們現場示范小桃疏果、精準灌溉等10余項關鍵技術,有效破解農業生產難題,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堅實技術支撐。
郝樓村、歐峪村等6個村搶抓返鄉契機,精心舉辦“智匯鄉村”發展座談會。通過組織黨員干部、村民代表與在外人才共商發展大計,圍繞集體經濟、特色產業等核心議題深入研討,現場收集產業創新、基層治理等方面建議14條,6名優秀人才現場表達返鄉發展意向,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切實將人才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店子鎮
安陵村以“實干促實效”為導向,開展“群眾服務零距離,民意征集大起底”活動。組織村“兩委”成員、網格員、黨員志愿者等40余人,深入農戶家中,了解群眾所需;緊盯“棗解決·棗滿意”等信息平臺,實現線上線下“聚民意”,答好服務“加分題”,系統梳理分類群眾反映問題,確保問題兜準兜好。目前,走訪群眾152戶400人,收集問題22條,現場解決問題5條。
水泉鎮
以“黨建+志愿服務”模式,組織黨員群眾開展多元化志愿服務活動,通過“黨員帶頭示范+群眾廣泛參與+精準服務民生”模式,各村黨支部開展特色化志愿服務。下辛莊村、吉莊村組織黨員群眾開展“清潔家園”行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化石嶺村、上龍莊村黨員主動擔當,成功化解土地糾紛5起,調解滿意率達100%;老干部黨支部在景區主要路口開展旅游引導、秩序維護等志愿服務。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36場次,惠及群眾1.2萬人次,切實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以“黨建+產業發展”模式,組織各村黨支部開展多元化鄉村振興服務活動,通過“支部引領+人才帶動+群眾參與”機制,推動產業升級提質增效。云峰山村、朱莊村組織年輕黨員與老黨員代表交流,謀劃村莊發展方向;南蔣村、李莊村、下灣村邀請返鄉人才分享外部資源和發展理念,吸引1名優秀人才返鄉創業。累計開展村級發展座談會5場,收集可行性建議13條,為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推動產業升級注入動能。
徐莊鎮
葫蘆套村黨支部組織15名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及村級后備人才成立“徐莊先鋒”志愿服務隊,開展“景區服務踐初心”專項行動。服務隊創新“三崗三包”機制,在售票處設立“黨員示范崗”,實行“秩序維護+咨詢解答”;在紅色驛站開設“青年先鋒崗”,承擔“線路導覽+應急救助”;在電商直播間組建“致富幫帶崗”,落實“產品推介+產品分揀”。預備黨員運用新媒體技能,制作短視頻推廣村內非遺剪紙工藝,帶動物品展銷區日均增收800元,累計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收集建議47條,協調解決停車位不足、標識標牌更新等問題9個,真正實現了服務游客零距離、錘煉黨性在一線。
北莊鎮
三道峪村以“五件實事 情暖五一”活動為契機,組織入黨積極分子和群眾代表30余人參觀三道峪村史館,通過“講解+互動”形式回顧村莊發展歷程和革命傳統。創新開展“老黨員講黨史”“青年黨員談感悟”等活動,結合實物展陳和影像資料,生動展現村莊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成就。村民積極參與,現場交流心得體會10余條,有效增強了黨員群眾的集體榮譽感和奮斗精神,村“兩委”同步征集鄉村振興方面建議12條,為下步發展凝聚了共識。
務后村組織30余名黨員群眾在龍床水庫開展交通疏導志愿服務,采取“定點值守+流動巡查”方式,在景區重點路段設置5個志愿服務崗,累計疏導車輛500余輛次,提供旅游咨詢200余人次,有效緩解了節假日交通壓力。
鳧城鎮
崔莊村黨支部以黨建引領科技興農,“五一”期間聯動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專家團隊開展甘薯高效栽培技術示范活動,通過“支部對接資源+黨員帶頭示范+專家實地教學”模式,將綠色生產技術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活動惠及50余戶村民,為打造高附加值甘薯產業鏈、推動鄉村振興注入科技動能。
組織開展“黨建紅+集市熱”活動,探索建立“共富味”“融合味”的新形態市集。在榆樹村設立“口‘鳧’集市 ‘城’邀品鑒”點位,設立黨員志愿崗,5名黨員志愿者宣傳推廣小米、花茶、藍莓等特色農產品和派礫手造非物質文化遺產,吸引游客400余人,既豐富了節日生活,又拓寬了銷售渠道。 (大眾新聞記者 孟令洋)
(https://m.dzplus.dzng.com/share/general/0/NEWS2373050SSELVCBNWLN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