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臺兒莊區運河街道興中社區堅持“1121”工作思路和方法,把開展協商議事作為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切入點,充分運用“紅色議事廳”議事平臺,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協商議事活動。“紅色議事廳”以“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共商量”為理念,由社區黨組織牽頭,以黨員為骨干,吸取社區“兩代表一委員”、業委會、物業公司、居民代表等共同參與的議事協商活動,通過聚思想、聚資源、聚人心,堅持依法協商、有序參與解決居民急難愁盼的問題,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持續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不斷提升轄區居民群眾的歸屬感、認同感,充分激發多元主體的內生動力和活力,真正實現了社區有變化、居民有感受、社會有認同的目標。
堅持一個引領
堅持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切實發揮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主心骨”作用,保障黨的領導貫穿全過程。大力構建“1個社區黨總支、4個網格黨支部、90名小區黨員志愿者”上下貫通的社區治理工作體系,推動黨組織建設進樓入戶,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社區黨總支牽頭,將業委會、物業公司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中,定期召開專題事項會議,研究解決民生實事,了解社情民意,協調各方資源做好問題的溝通解決,最終形成多主體參與社會多元治理的格局。
建立一套制度
提升基層協商質效,必須以制度為遵循來引導工作落實,保障依法依規全鏈條民主。興中社區制定了《興中社區議事廳工作指導規程》《興中社區議事廳議事流程》《議事廳組織架構》等一系列民主議事管理制度,有力拓展了基層協商工作的廣度和深度,為順利開展“協商議事”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協商議事”協商什么、誰來協商、怎么協商是關鍵。在社區黨總支的領導下,興中社區參照《居民議事規則》,對“協商議事”議題的提出、篩選、確定、商前研判、會議召開、結果實施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并組織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真正做到“可協商、能協商、會協商”,開辟了一條聯系群眾、優化決策、化解矛盾、改進工作的新途徑,使社區居民真正成為社區治理的參與者,充分凝聚黨建引領下的共建共治力量,讓基層治理更具成效、更有溫度。
搭建兩個平臺
01一是搭建居民訴求平臺
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暢通規范群眾訴求渠道,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切入口,在社區網格打造“小馬扎”陣地,搭建社區治理的“大舞臺”,通過網格員下沉小區廣場、樓前屋后等活動場所聽民聲、解民憂,推動服務下沉、資源下沉,用“小馬扎”撬動“大治理”,力爭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常態化組織開展“入民戶、訪民情、解難題”活動,通過“拉家常”“聊天”等方式聽取居民心聲,及時掌握民情民意、矛盾糾紛新動態,為居民答疑解惑,幫助解決急事難事,及時化解鄰里糾紛,切實做到居民問題事事心中有數、件件解決妥當。設立意見建議征求箱,規范民情記錄等管理制度,暢通“信息收集——議事協商——多元解決”的訴求化解渠道,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反饋,切實解決好居民的急難愁盼,真正讓社區治理難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今年以來,已協調相關部門解決轄區居民反映的小區路燈缺失、視頻監控損壞、下水道堵塞等56個熱點難點問題。
02二是搭建居民議事平臺
為進一步發揚基層民主,暢通民主渠道,提升基層治理水平,興中社區把建好用好“議事廳”協商議事平臺作為優化社區治理的重要方式,為實現聯動機制,興中社區搭建以政協、人大、“雙報到”單位、相關職能部門等為主的協商議事平臺,積極引導各方力量下沉社區、切實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困難,形成共商共議共治共享的工作新局面。截至目前,共收集社區民意670余條,解決居民實際問題350余個。
打造一支隊伍
興中社區組建了協商議事智囊團,將轄區內具有深厚學識、豐富經驗、有影響力的退休人員、老黨員聚集到社區建設中。目前,共吸納智囊團成員50余人。在開展社區“協商議事”時,打破只邀請議事會成員、居民代表參加的局限,根據議題的不同,積極邀請智囊團成員參加,聽取專業意見建議,為合力奏好聯動協商“交響曲”增加一個個漂亮的“音符”,讓協商議事實現1+1>2的效果,真正把實事辦到居民的心坎上,實現了“大事大議、小事小議、急事快議”的協商模式,在社區內營造“居民事居民議、社區事社區辦”的良性社區治理氛圍,形成“百姓事百姓議”,從“即接即辦”走向“未訴先辦”,提前介入、超前解決的社區治理新局面。
(https://mp.weixin.qq.com/s/SEJV8wGv_UQhnxBLXq-cqw)